關注本公眾號,每日收到干貨
關注本視頻號,預約最新直播↓↓↓
按:從9月30日開始,我在每天連載我的大學日記,參見:
希望給大家提供一些借鑒和研究的素材,同時也算是給我自己留存下歷史檔案備考。
0
本次內容提要
這次要發布的是我大一下學期一段時間(1999年6月5—22日)的記錄。
這段時間寫東西的頻次不夠多,內容較少,從這段時間的內容來看,其中比較主要的是發現了只知讀書的弊端,和自己的興趣特點。
我的確是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以為讀書勝過一切,但在這段時間,就發現不能把讀書當成一切, 如果只知道讀書,是有很大問題的。
我在現實生活中經歷的“失敗”和艱難,就是一個證明。
所以,那時我都有了一些悲觀的心態。
當然,我也沒有一直陷在悲觀之中,而是通過理性思考和對自己的發現,不斷地給自己打氣,讓自己走出了悲觀,得到了鼓勵。
那么,通過這段經歷,我想跟大家說:
家長們要善于去發現孩子內心的困惑,及時進行調節和引導 ,還要在孩子小的時候鼓勵孩子多參與生活實踐,增強自己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也會有助于增強他們未來面對生活的信心;
而 同學們,則要在生活中主動參與實踐,鍛煉自己的能力,不要只是埋頭讀書,要知道我們的人生不是只靠讀書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另外,在遇到生活中的問題和不順時,也不要自暴自棄,而是要冷靜思考,發現問題,找到解決辦法,同時通過理性思考幫助自己避免負面情緒累積。
加油,各位!
以下是本次要發布的日記正文:
1
認識到只知讀書的弊端
6.5:
教育學老師一句話:“真正對人生理解深刻的人是那些參加社會活動頻繁的人。”
看了些文學類書……
突然覺得,讀書不是那么重要的事,為讀書、做學問而排斥社交實在不應該。
就想到這兒吧。現在投入生活中的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睡覺。
6.7:
現在的生活態度是悲觀的。
下面是昨天來的感覺:
人際關系處得不好,沒有領導才能,同學圈中威信不高;
當遇到意見不合的情況時,覺得無能為力,不愿去爭執,寧愿妥協讓步;
關鍵是人們覺得我“不實在”。自然,是缺乏人格力量的。不能合群。
有一種孤獨的感覺,雖然不怕它。
能夠承受孤獨,但不愿給人留下不健全的人格形象。
想寫詩。
6.8:
不要以為艱苦勞作終日忙碌如苦行僧就能有好結果。
不要以為這世界上的人只可分為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兩類——誰都不可能只是簡單地成為勞心的人或勞力的人。
勞心者不去勞力同勞力者不去勞心一樣,都是“沒頭腦”的表現。
這世界需要會生活、關心別人并能指導他人生活的人。像苦行僧一樣孤思成癖,結果造出一大堆不能用的理論的理論家,不但自己生活不完整,還給這個世界造成負擔!
那種以為救世者就是離群索居遠離塵囂地冷眼看世界的智者、學問家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遠離生活,如何能把生活理解透徹?
就像《實話實話》里一老大爺的問:我就不明白,那些不養鳥的人怎么會比養鳥的人更愛鳥?
傳統教育太過強調學習的“苦”,應試的體制使得教師引導學生“苦學苦學再苦學”、“苦戰能過關”、“吃得苦中苦,方成正果”……
學生便有了這樣的認識: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于是埋頭苦讀不聞窗外事,除了會考試別無所長。
當升入高等學校時,原有的價值觀被現實剝離得支離破碎,失落了自己,當發現自己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匱乏時,只好復歸于書本,把將來謀生甚至獲得一生幸福的希望都寄托在“做學問”上。
且不說這種情況下的做學問如何的功利主義,只說這孩子有了這樣的觀念以后,其做法不但苦自己,于社會亦無益。真是毀了!
難怪要“救救孩子”!
拿出手段來!
好的教育者不會忽視名著和美文的教育功能——“讓人懂得人性的美好與博愛的偉大,從而秉性善良,默默地為人類奉獻自己的一生”。
古今中外優秀的名作可以“培養青年的心態,陶冶他們的情操,開拓他們的視野,錘煉他們的意志,凈化他們的血液,鑄造他們的靈魂……”。
救孩子,“讓那些黃色的、灰色的、黑色的‘潮’玩意兒見鬼去吧”!
現在的人們,忙于紛繁的物質追求與享受,精神世界里只有一些沒有余味的隨時變換的快餐文化商品,因此產生了讓人憂思的國民素質——他們該好好讀讀名作美文的。
2
理性思考,避免負面情緒
6.9:
下午班委會上檢討了失職,獲得了支持和理解。
尋找過自己。
6.13:
同路人,教我獨立思考——不以別人的話為圣旨或金科玉律;
要有自己的目標——不要聽任別人設定;
為著目標生活倒不如只管把手邊的事做好——釀酒,在深巷里,不抬缸到巷子口。
6.16:
這世界,總是由于一種事物的多顯出另一種事物的少。
比如在書店里,滿眼是書,而更覺囊中羞澀。
6.18:
人要忘記自己是個重要人物才會活得輕松快樂。
越是重大抉擇前,越要舉重若輕。沉重的壓力和叫人緊張的責任感時常辦壞事。
做一個快樂的推銷員——如卡耐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并不要要求自己有解釋宇宙的能力,只要讓周圍的人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你就很了不起了——因為現在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是不多的。
每天找一些什么激勵自己,書、朋友……
恨那些“教我詐”的人!
偉大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無信仰也能活好?!
做事要心安理得,光明磊落!
現在的快餐文化(多數是劣質和盜版)泛濫的一大結果是,人們開始變得“麻木”——或擔心受騙而“拒絕感動”,或深受其害而精神匱乏。
3
對自身興趣的認識
6.21:
“計劃”不如“興趣”。
6.22:
經過兩次長談,回顧了自己的成長歷程之后,發現——我對生活本身的愛勝過對其中一切的愛;對人的愛勝過對事(like people better than things);
而且相信,生命是簡單的,生命中的一切都是簡單的(simple)——有人對我這種觀點呲之以鼻,貶我以“單純”、“傻”之類詞,而他們得到的評價又是什么呢——“世故”、“虛偽”。
由于這世界有人以不真誠的態度對待生活(同時也是不真誠地對待自己),便有人為了對付他們或仿效他們以對付生活而學會了“詐”,把不真誠的生活態度說成是“身不由己”。
這樣,他們才可以理直氣壯毫無顧忌地追求和攫取物質利益,小到占便宜,大到功名。——其實,這樣不真實地活一輩子有什么意義?
想占有生命的人本身也被占有——他不屬于自己了。
對于我來說,樂趣比壓力更能促使我完成一件事。
而要完成此生,我需要的是生活的樂趣而不是生命的目標。
再毋須追問人生的意義,積極而實在地生活便是“有意義”的表現。
《悖論》
“沒有結果”是不是結果,
“沒有理由”是不是理由?!
一塊火石,放在那兒,永遠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兩塊火石,發生了碰撞,產生了火花,它們就都成了火石——在協作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要經過激發,才可爆出能量。
多去尋找碰撞的機會吧。
喜歡跟樂觀的人做朋友——他會鼓勵我勇往直前。
人常說,要理智,不要“感情”用事,可是用理智控制情感,有時會被認作“虛偽”。
作于1999年6月大一下學期
學習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咨詢相關問題,有以下四種方式可以跟我鏈接:
1、直播: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我的視頻號,預約直播(如果顯示過期,也可點擊預約最新直播),到時可留言或連麥咨詢;
2、加群: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本公眾號,在后臺回復“加群”,按對應身份加入“任煒老師生涯支持群”,將每天收到生涯規劃相關資訊;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隨時可向我提問咨詢(均為本人親自回復),還可索取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的干貨資料合集。
添加任煒老師微信
4、培訓:我近期正在開設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培訓,家長和從業老師皆可報名,參見文章說明: 滿10人開班,加上方微信可咨詢報名。
其他需要,可掃碼查看:
關注本公眾號之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發送以下關鍵詞,可收到相關文章:
1.高一選科:“選科”
2.高中規劃:“高中”
3.成績提升:“提分”
4.專業選擇:“專業”
5.綜合評價:“綜評”
6.志愿填報:“報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業形勢:“就業”
10.考研形勢:“考研”
11.就業準備:“準備”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調適:“心理”
14.勵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訣:“幸福”
16.學習規劃:“學習”
17.高考減壓:“減壓”
18.錄取分析:“錄取”
19.是否復讀:“復讀”
20.大學規劃:“大學”
志愿填報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學規劃免費課程:“課程”
進入公眾號后臺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點擊藍字“任煒老師”,或點擊我的公眾號名片即可。
在下方界面點擊“發消息”,填寫關鍵詞發送,即可收到相關文章。
如有其他問題 ,也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輸入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很多相關文章。
見本文中的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