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業發展歷史與現狀
(一)城市簡介
湛江市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湛江市是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南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粵西和北部灣城市群中心城市、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首批“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支點城市、首批全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23年,湛江被評為三線城市。
湛江位于中國大陸南端、廣東省西南部,介于東經109°40′-110°58′,北緯20°13′-21°57′之間,包括整個雷州半島及半島北部的一部分。東瀕南海,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合浦、博白、陸川縣毗鄰,東北與本省茂名市的茂南區和電白、化州縣接壤。市區位于雷州半島東北部,介于東經110°10′-110°39′,北緯20°51′-21°12′之間。轄區總面積13263平方千米。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03.5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32.84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47.31%,比上年末提高0.85個百分點。
(二)產業發展總體現狀
2022年,湛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經濟運行韌性彰顯,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民生保障持續加強,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712.56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682.78億元,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457.77億元,同比下降0.9%;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572.00億元,同比增長1.4%。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8%。其中:畜肉類價格同比下降9.8%,糧食價格同比下降2.9%,水產品價格同比上漲8.3%。
與此同時,湛江市二、三產業增加值變化較大。其中,2022年第一產業占比為18.40%,第二產業占比為39.30%,第三產業占比為42.30%。與2018年相比,第一產業增加值提升0.70%,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3.20%,第三產業增加值下降3.8%。
(三)工業與服務業發展各有特色
制造業方面,通過整理分析2018-2022年湛江市統計年鑒數據可以發現,在金屬和石油化工業的發展上呈現較為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在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占比中獲得頭部地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正成為湛江市發展較快的產業,產值占比較2017年提高166.78%。與此同時,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的發展下降較快。
服務業方面,消費市場在需求端及結構端得到持續改善。202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26.63億元,增長2.40%。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1477.28億元,增長2.5%;鄉村實現零售額349.35億元,增長1.9%。
湛江市旅游市場自2021年起開始恢復。2022年湛江接待游客1266.52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2.0%,為2019年水平的21.03%;實現國內旅游總收入113.04億元,比上年下降24.63%,為2019年水平的18.80%。
二、招商引資現狀及特點
近年來,湛江市在吸引外來投資方面呈現出增速持續下降、來源地集中在廣東、北京和上海、投資金額兩頭多、中間少等特點。
(一)投資總額增速持續下降
自2019年以來,湛江市吸引投資總額的能力總體呈下降趨勢,2022年的下降幅度最為明顯。根據前瞻大數據顯示,湛江市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從2018年的12.80%下降至2022年的-9.60%,下降幅度高達22.40%,平均每年下降4.48%。
(二)外來投資企業主要來自廣東省
根據我院大數據顯示,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來湛江市進行投資的企業數量分別達到2364、128、101家,顯示出湛江對于廣東省的資本吸引力很大。
(三)外來投資金額兩頭多,中間少
根據我院大數據顯示,湛江現有的外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呈現出“兩頭多,中間少”的分布格局。其中,占比較多的注冊資本區間為“1000-3000萬”和“1億及以上”,占比分別達到40.16%和29.89%。
三、區域特色產業
湛江市聚焦廣東湛江臨港大型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著力壯大綠色鋼鐵、綠色石化、高端造紙、綠色能源、新能源汽車五大先進制造業集群。2022年,湛江市先進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3.1%。其中,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下降6.5%,先進裝備制造業增長7.0%,石油化工業下降2.8%,先進輕紡制造業下降4.4%,新材料制造業增長18.3%,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業增長19.8%。
(一)農海產品加工產業
湛江位于廣東省西南部,三面臨海,海洋水產資源十分豐富,為國內供應和出口水產品的重要養殖基地,也是廣東乃至全國特色農海產品出口的重要生產加工基地。
近年來,湛江大力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海遠海養殖,著力培育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水產產業發展新路,獲評為“中國對蝦之都”“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中國金鯧魚之都”“中國水產預制菜之都”。2022年水產總產量125.5萬噸,總產值274.6億元,連續20多年居全省首位。
(二)智能家電產業
湛江廉江生產的電飯鍋、電水壺產銷量約占全國的30%,曾獲“中國電飯煲之鄉”“中國小家電產業基地”稱號。在廉江華強電器生產線上,電飯煲、電水壺、電壓力鍋等零部件完成組裝,從生產到打包裝箱,整套流程實現生產自動化。
廉江小家電已形成從產品研發—模具制作—配件生產—成品總裝—質量檢測—物流配送和內外貿易等產業鏈條,并初步實現向價值鏈中高端發展,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有顯著提升。
(三)綠色造紙產業
湛江造紙業發展迅猛,晨鳴紙業、冠豪高新紙業和中國紙業三大造紙項目紛紛達產達效。湛江市加快發展制漿、造紙、印刷、包裝、原料加工、森工設備、森工物流等產業,打造世界一流全國最大的造紙產業基地。
(四)羽絨紡織產業
湛江吳川是最早被評為“中國羽絨之鄉”的城市,是全球羽絨主要產區及聚集地,現有企業105家,其中上規企業17家;現有從業人員9300至10000人,年生產加工原毛4萬噸,產量占全國15%,占全球11%。
目前,吳川羽絨行業擁有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5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4家、湛江專精特新企業1家、創新型中小企業4家。在羽絨質量方面,根據2017年國際羽絨羽毛檢測實驗室發布的世界主要產區的質量報告,在鴨絨類中,吳川灰鴨絨質量排名第一,吳川白鴨絨質量排名第二;在鵝絨類中,吳川灰鵝絨質量排名第三。
四、“十四五”期間重點發展方向
湛江市全面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打造世界級產業新城,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一)綠色鋼鐵產業
湛江市在“十四五”期間建成湛江鋼鐵基地三號高爐并推動其達產達效,以打造全球綠色低碳冶金示范基地為目標,積極探索氫冶金技術,開工建設寶鋼湛江鋼鐵氫基豎爐系統項目,提升厚板、熱軋薄板、冷軋薄板、鍍鋅板、彩涂板、電工鋼等產品生產能力。
實施“鋼鐵帶動工程”,延伸上下游產業鏈,積極引進發展鋼結構、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制造、新材料、五金家電等產業,重點開發面向汽車、家電、機械、建筑、工程裝備、造船、集裝箱、鐵道等行業的中高端碳鋼板材產品。
完善原材料供應、中間產品、物流配送等配套產業供應鏈。以“智能工廠、智能裝備”雙線并行為抓手,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鋼鐵制造工藝深度融合,著力提升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高效率制造、高質量制造、低消耗制造、綠色制造”能力,打造生產線全流程數字化工廠,建設具有代際優勢智造基地。
積極推進鋼鐵產業清潔生產,在產品創新水平、智能制造、節能減排等領域適應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綠色高端臨海鋼鐵產業基地。
(二)綠色石化產業
湛江市在“十四五”期間推動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達產達效,形成煉油1000萬噸/年、乙烯生產80萬噸/年產能,開工建設中科煉化二期項目,加快推進1000萬噸/年新材料項目進度。加快建設巴斯夫(廣東)一體化項目,建成巴斯夫(廣東)一體化項目首期、一期10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及多套下游精細化工裝置。
以大煉油、大乙烯等上游化工原料為依托,配套發展規范化、集聚化、循環化的中下游產業,延伸發展乙烯、丙烯、芳烴以及煉油深加工等中下游產業,重點開發清潔油品、基礎化工材料、日用化學品、合成涂料、高性能及功能性材料等產品。
與鋼鐵、汽車、建材、造紙等產業銜接,打造“油頭-化身-精尾”的現代石化產業體系。推動東興石化500萬噸/年煉油產能挖潛增效,加快湛化環保搬遷項目建設。支持石化企業加強技術管理實施降本增效。加強與中石化、中海油等國內外知名石化企業的戰略合作,加快建設南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后勤基地、油氣終端處理和加工儲備基地。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三)綠色能源產業
湛江市在“十四五”期間優化能源結構,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逐步建立現代化能源綜合生產體系。優先發展新能源產業。建成廉江核電項目一期、粵電新寮海上風電、國電投徐聞海上風電場等項目,加快推進中船集團海上風電產業鏈項目前期工作,推動中國海裝風電公司“海上浮式風電裝備研制”項目研發成果轉化,推進生物質能綜合開發利用,加快氫能應用,培育氫能產業基地,促進清潔能源在生產、生活領域的推廣應用。
適當發展傳統能源產業。加快新油氣田開發和老油田生產改造,建成投產烏石17-2油田群開發項目,推進瓊粵天然氣管線項目建設,實現粵瓊桂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開工建設粵電湛江電廠遷建、大唐火電雷州電廠二期等項目,推進傳統火力發電升級發展,實施火力發電近零排放新技術改造。打造全國沿海重要能源產業基地。
五、產業發展建議
前瞻建議湛江市加快建立各類產業的發展評價機制,對于企業數量、重大項目進度、專利數量、土地保障、關鍵堵點解決進度等要素,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手段,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評估體系。
聯合細分領域研究院和行業協會,加深與廣深等先進城市的資源和信息對接,搭建湛江市戰略新興產業創新平臺,強化對新興產業分析研究,根據科技研發、產業技術、國內外政策和市場發展動態等要素研究調整湛江市產業發展重點,不斷完善并跟蹤監測規劃指標、政策措施,定期發布《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情況報告》,服務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的落地,防范化解金融、貿易等領域的重大風險等,有效提升項目質量。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前瞻產業研究院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