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是一種可以讓人分神且降低工作效率的干擾因素。在物理屬性上,我們把一些數值超出規定范圍的聲音定義為噪音。從實驗得出的數據看來,在一般生活環境內低于45dB的聲音是較為安靜的,而超過45dB的聲音就有可能降低工作學習效率,甚至影響睡眠。
我們常用降噪工具來掩蔽令人難受的噪音,以此獲得安靜,降噪工具主要有:耳塞、耳罩、降噪耳機等。但并不是人人都知道這些降噪工具該如何正確使用。盲目追求完全安靜的聽覺體驗,并非是一種健康的“降噪”方式。
一、什么情況下需要降噪?
一般而言,噪聲超過70dB是應當需要佩戴耳塞來“保護”耳朵,但以聲音的分貝數值高低來衡量吵鬧與安靜并非一定精準,由于每個人聽覺感受上的差異,所以對于安靜與吵鬧的主觀定義是存在較大偏差的。比如有的人會在安靜的環境中害怕突發的響動,對于這些偶發的、不連續的、無規律可循的聲音,通常被定義為偶發噪音。還有一類是處于50-70dB之間的聲音,它們正好介于安靜與吵鬧之間,我們又該如何定義呢?(事實上,60dB以上的聲音已經會給很多人制造睡眠困擾)
由于偶發噪音常常具有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會來,因此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干擾正常入睡,造成緊張焦慮擔憂等情緒。當人們使用降噪工具來減少不確定性的偶發噪音對自己的影響時,雖然這樣做可以提高專注度,輔助入睡,但長期佩戴耳塞之類的降噪工具,并非一勞永逸,甚至會造成過度保護聽力,影響聽力功能。
二、什么是過度保護聽力?
我們把追求完全沒有聲音視為一種過度保護聽力的做法。比如在環境聲處于30-40dB的空間里,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安靜的環境,但有人依舊需要通過佩戴降噪產品來獲得安全感,這種行為可視為過度保護聽力。
另外,由于過度擔憂偶發噪音的干擾,長時間佩戴降噪產品來時刻保護自己不受打擾,而實際的偶發噪音并非常態,只是偶爾響起,分貝數也并未達到損害聽力的程度,只是這種不確定性感,讓人經常提心吊膽,導致心煩意亂,無法集中精力從事工作學習的,在這種情況下,長期的使用降噪產品,也會造成過度保護聽力,繼而發展成為聲音耐受性下降(即噪音敏感癥)。
我們要認識到,日常生活中是沒有絕對安靜的空間,追求絕對安靜是虛空的,只有在真空環境和消聲實驗室里存在0dB,其他地方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聲音,其中有些是噪音,有些不是。過度保護聽力的人群,常會因摘除耳塞或耳機,而變得無法接受每天所處的環境。隨著聲音耐受性的下降,環境中一些細微的聲音會被聽覺放大,這種聽力增益現象,對人體來說并不是功能的進化,反而會成為一種負擔。
三、如何正確使用降噪工具?
耳塞是最常見的降噪工具,一般由硅膠或泡沫海綿制成,降噪能力在20-30dB范圍內,晚上佩戴可以有效保障安靜入睡,或在嘈雜環境中佩戴來提高工作學習效率。雖然耳塞因其便捷的特點被廣泛使用在各類噪音環境中,但有一部分人群存在使用耳塞后產生不適,比如長時間佩戴耳塞造成耳道感染,長期依賴耳塞導致無法接受身邊的環境背景聲等問題。
耳塞
那么耳塞到底如何使用?第一,關于佩戴,大部分海綿耳塞質地柔軟,需要捏細后塞入耳道,等耳塞慢慢回彈充滿耳道后,耳塞底部與耳朵齊平才算正確佩戴完成。硅膠耳塞則是需要完全塞入耳內,確保硅膠耳塞與耳道沒有留下空隙即可。第二,耳塞長時間使用會滋生細菌,建議選購親膚可水洗材料的耳塞,一旦發現海綿耳塞變硬請更換新耳塞。如果在佩戴耳塞時耳朵產生疼痛感,請立即停止佩戴,根據疼痛程度及時就醫檢查。(耳道發炎常伴隨刺痛感、出血化膿等癥狀)
降噪耳罩
除了耳塞,隔音耳罩也可以用來降噪。隔音耳罩可以起到30-40dB的隔音效果,常被用于工業生產或裝修的環境中,保護從事高噪音工作的勞動者的聽力(噪音在80-110dB的環境中),因此隔音耳罩需要更強的隔音性能。但對非從事高噪音工種的人群并不需要佩戴隔音耳罩。一般生活環境中的背景噪音處于50-60dB,使用耳塞就已經完全足夠。
降噪耳機
降噪耳機是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降噪工具。目前新款的主動降噪耳機可實現實時智能降噪,通過對不同空間內環境聲的監測,達到自動切換降噪模式的功能。因降噪耳機輕巧的設計,可使用場景比耳塞耳罩更廣泛,還方便使用者佩戴入睡,因此備受年輕人的青睞。(降噪耳機價格偏貴)
雖然降噪耳機在功能上比耳塞和耳罩更豐富高端,但我們仍然不建議大家長期佩戴降噪耳機。如果你只是需要一款幫助入睡的降噪工具,那么耳塞已經可以滿足很多人。對于特殊需求的人群,比如入睡時對聲音要求很高的人,可以嘗試使用降噪耳機,在耳機降噪的同時,再增加白噪音的播放,安撫入睡效果會更好。但這僅限于特殊情況,如果你不是特殊人群,則沒有必要增加額外的功能,耳塞足矣。
另外,長時間佩戴耳機,感染耳道炎癥的風險會升高,所以任何降噪工具,在使用場景和使用時長上都該做到適度,不能完全依賴,不追求絕對安靜。讓自己接受日常生活中身邊的各種背景噪音,不是“委曲求全”,是一種順其自然。我們無法脫離聲音,我們的生活與聲音密不可分,不要把所有聲音與噪音劃等號。適度保護聽力,有助于更集中注意力,過度保護聽力,有可能適得其反。
文:傅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