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末年,因為忍受不了契丹人的壓迫,居住在東北的女真人就起兵反遼.1115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大建立了大金國。金創造了豐富的文化就讓我們來遼寧博物館看看金朝燦爛的文化。
在遼寧博物館金這個部分,這里可以看到一口巨大的青銅鐘,鐘的頂上是兩只龍的形象,鐘的主體被橫向分成了五段表面,住滿了各種儀仗隊伍、山林、樹木、仙人、蛟龍各種各樣的形象。它表示古代皇帝出行的儀仗,鹵簿是古代國家君主重大國事活動上的典章制度,是集儀仗隊、軍樂團、舞蹈表演、車輛服務、交通安全、治安保衛等整體規模的成文制度,所以這口鐘呢就叫鹵簿鐘,它原本是北宋首都開封城里的一件文物,那么這口鐘怎么就來到東北了呢。
這和一個非常著名的歷史事件.靖康之變有關1115年完顏阿骨達建立金國,主要是為了反抗遼國的統治,北宋也為了收復燕云十六州聯合金朝滅遼,金負責攻打遼三京,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在今天赤峰和遼陽境內,宋則是攻打遼的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地區),結果宋太過拉胯,金對付的是遼的精銳,而宋朝對付南京的偏師,結果被打的打敗,當時遼已經只剩下十分之一的國土,結果還是金打下了遼西京和南京,宋朝花了重金贖回了南京,收回了燕云十六州中燕京范圍內的六州。
但金也看到了宋的軟弱,一直在找借口攻宋,當時燕云十六州外還有平州、灤州等地,平州灤州等地也屬于中原王朝防御東北民族的要地
在五代時期被遼占領,但平州卻不想歸順于金,反過來向宋歸降,結果金找到借口攻宋,說宋不守盟約起兵攻宋,金人就兵分兩路直取北宋的都城,很快就包圍了.開封金人兵臨城下,宋人沒有什么辦法,只能割地賠款.
宋徽宗也嚇得趕緊把皇位傳給了兒子這就是宋欽宗,但是這也沒有什么用,金兵最終還是在宋欽宗的靖康二年,俘虜包括徽宗.欽宗在內的皇族嬪妃大臣等等,一共三千多人,還有不計其數的錢財和寶物浩浩蕩蕩的回到了東北老家,這就是靖康之變.靖康之變以后,北宋也就滅亡了,而這口鐘,就是當年跟著宋徽宗一起從河南開封帶過來的,這口大鐘也是金滅宋靖康之變見證物。
金朝的疆域非常遼闊,東到日本海,北到外興安嶺,西鄰西夏,南至大散關秦嶺淮河和南宋對峙,南宋和西夏均對金稱臣。
金朝疆域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是原遼朝統治的東北地區和漠南地區,這是金朝龍興之地。第二個是遼上京臨潢府以南,直到河北、山西的燕云十六州之地這里居民主要是漢族。第三種情況是原宋朝領地的淮河、秦嶺以北之地。
為此金朝統治者因俗為治,在本族及契丹、奚等少數民族居住地實行猛安謀克制、部族制,設萬戶路及招討司路進行治理。在漢族居住區,則兼采遼、宋地方行政體制,推行路、州、縣3級制。路類似于漢朝的州、唐朝的道和現在的省。
以總管府負責一路軍政事務,而輔之以負責財政的轉運司和負責監察的提刑司。但三者管轄的地區并不相同,總管府劃分的為19路、轉運司路為13路、監察司劃分為9路。
例如陜西的商州,軍政上隸屬京兆府路(總管府路),經濟上隸屬陜西東路(轉運司路),監察上隸屬陜西路(按察司路)。
目的在于分割地方的權力軍隊、財權和監察并不統屬有利于皇帝的中央集權。
天德三年(1151),諸萬戶路改為節度使路。但是,有金一代在內地及北疆的路,都置于路州縣的地方行政體制下,諸猛安謀克及其村寨則逐級地隸屬于所在的路府州縣,而總隸之于總管府。因此,金代的地方行政體制,雖因俗而治,看似遼代的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但實非二元體制,而是統一于路州縣3級地方行政體制下的一元體制。
州府和縣類似現在的市盟自治州和縣旗。具體今天的遼寧地區呢,有東京路咸平路和北京路.,最北邊的是咸平路,最東邊的是東京路,靠西的是北京路金代,跟遼代一樣,也是實行五京制.他們的東京呢就是今天的遼陽,北京則在內蒙古的寧城縣一帶之前是遼的中京。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金朝的政府官印,您可能不認識上面的這些字,這些官印上的字,其實都是漢字.您之所以不認識呢,是因為他們采用了一種特殊的字體,疊篆層疊的疊篆書的篆,這種字體的筆畫重重疊合,沒有撇捺,只有橫豎,不是很好辨認,連古人都覺得有點麻煩。
在這些印章中喲有一個正面朝上的印章,它的印鈕上呢刻了一個上字。
就是古人為了防止上下顛倒而做的一個印記了。
其中有兩個印比較特殊,5號和第10號印,五號叫阿舍罕謀克印,十號叫那莫茨斯魯猛安印這兩枚印章,都涉及到金朝一個重要的制度,猛安謀克制度,這兩個都是女真語,猛安的意思是千夫長,謀克的意思是百夫長的意思。
這個制度呢來源于女真人早期的圍獵編制,平時大家住在一起打獵,發生了戰爭,就一起出去打仗.后來女真建國以后,這個制度就跟行政結合起來,慢慢的變成了一種軍政合一的制度,簡單來說就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完顏阿骨打繼任生女真軍事部落聯盟長都勃極烈的第二年(1114年),初命諸路以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確立了猛安謀克制度,把女真人行將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部落組織改革為具有政治、軍事、生產三種職能的猛安謀克制,使松散的原始社會統治轉變為強有力的奴隸制國家統治系統。
有金一代,女真族社會無論是奴隸制時期,還是封建制時期,一直以猛安謀克組織作為基層社會統治機構,其長官亦稱猛安、謀克。
女真初興時,諸路猛安謀克直屬金國權力核心,作為地方性行政組織而存在。對遼戰爭的勝利,使金朝領土迅速擴大,統轄的人口猛增,金朝在遼東、遼西封建地區推行猛安謀克制度,并開始參用漢制設路,由萬戶路和都統、軍帥司路統轄猛安謀克。自金太宗開始,又不斷大規模地將女真猛安謀克戶遷往中原各地,加強對漢地的統治。金熙宗確立以中原三省六部制為主體的官僚制度后,廢置漢人、渤海人的猛安謀克,恢復原有的府州縣制度。將散居在東北南部地區與中原各地還處于奴隸制形態的女真猛安謀克,納入中央集權國家的封建政治制度體系之中,在地方路、府、節鎮之下,建立了州縣、村社與猛安謀克、村寨并存的雙重地方統治體系。
在官制上,以猛安比防御使,謀克比縣令,村寨使比村社的主首。邊疆地區的猛安謀克隸屬于招討司(西北部邊境)和統軍司(南部與西部邊境,始于海陵朝)。
章宗時期女真漢化改革完成,猛安謀克組織形式仍保留下來,成為封建國家的軍事屯田組織,同時猛安謀克官制也完成了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變革。在此前后,國家為了加強對猛安謀克官員的監督管理,將其納入國家封建監察制度。
那么金朝統治者仍然保留猛安謀克組織形式與官制。其目的是:
(1)借此給予女真人以經濟、政治上種種特權,使之始終處于統治民族的優越地位。
(2)保持女真民族亦兵亦民的傳統,使之始終是國家軍隊的主要兵源,平時沒有賦稅和差役,主要是生產和射獵,戰時為兵。
(3)保持女真族傳統文化與風俗,防止女真人徹底漢化,以使國運長久。
熙宗時,女真猛安謀克被納入封建官制體系后,為適應上級封建官僚機構的統治,猛安謀克官員不僅吸收了漢族封建地方官諸種職掌,而且還授予漢官品秩。
猛安謀克保持原有的政治、經濟、軍事三種職能,由于受漢制的影響,官員的各種職掌更為明確、具體化。
首先,猛安謀克官員是行政長官,掌養百姓、宣風導俗、平理獄訟、肅清所部、總判猛安謀克官府事務。這顯然是受漢制影響,將原有的行政職責具體化,以便監督考核。
其次,猛安謀克官員是負有經濟職責的長官,猛安與漢官制的州官不同,他同樣具有縣令勸課農桑的職掌,這是由于猛安也是經濟生產組織的特點所決定的。
第三,猛安謀克掌管本部的軍政。這是猛安謀克官員的特殊職掌,猛安謀克部民戰時為兵的特點直至金末亦未嘗發生變化。這里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猛安謀克平民是金朝軍隊的主要兵源;二是遇有大規模戰事,猛安謀克長官要率領本部出征。
女真地方官猛安謀克是世襲職,新任者均由女真皇帝任免,承襲者則須皇帝批準方可正式任命。
接下里去看一下當時金國的經濟文化.
可以看到許多比較大型的鐵器,有鐵鋤頭等等.一是反映的當時冶鐵技術比較發達,二是說明農業蓬勃發展了.
可能好多人認為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以在干旱的蒙古高原,放牧業為主,但在東北確卻不是這樣,東北地區溫潤,土地也非常肥沃.不論是之前的鮮卑慕容氏還是這個時期的女真金國,以及后來的滿族后金,在東北一直以來都有一些粗放式的農業生產,金國非常重視農業的,他們滅了北宋以后,從中原地區強行遷來了很多移民,其中主要是農民,還有一些工匠,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技術,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的農業和手工業發展。
在當時,遼寧地區有三百萬人口勞動力多,再加上土地也肥沃就成了金朝非常重要的產糧基地.當時南宋來的使者看到了遼寧莊稼遍地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九五四年,考古學家在鞍山市鐵西區的陶官屯發現了一個金元時期的農家遺址,右邊展柜的墻上,您可以看到這個遺址的情況.
這個家庭獨立的農戶,住的是土房子,房子邊上是農田.這些農田的田壟啊保留的非常清楚,一列一列的說明,這家人還是很勤奮的.在進行耕種。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金朝的冶煉技術,在這個展柜里,您能夠看到一口大銅鍋和幾面大銅鏡,它們呢就是金朝金屬鑄造業的體現了.首先是冶鐵,我們剛才也說過了,金朝從中原強行移民了很多工匠,那人才的到來就快速提高了.東北的冶鐵水平.在黑龍江的阿城遼寧的鞍山等好多地方都發現了金朝時期的冶鐵遺址。
同時呢考古也發現了大量的鐵器,這都說明金朝的冶鐵業還是比較發達的.接著再說銅東北地區銅礦稀少,在銅資源缺乏的情況下,金朝政府就宣布禁銅鏡.
禁的意思不是說不讓用銅器,而是不準鏡內的銅資源流到國外去,也不允許民間私自鑄銅金代銅鏡必須經官府檢驗后銅鏡后才能流通.
這里您看到的這些大銅鏡,很多鏡子邊緣都刻了官府檢驗的文字.比如說右上角最大的那件銅鏡,它的邊緣呢就刻有咸平府幾個字,
這個咸平府呢在清朝早期就是咸平路.后來生為了咸平府,另外呢在靠左一點的位置,您能夠看到一大一小兩枚雙魚銅鏡就是鏡背上鑄造有兩條魚的圖字,這種雙平紋是金代銅鏡的典型銅表,可以說最為常見。
因為近真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漁獵經濟發達,他們對魚呢是非常喜歡的官府控制邊緣檢驗標記以及多件雙魚紋。
接下來去獨立展柜去看兩件非常精美的瓷器.首先您會看到一件白釉黑花的葫蘆型瓷壺,它是金朝遼寧本地生產的一件精品瓷器
這種白釉黑花的瓷器,一看就是受到了河北磁州窯的影響,這件瓷壺的把手做成了一條龍的形狀,出水的流上呢還騎著一個小人做的非常的活潑,很有生活氣息。但是個瓷壺沒有壺蓋,那沒有壺蓋,怎么加水,怎么使用呢?其實啊這個瓷壺可是暗藏玄機的,它是一個倒流壺,
在壺底正中間的位置往里伸進去了.一根小管子加水的時候呢,只需要把瓷壺倒轉過來,通過這根小管子就能夠把水加進去,加好之后啊,再把瓷壺擺正,只要水面不超過里面,小管子口沿的高度水就不會從底部漏出來,而只能從腹部的流倒出去,這就是所謂的倒流壺了。
接下來請看旁邊獨立展柜中的這件梅瓶,梅瓶這種造型的器物呢,早期是用來裝酒的酒瓶子。
后來因為造型特別雅致,也被用來插花.所以呢被人們叫做梅瓶梅花的梅.這件梅瓶造型典雅,釉色純凈,是一件均窯的產品.
均窯位于河南禹州,是宋代的五大民窯之一,以燒制天青色汝濁釉和多彩的窯變瓷器而聞名天下.根據考古材料,目前認為,該瓶應該是創燒于北宋末年金朝滅了北宋以后,占據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像均窯耀州窯等北方的民窯都納入了金的版圖。不過,在金朝初期,因為戰亂,還有人口被大量往東北遷等各種原因均窯就衰落了.直到金世宗繼位以后,重視中原經濟的發展,均窯才又恢復了繁榮.在后來的元代均窯就發展到了一個巔峰的水平。
接下來去看一件白瓷買地券.所謂的買地券呢是古代的一種特殊的買地證明.怎么特殊呢?它其實啊是購買墓地的證明,比如說眼前的這件買地券,根據上面的文字,我們可以知道這個買地券的主人呢叫王興,他是遼陽府人,死于金代的正隆五年.
他死之后,家人就給他買了一塊墓地,這塊墓地有多大呢?東到青龍西到白虎,南到朱雀北到玄武看上去是吧,東西南北都包括全了,但具體呢也沒說有多大.所以,這話說了也等于沒說一看,就是套話.當時的買地券上很多都是這么寫的。
接下里我們來說一下女真的婚姻制度,女真人在婚姻方面的習慣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收繼婚?!督鹗贰ず箦鷤鳌份d:“舊俗,婦女寡居,宗族接續之?!本唧w的內容為“父死則妻其母,兄死則妻其嫂,叔伯死,則侄亦如之。無論貴賤,人有數妻”。這種收繼婚由宗族或家族中按照血緣關系的親疏為序依次繼承,使遺孤得以妥善地撫育,收繼婚最大程度上防止了部族人口和私有財產的外流。(2)世婚制。金代世婚家族共有九姓。建國前完顏部與九部徒單、唐括、蒲察、拏懶、仆散、紇石烈、烏林答、烏古論等諸部之間實行世婚制,建國后皇帝娶后仍遵循這一習慣法,目的是加強女真社會內部的政治關系,進而鞏固金國的統治基礎。(3)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并存。金朝宮多內寵,其最貴有元、德、淑、麗、溫、恭、慧、明等十妃,臣下亦娶數妻,多少視官品,以先后聘為序。民惟得一妻?!保?)指腹為婚。在女真社會中,指腹為婚現象普遍地存在。指腹為婚不受貴賤限制,一經確立,就受女真習慣法的保護。(5)嚴禁部內(同姓)通婚。建國前,女真習慣法嚴禁氏族內通婚,氏族外婚和部落內婚的現象大量存在。隨著女真人社會組織從血緣向地緣的轉化,逐步發展為部落外婚制。建國后,太祖、太宗時一再頒布法令禁止同姓為婚。
那么金朝的財產繼承是怎么樣的,財產繼承的女真習慣法規定:(1)財產由親生子繼承。雖然諸子都能夠繼承,但分配的具體比例不同。根據女真舊俗兒子年長成家以后,從父母處搬出,另立新的門戶。最后由幼子與父母同居。故幼子在財產繼承中占有絕對的優勢。(2)女子有一定的財產繼承權。建國前,女子沒有完全喪失財產繼承權。她們在尋求伴侶時,往往會自敘家世”以使有意中人納娶。無論富家之女,還是貧家之女,在出嫁之時都可以分得多少不等的財產。
女真習慣法脫胎于原始社會,主要特點是“法制簡易,無輕重貴賤之別,刑、贖并行”。建國后,金朝法律經過幾代修訂,逐漸形成以中原正統法制思想為指導的法律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了女真習慣法的成分。
金代不僅打仗厲害,而且還文體兩開花,文藝上也有不小的成就.金代的統治者.雖然以軍事立國,但是他們很快就意識到治理國家不能光靠武力得靠文治,于是就積極學習漢人的文化和制度.所以金朝從上到下整個國家的漢化程度都是比較高的,可以說是遠遠高于遼代和后來的元代.
首先他們模仿漢字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女真的文字分為女真大字和女真小字之所以這么分呢,不是因為大字比小字的尺寸大小,
女真文字
而是因為大字先創造小字后創造.其實是一種先后關系,而且啊金朝還非常重視教育.他模仿漢族政權設立了國子監太學。
在地方上也開設了府學和州學,在民間,還有大量的鄉縣學和私學教育非常之興盛.別說在少數民族政權里頭,就是在整個中國古代都是很少見的.他們還舉行科舉考試.雖論遼代也有科舉,但是遼代的科舉呢只在漢人聚居區開設契丹人很少參加,而金代科舉是在全國范圍內舉行的科舉。
女真科舉可分為幾個時期
1.草創期
金建國初期所有制度處于草創階段,無暇顧及開科取士。金攻占大部分遼朝國土后,開始吸納漢族文士治理地方。
金初考試科目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隨意性較大。首先,沒有專司科舉考試的機構和規范的程序。天會四年(1126),宗望破真定,拘籍境內原宋進士七十三人,押赴安國寺考試,除一人外全部登第,號“七十二賢榜”,放許必為狀元,仕為郎官。由軍事長官下令強迫原宋進士應試,一試而放狀元并授予職官的做法,足見其隨意性和局部性。其次,無固定考試地點。通常是金兵占領一地之后,即就地舉行考試,故此有“沈州榜”“真定榜”“平州榜”之說。此外,燕山府、蔚州、朔州、顯州等也都舉行過科舉考試。再次,考試科目不統一。遼朝科舉重詞賦,北宋科舉則重經義。天會五年(1127)實行“南北選”,即原遼人試詞賦,宋人試經義。如天會六年(1128),劉彥宗奉旨于“河北已得州縣鎮搜索舉人”,赴燕山竹林寺就試,分為南北兩個考場,由南北試官主持考試。最后,考試年限無定期,或每年一試,或兩年一試。顯然太宗朝還沒形成一套完整規范的科舉制度。
2.發展期
熙宗、海陵朝時期科舉制度進入發展時期。首先,由南北選到南北通選。熙宗天眷元年(1138),“詔南北選各以經義詞賦兩科取士”,即不論南北,皆可試經義與詞賦。海陵天德三年(1151),“罷經義策試兩科,專以詞賦取士”??荚嚳颇窟M一步劃一。其次,科舉考試的程序逐步完善。太宗朝科舉考試往往無定期,且一試而放狀元和授官。大致在熙宗天會末到天眷初確立了鄉、府、省三級考試。海陵朝設殿試,四級考試持續至章宗朝再次調整為三級。
3.考試科目
金朝前期的科舉考試科目,主要承襲唐遼宋之制。詞賦科始設于太宗天會元年,試賦、詩、策、論各一道。經義科始設于熙宗天眷元年五月,“詔以經義、詞賦兩科取士”。試治經義、策、論各一道。士人往往重詞賦而輕策論。此外,還有經童科。童科,以“能誦二大經、三小經,又誦論語諸子及五千字以上”為標準,其中誦經多者為上。
4.考試程序
金代科舉考試程序有鄉試、府試、會試、御試。
鄉試為第一級考試?!端赡o聞》記載:“金人科舉,先于諸州分縣赴試。詩賦者兼論,作一日;經義者兼論,作三日,號為鄉試,悉以本縣令為試官。預試之士,唯雜犯者黜。榜首曰鄉元?!苯鸪醯泥l試帶一定的強制性,“時秀士有未愿起者,州縣從根刷遣之”。海陵王朝,鄉試“限三人取一人”。
府試為第二級考試。金初府試,“分三路類試:自河以北至女真皆就燕京,關西(關中地區)及河東就云中(今大同金西京),河以南在開封考試,謂之府試”。考試科目有詩、賦、論時務策及經義。其中經義試五道,三策,一論,一律義。凡二人取一。海陵朝時,府試增至六處:大興府、大定府、大同府、東平府、開封府、河中府。限四人取一??脊儆沙⑴汕?,其中以職位高者一人為考試官,其余為同考試官。府試榜首稱府元、解魁。
會試,又稱省試,為第三級考試,由禮部主持。
御試,為最高級考試。以皇帝名義進行考核,由主考部門禮部出題。御試時,皇帝或親試進士,或親臨考場,有時還親覽試卷。御試榜首稱狀元。
科舉制度的逐漸完備,有利于人才的選拔。金前期及第的文人,后來多數在世宗、章宗朝擔任各種重要官職、從事政治活動和文學創作,為金朝走向鼎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不論漢人女真人都會參加在右邊,您可以看到一張金代遼寧籍進史一覽表就可以發現這里面有很多少數民族的姓名。
接下來來看一下金代的宗教信仰.在這個柜子里啊您能夠看到兩件金剛鈴還有一些菩薩頭像和制作菩薩頭像的磨具。這都是佛教在金代遼寧興盛的表現。
薩滿教信仰
薩滿教是女真民族的傳統宗教信仰。女真人相信薩滿是溝通人與神之間的中介,通神語,有神的感應,具有各種神通。其一,可為人消病袪災。據《女真傳》記載,女真人“其疾病則無醫藥,尚巫祝。病,則巫者殺豬狗以禳之,或車載病人至深山大谷以避之”。其二,可助人祈福求子。女真人若久不生育,需請薩滿招魂,舉行求子儀式。昭祖石魯“久無子,有巫者能道神語,甚驗,乃往禱焉。巫良久曰:‘男子之魂至矣。此子厚有福德,子孫昌盛,可拜而受之。若生,則名之曰烏古乃?!菫榫白?。又良久曰:‘女子之魂至矣,可名曰五鴉忍。’又良久曰:‘女子之兆復見,可名曰斡都拔?!志弥?,復曰:‘男子之兆復見,然性不馴良,長則殘忍,無親親之恩,必行非義,不可受也?!炎娣侥詈笏梦戳ⅲ嗽唬骸m不良,亦愿受之?!渍咴唬骸斆粸豕懦??!榷卸?,其次第先后皆如巫者之言,遂以巫所命名名之”。
由于薩滿教崇拜山川樹木、風雨雷電等自然事物與現象,這對金初的陵廟制度產生了重要影響。《大金國志·陵廟制度》記載,“國初祖宗,止葬于護國林之東”。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敕封上京護國林神為護國嘉蔭侯。又祭封長白山、混同江神,或崇拜風、雨、雷師,這顯然與薩滿教的自然崇拜有密切關系。
佛教
在女真建國前,已有部分女真人信仰佛教。后來隨著金朝亡遼滅宋,廣泛接觸到契丹、渤海和漢文化,越來越多的女真人開始接受和崇信佛教與道教,且“奉佛尤謹”。特別是熙宗朝以后,佛教得以快速發展,朝廷還設置了專司管理佛、道的政府機構。但女真統治者吸取了遼亡于釋的歷史教訓,對佛教采取了謹慎的控制政策,因此金朝的佛教事業發展遠不及遼朝時期的鼎盛局面。
(一)佛教在金朝的傳播
《金史》記載,始祖函普從高麗來,“兄阿古乃好佛,留高麗不肯從”。這說明在女真建國前,居住在今朝鮮半島北部的女真人已有信仰佛教之人。金朝初年,隨著大批契丹、渤海和漢人也被納入金朝的統治,佛教逐漸在女真社會傳播。最初,女真貴族階層對佛教有所抵觸?!督鹗贰ぬ诩o》記載,天會三年(1125):“己亥,上京慶元寺僧獻佛骨,但被金太宗拒絕了”。但隨著對佛教了解漸多,女真人開始接受佛教,如張邵使金被留后,“其在會寧,金人多從之學,喜誦佛書,雖異域不廢”。天會七年洪皓出使金國,親眼見到金朝佛教的發展狀況,“胡俗奉佛尤謹,帝后見像設梵拜,公卿詣寺則僧上坐。燕京蘭若相望,大者三十有六,然皆律院”。
但與此同時,女真統治者為了防止佛教勢力的過度膨脹,天會八年(1130),金太宗下詔“禁私度僧尼”。金朝這種對佛教的謹慎政策,自太宗始一直為金朝各代君主所奉行。因此國初佛教雖已有所傳播,但影響有限。
(二)佛教的發展
從熙宗朝開始,佛教由于獲得帝王的支持,地位有較大提升,佛教也為越來越多的女真人所信奉。隨著信奉佛教的女真貴族日益增多,上京城內廣修佛寺,先后修建慶元、儲慶、興元、興王、寶勝、林光六寺?;式y二年(1142)熙宗為慶祝太子生日,“于上京宮側造儲慶寺,普度僧尼百萬,大赦天下”。同年十二月,太子濟安病重,熙宗與皇后親自到“佛寺焚香,流涕哀禱,曲赦五百里內罪囚”,求佛保佑太子病愈。濟安病逝,熙宗“命工塑其像于儲慶寺,上與皇后幸寺安置之”。
遼東地區的名剎也頗具規模。遼宜州奉國寺,于熙宗天眷三年(1140)繼續擴建,竣工后“寶殿窮臨,高望雙峙,隆樓杰閣,金碧輝煌,潭潭大夏,楹以千計,非獨甲于東營,視佗郡亦為甲”。
再如清安寺,據《金史》記載,熙宗皇統五年(1145)金世宗母貞懿皇后在丈夫去世之后,“祝發為比丘尼,號通慧圓明大師,賜紫衣,歸遼陽”,金廷為其營建清安禪寺,并修垂慶寺尼院供其獨居。
曷懶路東南與高麗接壤,受到高麗佛教文化的熏染,也有佛教傳播。發現于曷懶路地區的“慶源女真字碑”,為熙宗時期曷懶路地方官修建萬官寺而立的碑。
碑文記載:修建萬官寺的發起人是曷懶路左申必罕猛安的官員和信士,他們聯合速頻路愛也窟猛安的官員和信士,在兩路轄區內的十個猛安中進行募捐。曷懶路地區佛教石刻為女真小字,佛教信徒為女真人,包括上層女真貴族和一部分女真平民。
道教
金朝道教是在滅遼、宋之后,開始傳布開來,還出現了新的教派。
金熙宗朝出現了兩個新的道教教派。太一教,天眷年間,蕭抱珍創建。以老子思想為教旨,主張以柔弱為主,“弱者道之用”;崇尚符箓,為人治病、求子、消災、驅鬼等。因其“傳太一三元法箓之術”,故稱太一教。
大道教。大道教與太一教不同,不尚符箓,有疾者“惟默禱虛空以至獲愈”;不言煉丹飛升之事,“惟以一瓣香朝夕懇禮天地”。
金朝為管理佛教、道教方面,制定了一套考核僧尼、道冠的制度,并對僧尼、道冠的人數有嚴格的限定?!督鹗贰ぐ俟僦尽酚涊d:
凡試僧、尼、道、女冠,三年一次,限度八十人,差京府幕職或節鎮防御佐貳官二員,僧官二人、道官一人、司吏一名、從人各一人、廚子二人、把門官一名、雜役三人。僧童能讀《法華》《心地觀》《金光明》《報恩》《華嚴》等經共五部,計八帙?!度A嚴經》分為四帙。每帙取二卷,卷舉四題,讀百字為限。尼童試經半部,與僧童同。道士、女冠童行念《道德》《救苦》《玉京山》《消災》《靈寶度人》等經,皆以誦成句、依音釋為通。中選者試官給據,以名報有司。凡僧尼官見管人及八十、道士女冠及三十人者放度一名,死者令監壇以度牒申部毀之,度牒是國家對于依法得到公度為僧尼者所發給的證明文件。
宗教管理機構和體制的設定,使佛教、道教的發展保持在國家有效的控制之內,也從側面反映出該時期金朝佛教的發展盛況。
接下來看一下對面的這座復原的石拱橋.這座橋呢位于大凌河的支流京河上.因為發現于凌源市天盛號村附近,所以呢得名天盛號石拱橋,
這是一座金代村民自發修建的石橋規模并不大,形式呢也不復雜,是一座單孔橋.
但是因為常年被泥土覆蓋,一九七七年才被考古學家挖出來,所以保存的非常好.橋孔中間呢有建橋的時間和人物的詳細記載,歷史價值也很高,被稱為是關外第一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