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系列——秦末漢初風云錄
連載系列——秦末漢初風云錄開篇!秦漢風云三十年,無數小人物崛起、大人物湮滅
第一章:
蒙氏三代(蒙驁 蒙武 蒙恬蒙毅),一個齊國家族在秦國奮斗的故事
第二章:
亂世中的門當戶對:才華男配富貴女!白手起家的背后,都是因為有個好岳父
第二章 大澤鄉起義
第六節 兵分六路,志在天下
陳勝反秦事業的第二階段:兵分六路,志在天下
陳勝拿下陳縣后,趁熱打鐵,派出六路大軍,繼續開展反秦事業。
第一路,主帥周文,目標咸陽。
第二路,主帥武臣,目標趙國故土。
第三路,主帥吳廣,目標榮陽,原來韓國的戰略要地。
第四路,主帥鄧宗,目標九江郡,在楚國舊地
第五路,主帥周市,目標魏國故土。
第六路,主帥宋留,目標拿下南陽、武關,順利的話,將會與周文大軍對咸陽形成一南一東的夾擊之勢。
而陳勝自己則坐鎮陳縣,建立張楚政權,自立為楚王,封吳廣為假王,即代理國王。
這六路大軍的命運也反映了陳勝的命運。
我們一個個來說。
這六路大軍幾乎是同時出發,所以先說哪一路,不代表時間的先后順序,只是為了能讓大家更好理解這短短的一兩個月內發生的大事,所以我從行文邏輯上給這六路大軍排了序。
01
第一路,主帥周文,目標咸陽。
周文是陳縣的名士,精通兵法,陳勝對他很是欣賞,請他擔任大將軍,率軍直取咸陽。
周文也是不負眾望,從陳縣出發后,一路過關斬將,以驚人的速度突破了函谷關,而且軍隊越打越多,抵達函谷關時已經有了戰車千乘,數十萬兵力,滅秦似乎就眼前,而此時距離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才過去短短兩個月。
函谷關是秦朝的最后一道防線,當年山東六國多少名將都折戟在函谷關前。
周文竟然輕而易舉地突破函谷關,可見老百姓對統一的大秦帝國是多么不待見啊。
退一萬步說,當時的人們即便真的向往統一,也絕不會是秦朝治下的統一。
02
大家會不會感覺很奇怪,從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到周文率領數十萬大軍涌進函谷關之前,在咸陽的秦朝中央政府竟然毫無反應。
就算是在古代消息傳遞困難,但反叛大軍走路都走到函谷關了,叛亂消息不可能還沒傳到咸陽吧。
既然消息能傳到咸陽,為什么秦二世胡亥對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反叛之事,無動于衷呢?
陳勝等起義軍在山東六國鬧得天翻地覆,光楚地數千人就聚眾起事,不可勝數。
當這樣的消息被東方的使者帶入咸陽皇宮時,胡亥是勃然大怒。
不過胡亥怒的不是反賊,怒的是使者:“在朕的統治下,大秦帝國正處于太平盛世,哪里來那么多反賊,分明是誆騙朕。來人,把使者拉去砍了。”
后面來通報的幾個使者,幾乎都是死于非命的下場。
既然誰說實話誰掉腦袋,那不說就好啦,之后的使者學乖了,說東方就幾個小規模的盜賊在鬧事,當地郡守、縣令把他們逮捕了就沒事了,陛下的天下是安全的。
不僅是使者,大臣們也被迫說假話。
胡亥去問了大臣們對東方叛亂這件事的看法,說有反叛軍的大臣被治罪,說有大盜的被撤職,唯有說是偷雞摸狗的小毛賊,對帝國不產生影響,官職和性命才保得住。
其實使者也好,大臣們也好,根本沒見到胡亥本人,命令都是從宮里傳來。
趙高對胡亥說,陛下太年輕,缺乏政治經驗,如果坐在朝廷上跟大臣們談來國事,很容易暴露短處,讓大臣們心生輕蔑。所以陛下只管在深宮里享受生活就好,老臣幫陛下來傳達大臣們的消息,這樣大臣們見不到陛下,不知道陛下掌握什么消息,他們就不敢弄虛作假。
趙高這一套想法,在古代封建王朝是管用的,正所謂恩威難測,要的就是所有人猜不透皇帝的想法。
而且秦朝已經擁有了完善的律令制度,誰升誰降、誰死誰生,都規定得明明白白,根本不需要皇帝去操心。
胡亥聽從趙高的建議,躲在深宮里享樂去了。
所以我估計胡亥根本不知道山東六國舊地發生的事情,也從來沒下令殺使者殺大臣,都是趙高假傳圣旨搞的鬼。
在胡亥看來,更可能是在趙高看來,歷史上造反的都是王室成員、貴族、將軍、宰相這些“王侯將相”,從來沒聽說過平民造反的。
其實不僅胡亥、趙高沒聽說過,在此之前的所有人都沒聽說過,所以陳勝吳廣造反后,大秦帝國的應對才如此不可思議。
從趙高的角度看,如果造反的事情已經危及帝國,那胡亥就不能繼續躲在深宮了,那自己的權力就會受損。
所以趙高要殺光所有上報造反的消息的人,那些說實話的使者、大臣們,也就無辜遭殃了。
03
不過胡亥、趙高再怎么不愿意相信,也改變不了事實,尤其是周文已經帶著幾十萬大軍涌入函谷關,馬上就要來到咸陽城下。
當務之急,是擊退周文大軍。
這時胡亥終于與大臣們見面了,向大臣們拋出一個嚴峻的問題:“奈何?”
胡亥應該是慌了,二十歲出頭的小伙子,沒打過仗、帶過兵,現在面對數十萬大軍直奔咸陽,加上咸陽并沒有數量上能與之對敵的正規軍,咸陽眼看就要守不住。
我們來看下雙方勝負概率的對比。
從地利看,函谷關已經被周文擊破,秦朝失去最重要的地利依仗。
從人和看,周文大軍士氣正盛,士兵數十萬,而咸陽駐軍只有幾萬。
這仗,怎么算,秦朝都是輸的。
曾經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赫赫戰功的王家和蒙家,王翦、王賁、蒙驁、蒙武、蒙恬蒙毅兩兄弟,都死了。
王翦之孫、王賁之子王離曾經是蒙恬的副將,一起鎮守北方,蒙恬死后,北方軍隊交由王離統領。
但王離的北方軍,遠水救不了近火。
如何破這個死局呢?朝堂上鴉雀無聲。
04
這時章邯站了出來,給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解決方案:釋放數十萬驪山陵墓的勞工和刑徒,發給他們武器,編入軍隊,對抗周文大軍。
章邯這個建議風險性極高。
在驪山陵墓和阿房宮聚集了數十萬勞動力,這些人對秦朝是那個恨啊,他們巴不得周文大軍滅了秦朝,解放自己呢。
還有,給幾十萬勞工發武器,萬一他們就地造反怎么辦?
退一萬步說,他們上了戰場,看到周文大軍了,會不會重蹈當年牧野之戰,紂王釋放的幾十萬奴隸,結果遇到周武王大軍了,就掉轉槍頭。
章邯的解決方案不能出一絲紕漏,出錯就是滿盤皆輸,但凡有其他辦法,都不會采納這個方案。
但事實是,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只能放手一搏,置之死地而后生。
胡亥任命章邯全權負責落實該方案,大秦帝國亡與不亡,就落在了章邯一身肩上。
看到這里,我們會奇怪啊,章邯的官職是少府,不是將軍,那些秦朝將軍們去哪里了?
忠心耿耿的蒙恬蒙毅被殺,蒙家被滅門,其他將軍哪里還敢出頭。不識趣的早被趙高殺了,識趣的也都退隱保命,剩下在咸陽的,也就沒幾個有本事的了。
而且章邯領這個任務,也是合適。
少府相當于皇帝的私人財務總監,皇帝要修皇陵、修宮殿,都由少府來負責調度錢糧,加上那時分工還不是很明確,既然錢是少府負責了,那么建設部分也由少府來責任。
所以驪山陵墓和阿房宮的幾十萬勞工都歸章邯管。
既然方案是章邯提的,人也都是章邯管,加上自商鞅變法以來,有無軍功不得當官的傳統,章邯應該還是有點帶兵經驗的。
章邯領命后,馬上從兵庫里拿出武器運到工地,對著勞工們說,不管是誰,只要愿意拿起武器為秦朝而戰,打贏了,不僅不用服徭役,還能拿軍功,翻身農奴把歌唱。
幾十萬勞工本就自暴自棄,想著死在驪山了,沒想到來了階級躍遷的機會,那還不趕緊抓住,反正當勞工是死,上戰場也是死,還不如拼一把。
就這樣,章邯的數十萬大軍已就位,奔赴戰場。
當然,光靠這些烏合之眾肯定沒法打贏,咸陽畢竟是都城,衛戍咸陽的幾萬中尉軍是秦軍精銳中的精銳,有他們做核心,加上幾十萬勞工新軍,這場仗未必會輸。
05
我們把鏡頭轉向周文這邊。
周文大軍從陳縣走到函谷關,沒遇到抵抗力量,還一路壯大的自己隊伍,這是因為天下苦秦久矣。
但進入函谷關后,情況就變了,老秦人雖然也苦秦,但怎么說也適應了好幾代人了,加上周文大軍從山東六國舊地而來,誰知道周文是來解放的,還是來報仇的。
所以老秦人哪怕不抵抗周文大軍,也不會幫助周文大軍,那周文大軍的后勤和情報工作就沒法展開了,這時,這支幾十萬的部隊就屬于孤軍深入,非常危險。
加上這幾十萬軍隊是在兩個月內集合在一起,之前完全沒有合作過,說是烏合之眾也不為過。
面對危險,擺在周文面前的有兩個方案:
一,不管三七二十一,兵貴神速,趁著士氣正旺,一鼓作氣直撲咸陽,滅秦朝、殺胡亥。但畢竟是客場作戰,對秦地不熟悉,大軍容易落入陷阱而被圍殲。
二,先停下來休整,把后勤和情報工作打通,把幾十萬軍隊整編完畢,再做最后階段的滅秦工作。但有可能失去最佳滅秦時機,等秦政府反應過來,正規軍被召回勤王了,面對虎狼之師,周文不一定有把握打贏。
周文最終選擇了第二個方案,停下來做休整。
但章邯可不給周文時間,章邯大軍一路急行軍,以數萬中尉軍為核心,以數十萬勞工新軍為輔軍,直接跟周文大軍硬剛。
兩軍人數差不多,士氣也差不多,但比武器的話,章邯大軍肯定更勝一籌。
秦能滅六國,在武器方面遙遙領先是很重要的原因,秦矛長而鋒利,秦箭射程遠而精確,最關鍵是秦弩,操作簡單,那些從來沒打過仗的幾十萬勞工,拿來就能用。
章邯大軍與周文大軍陣前對壘廝殺,周文大軍毫不意外地落敗,周文帶領殘軍退出函谷關,章邯憑借天才般的極具冒險方案,挽救了大廈將傾的大秦帝國。
章邯沒有乘勝追擊殺出函谷關,而是在關前駐扎,等待王離的二十萬北方軍返回咸陽,之后再帶領秦軍精銳出關平亂。
周文的戰敗,是自陳勝吳廣起兵以來的第一次大敗,這場敗仗,帶來了不少連鎖反應。
下一篇,我們就來看看武臣這一路大軍的表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