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公眾號,每日收到干貨
關注本視頻號,預約最新直播↓↓↓
按:從9月30日開始,我在每天連載我的大學日記,參見:
希望給大家提供一些借鑒和研究的素材,同時也算是給我自己留存下歷史檔案備考。
0
本次內容提要
這次要發布的是我大一下學期一段時間(1999年5月17-23日)的記錄。
這段時間的記錄中可以看出,我一方面希望確定自己的未來方向,一方面在現實生活中發現了自己很多性格方面的弱點。
那個時候的我,做著班里的文藝委員,面臨著為學院的畢業晚會排練節目的任務,就發現自己對于處理現實問題顯得力不從心,信心不足,甚至因此而自卑,只會退縮于內心和讀書的世界。
如我當時在日記里寫到的一些自我評價,是這樣的:
“沒有魄力,想得太多,行動太少,優柔寡斷。”
“遇事愛在書中找答案,解決不了,也去看書以逃避現實愉悅心情,故而解決實際問題極不在行。”
“理論知識“高深”,社會經驗欠缺,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匱乏。”
其實, 這些表現,跟我的迷茫大有關系。
由于我對于未來方向不明,不知道自己要做個怎樣的人,就不知道現實中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因此做事的動力和決心就很欠缺,遇到問題就不會全力以赴去解決,而是寧愿退縮和逃避。
這樣既不利于提升能力,還會給自己一種能力不足的認知,從而造成更大的自卑感。
而 如果是現在的我,再去面對當年的情況,那就好辦多了。
我知道我要做什么,重點在哪里,自然就會在事務的選擇上有所側重,有所為有所不為,就能揚長避短,避開一些自己不合適也不需要去做的事務,同時對于自己決定要去做的事情,就會動力十足全力以赴,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客服困難。心理上也不會有什么壓力,不會自怨自艾自卑自棄,而是會積極陽光地主動面對生活。
為什么現在我有這個信心和能力?區別在哪里?
其實, 主要不是因為我現在的能力比當年的我強了多少,而是在于我有了明確的方向,懂得該如何選擇,也有了做事的動力了。
可見, 一個人做好自己的規劃,明確自己的方向,有多重要!這會直接影響他的能力、心態,還有他在人群中的表現的。
所以,要想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提升他的信心和能力,讓他能夠更積極面對生活,也能更好地處理現實問題, 最好的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就是去引導他做好未來規劃,讓他明確自己的方向,他就可以信心十足地積極有為,而不是遇事畏首畏尾,感到力不從心處處不順了。
另外,我對家長們也要提出建議,最好讓孩子多去參與事務進行社會實踐,增加人生經驗,提升綜合能力,這也會有助于他未來能夠輕松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同學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要主動去增加自己的經歷,培養鍛煉自己的能力,而不要像我當年一樣,只會埋頭讀書,遇到問題就無可奈何無能為力了:)。
當然, 最重要的,還是要盡早形成自己的規劃,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 這樣的話,你就知道該去做哪些事,該去提升什么能力,也能迅速地精準提升所需能力,而不是盲目地什么都嘗試,最終花了很多時間精力,收效卻不大。
總之,希望大家看到我的當年,以我為鑒,想想自己如何做得更好!加油!
以下是本次要發布的日記正文:
1
希望盡早確定未來方向
5.17:
上午,又想到前途問題:從教還是從研? 從高中至今,一直在這兩點間徘徊。
受社會輿論影響較大。不好選擇。期圖折中——教研結合。
中午,《中國博士精英》中高校教師們的感想影響了我—— 教師要避免成為蠟燭的悲慘命運 ——那是對自己和對社會都不負責任的。
使自己成為燈泡或太陽,必須不斷學習和從事研究,把對整個社會的愛用教研成果來表達,把對學生的愛在培養其高素質強能力中來體現。
一個教師如果自身學歷不高,能力不強,僅憑滿腔熱情是不能稱其為合格的。
目標應該及早確定,否則極大程度影響前途!
《兩次意義非凡的談話》
(一)放學路上
她的確講了很多,措辭也很激烈,讓我都“不說話了”,但卻讓我警醒,如一盆涼水澆下。我不說話是為了能多聽。
關于班里的晚會節目進展情況,很不讓人滿意。
這是我,文娛委員的失職—— 沒有魄力,想得太多,行動太少,優柔寡斷 (典型的粘液質特點,難怪有人說我適合做學者),有些固執保守,不愿改變,大事臨頭仍不慌不忙地按慣常方式生活;
遇事愛在書中找答案,解決不了,也去看書以逃避現實愉悅心情,故而解決實際問題極不在行。
(二)長話
說了可能近一個小時吧,越談越起勁。
他讓我開竅,并給我指明道路, 長期為困的自我設計問題竟被幾句話解決 (看來, 知識分子的依賴性是很強的 ,否則我便不會感到身邊缺少他那樣能給我指點迷津的人了)。
經點撥, 我自己總結出自己的特點:理論知識“高深”,社會經驗欠缺,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匱乏 (另有一點未明說: 腦子不大靈活 )。
他給我的指點(讓我考研)是很可靠的明道。
這朋友很值得交,能洞明世事,善解人意,又待人真誠,為人處世方面可為楷模。
(怕忘記當時的感受,因而記下來以期將來重溫。——5.17夜,×先生來校)
2
對自身性格的反思
5.18:
《不得不選擇寂寞》
優柔寡斷。 讓許多問題懸而不決。文藝節目遲遲不能上馬,我也久久未下決心要弄好什么。偶爾有信心百倍“讓高山開路叫河水讓道”的氣概,雄心勃勃躊躇滿志要做成某事,后來卻因種種不滿意感無果而終——不自信的時候,特別在意旁人的評價和反應。
看來, 這段日子又陷入自卑心理了。
成功者似乎都有這樣的信條: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好。 我卻總是在做與不做之間徘徊,直到事情迫在眉睫了才倉促上馬,又往往無功而返。
倒有個值得慶幸的地方:不愛對既往之事窮追究,也不計較和在乎得失;還有就是對感覺和情緒忘得快,基本屬于“好了傷疤忘了痛”那種。于是管它曾有多么尷尬、羞愧、受辱或悔恨,轉頭即跟沒事一般。(所以現在發覺我倒真適合做那種“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學人,忘懷身邊一切,滿腦子只有自己的知識系統。)
現實生活中有事讓我焦頭爛額不知所措時,寧愿翻開床頭的書或是背著包到圖書館。我這樣做好嗎?
也許正是 因為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不高,我會放棄許多娛樂和獲得更好生活條件的機會 ,會避免許多殘酷的弱肉強食或爾虞我詐的爭斗,管世人笑我呆也好,說我不合群也罷,我就是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有點像錢鐘書,雖不如他博聞強記高屋建瓴,至少也算個“埋頭苦干的人”,亦不愧為國家的“脊梁”)。
物競天擇,我這種個性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既然已保留到現在,將來也必有其一席之地。
我會積極地“生存”的——以感謝孕育了我的靈魂的這個世界(興許,我還能為這個宇宙做點什么呢!)。
《你把“聰明”用在哪兒?》
人的自卑出自于功利性思想。
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他們見別人“過得”比自己好,便對自己不滿意,自慚形穢,自怨自艾,而在見到條件與自己差不多的人的生活時,又嫌棄覺得不應如此,自覺應比人家過得好一些,于是心理失衡,出現角色混亂現象,憂慮、煩躁,老是生活在緊緊張張的無定態、各種都市文明病癥、短命……
這種情況在城市里“聰明人”中較普遍,農民們倒因安于現狀,很少欲望和自省力,盡享天年。
聰明的你,要是老注意自己的地位和生活狀態,便活得不自在; 如果潛心工作,按本能生活,便會受到“豐厚”的回報(此處的“豐厚”是指你得到的比想要的要多得多,你信嗎?)。
這里盡管也有一種功利思想,但它對你的影響卻是積極的。
突然明白, 帶著傻勁生活的人,比愛耍小聰明的幸福得多!
你看那揮汗如雨的農夫,你看那孜孜以求的學者,比之那些成天抱怨“再也不能這樣過”思考“怎樣活得更好”的志存“高遠”者,如何?
“假如你不能改變自己/那你去改變世界/假如你不能改變世界/那么,只有改變自己。”
不管怎樣,盡忠職守的敬業精神是必要的。
這個本子里的好多東西,或許是別人早已下過的結論,或許有人比我闡述得更透徹,但寫下自己的思想的喜悅是閱讀咀嚼人家的成果所不能代替的,下邊文章中的主題是以前想過而未理清的。
《心理美容》——《青年博覽》96.3
“如果你還不是一個幸福的人,先做一個快樂的人;
如果你還不是一個成功的人,那么先做個努力的人!“
每天有10個新想法,只有半個是對的!積累起來!
學會說“不”——留有余地地拒絕是一種下策!無需過多解釋和強調理由,否則對方認為你在找托辭。注意考慮成熟和用語“緩沖”。
揚長避短;舉重若輕、舉輕若重。
許多時候,決斷本身比決斷什么更重要!
許多事,可以一邊做下去一邊看結果,并沒有早已設計好的完美結局。
在重大選擇面前,人永遠是信息不足的,不妨舉重若輕,隨便選一條路。
生活中一些細節事,做好可能有奇效。
3
繼續思考方向與性格
5.20:
人要有一股傻勁!太聰明了,就不相信水滴能夠穿石。
午之夢:晚餐時間,餐廳外擺上了各種免費食品,旁若無人地吃起來……
醒時覺腹部發脹(睡前在不餓狀態按平時飯量進過餐)。
自我設計要與社會需要相結合,符合時代特點(“應時之需,順天而行”),才有其積極的意義。
博士的學術研究觀:“扎實的基礎,敏銳的洞察力,菲凡的想象力,善于提煉他人和總結自己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抓住問題的本質所在,各個擊破,融貫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為我所用。”
補:博采眾長,獨樹一幟, 有合作精神,摒棄自私、嫉妒、自命不凡等狹隘思想,建立良好的學術研究人際關系;淡泊,眼光要長遠。
《偶得》(一)
西方人有這樣的特點:在介紹自己時“沒有中國人特有的‘謙虛’”,在談及別人時又不吝于使用贊美之辭——總之是很“開放”的(不像中國人的“含蓄”),前者顯出一種自信,后者則表現出一種高雅的禮貌。
(二)
人常常因各種原因(?)處于“ 不知所措 ”的迷茫狀態。但只要他知道當時該選擇什么樣的書去讀(以求擺脫),那他便未迷失自己。
(三)
樹,先發育的部分高高在上,但最細小;后發育的部分是又粗又壯,枝繁又葉茂。
5.21:
《讀周國平》
他的文章讓人人都覺得自己是偉大的,而孤獨地離群索居地生活,暢所欲言直抒胸臆是最幸運的事。
人人都是思想家——這并不在于他的思想能否變成鉛字得到公認。
觀《一個都不能少》
憑著一股傻勁和強勁,從糠蘿兜跳到米蘿兜。
《對冷漠的理解》
由于把自己理解不透,總難擺脫孤獨的狀態,變得不自信 ;而冷漠中至少包含著一種自卑——提醒自己:你不具備與人交往的能力資格。
一旦把自己理解透了,熱情又會溢于言表的。
作于1999年5月大一下學期
學習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咨詢相關問題,有以下四種方式可以跟我鏈接:
1、直播: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我的視頻號,預約直播(如果顯示過期,也可點擊預約最新直播),到時可留言或連麥咨詢;
2、加群: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本公眾號,在后臺回復“加群”,按對應身份加入“任煒老師生涯支持群”,將每天收到生涯規劃相關資訊;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隨時可向我提問咨詢(均為本人親自回復),還可索取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的干貨資料合集。
添加任煒老師微信
4、培訓:我近期正在開設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培訓,家長和從業老師皆可報名,參見文章說明: 滿10人開班,加上方微信可咨詢報名。
其他需要,可掃碼查看:
關注本公眾號之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發送以下關鍵詞,可收到相關文章:
1.高一選科:“選科”
2.高中規劃:“高中”
3.成績提升:“提分”
4.專業選擇:“專業”
5.綜合評價:“綜評”
6.志愿填報:“報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業形勢:“就業”
10.考研形勢:“考研”
11.就業準備:“準備”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調適:“心理”
14.勵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訣:“幸福”
16.學習規劃:“學習”
17.高考減壓:“減壓”
18.錄取分析:“錄取”
19.是否復讀:“復讀”
20.大學規劃:“大學”
志愿填報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學規劃免費課程:“課程”
進入公眾號后臺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點擊藍字“任煒老師”,或點擊我的公眾號名片即可。
在下方界面點擊“發消息”,填寫關鍵詞發送,即可收到相關文章。
如有其他問題 ,也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輸入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很多相關文章。
見本文中的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