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1年(隆慶五年)《隆慶藍田縣志·卷之上·治局篇第一·古跡》:石門湯泉,在縣西南四十里,俗名湯峪,大病風濕者浴之,多愈。其始大雪落地即融時,有異僧云:“此必溫泉也!”掘之果有湯泉涌出。
1796年(嘉慶元年)《嘉慶藍田縣志·卷之十四·古跡》:石門湯泉。
《長安志》:在縣西南四十里,石門谷口。
《舊圖經》曰:唐初有異僧止于此,大雪其地,雪不積,僧曰“必溫泉也!”掘之果有湯泉涌出,遂置舍兩區,凡有病者浴多痊損。后有白魚之瑞,復神女頻降,遂立玉女堂于湯側。明皇時賜名大興湯院。
《舊志》:泉側有玉女堂。
1941年(民國三十年)《民國續修藍田縣志·第三門 志·第六卷 土地志·名勝古跡》:石門湯泉,在縣西南四十里石門谷口。
《舊圖經》曰:唐初有異僧止于此,大雪其地,雪融不積,僧曰:下必有溫泉,掘之果有湯泉涌出,遂置舍兩區,凡有病者浴多痊損。后有白魚之瑞,復神女頻降,遂立玉女堂于泉側。明皇時賜名大興湯院。(見宋敏求《長安志》)
后辟塘凡五,曰玉女,曰融雪,曰連珠,曰漱玉,曰濯纓,熱以次減。(見《省志》)
明天順三年(1459年),重修后泉被水沖,改為四。曰女塘,水特熱,房三間,專為婦女沐浴之用。曰官塘,房兩間,水次之。曰五花塘,房兩間,塘小水深,較熱,專為洗病用。曰澡塘,房三間,水溫和。
道光十九年,邑人張茂勛捐資重修。光緒三十年,知縣周之濟重修,并刊明儒陳作霖洗病時日於碑(《溫泉洗病時辰碑》)。
每值春季,洗病者絡繹不絕,誠為天然醫院也。
湯峪溫泉,位于西安東南約40公里處的藍田縣湯峪鎮,其地處秦嶺北麓鐘南山石門谷,唐朝時期設有石門鎮(今湯峪鎮石門村),谷口設有石門關,“石門湯泉”由此得名,位列“藍田八景”之一。又因古人將溫泉稱“湯”,山谷稱“峪”,隨著溫泉聲名鵲起,“湯峪”之名應運而生。其與寶雞眉縣的湯峪鎮溫泉東西相對,故又有東湯峪之稱謂。
據現存歷代《藍田縣志》記載,初唐時期,因一異僧來此,見大雪落地即融,言其下必有溫泉,當地民眾由此便開始挖塘修泉以為沐浴,此為湯峪溫泉之始。
至唐玄宗時期,作為泡澡達人,溫泉建設迎來蓬勃發展,在藍田建有大興湯院,并修“玉女、融雪、連珠、漱玉、濯纓”五塘,水熱次減,浴者終年不絕。當時藍田石門湯、與臨潼驪山湯(今西安臨潼華清池)、寶雞鳳仙湯(今寶雞眉縣鳳凰溫泉)并稱“大唐三湯”。
溫泉最大的妙用就是洗病健體。正如東漢張衡的《溫泉賦》所言“六氣淫錯,有疾癘兮。溫泉汨焉,以流穢兮。蠲除苛慝,服中正兮。熙哉帝載,保性命兮。
唐玄宗亦有《惟此溫泉是稱愈疾豈予獨受其福思與兆人共之乘暇巡游乃言其志》曰:桂殿與山連,蘭湯涌自然。陰崖含秀色,溫谷吐潺湲(chán yuán,水流動的樣子)。績為蠲邪(juān xié,去除邪祟)著,功因養正宣。愿言將億兆,同此共昌延。
此詩雖言的是驪山溫泉,但湯峪溫泉亦有此能,其之所以能名動一方,靠的正是去除病癥的功效。
明天順三年(1459年),再度重修后,一分為四。分為女塘、官塘、五花塘、澡塘,水溫次減,婦女沐浴,洗病泡澡,分塘處之。后世又多次修繕。
清光緒三十年(1904)知縣周之濟又重修,并刊立明大儒陳作霖《溫泉洗病時辰碑》,以彰顯湯峪溫泉的療養功效。
《溫泉洗病時辰碑》碑文分有男科、女科、兒科三部分。
男人患中風者“宜丑寅時洗,丑時(凌晨1-3點)入水,寅時(凌晨3-5點)出水。”其他病征如:“喉鼻、毒瘡、耳鳴、麻癥、疝氣、痔瘡”等四十多種疾病,“宜每日俱用酉戍時洗。”
婦科病患者,如“雪崩、心慌燥亂,上胎子腫、嘔吐、腹瀉、胎痢、胎漱、傷寒”等癥,“每日俱用丑寅二時洗,丑時入水,寅時出水,”碑文中還明確告誡婦女在“產后月滿后方可洗,未出月不宜洗慎之切記。”
《溫泉洗病時辰碑》是我國目前所發現的唯一一塊有關溫泉洗病時辰的碑子。其與東漢張衡的《溫泉賦》、北魏元萇的《溫泉頌碑》、唐太宗的《溫泉銘》以及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述溫泉沐浴療疾相比較,它表達得更為清楚,顯示出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對溫泉水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有不可多得的價值。
湯峪溫泉水溫可達49℃~59.7℃,素有“石門湯泉似火煎”之說。水質富含鐵、鉬、碘、硫酸鹽等多種礦物質,對皮膚病、風濕病、神經系統等多種病癥均有明顯療效。
由中國近代醫療礦泉研究奠基人陳炎冰,礦泉學界專家學者王立民、安可士、劉金生等142人,及全國115 個礦泉醫療單位聯合著撰的我國第一部礦泉學專著《中國礦泉》(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及劉光漢教授(西安市中心醫院原主任)所著《陜西溫泉與溫泉醫療》(三秦出版社)等礦泉學專著,均稱 (東)湯峪溫泉為“天下第一名池”。
在民俗傳說中,谷雨時節以河水洗浴,可消災避禍。作為二十四節氣之六,“谷雨”正是農歷三月,桃花盛開之時,有“桃花之水值千金”之說。因湯峪有治病之療效,又有桃花水、功德水之稱。
每年農歷三月三,今湯峪鎮東峰山古廟會,洗“桃花水”的人比肩接踵,留下了“桃花三月湯泉水,春風醉人不知歸。”的千古名句。
1956年,建成陜西湯峪礦泉療養院,成為西安地區著名的旅游、療養勝地。
1984年,設湯峪鎮,駐地塘子村,湯峪溫泉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建起了以西北最大的露天泡湯溫泉浴場碧水灣為代表的眾多溫泉場所,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來,既為了游玩,更為了除病。挖掘了漢光武帝劉秀、唐玄宗等眾多歷史典故,建設了以大興湯院遺址公園為代表的眾多人文景觀,內有《溫泉洗病時辰碑》等歷史遺存,游覽其間,別有乾坤。
千年以降,盛唐已成為歷史,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繁華依舊讓人迷醉,正如唐太宗《溫泉銘》之言“人世有終,芳流無竭”。那興起于盛唐的一池溫泉水,依然在不斷滋養著蕓蕓眾生,踐行著“愿言將億兆,同此共昌延”的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