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天閑來無事,又默背了幾遍《出師表》,這篇古文在初中的時候我還背不出來,對它沒興趣,出來工作后閑來無事便拿出來看一下,看多了也就能背下來了。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諸葛亮的一生。
茅廬中的諸葛亮真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跟劉備高談闊論,指點江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高論。以隆中對為引,詳細分析了當下的局勢,先占領荊州為家,再奪取益州以圖天下。
從初出茅廬用計火燒博望坡,再到六出祁山后的火熄上方谷。前半生諸葛亮被描述為多智而近妖,用兵如神。可到了后半生九伐中原卻寸功未立,飲恨而終,此乃時也命也。
總體來說孔明是幫劉備實現了當初在茅廬中三分天下的規劃,可當三分天下有其一后卻始終不能克復中原,恢復漢室。在這里我覺得漢朝西漢東漢加起來差不多有400年的國祚,到了東漢末年漢朝的氣數已盡了,如果你強行去延續復辟漢朝的壽命,這只能說是逆天而行。蜀漢也是漢的延續。
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勉力為之,你可以說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也可以說是愚忠。而司馬懿能戰勝諸葛亮也是占了天時,時與勢都在曹魏,就算有三個諸葛亮也不可能扭轉乾坤。
我們再來假想一下,假如真讓諸葛亮打敗曹魏而進統一了中原,那這時候劉備的兒子阿斗就是天下的皇帝了。接下來就要遷都中原,封禪大典。
以阿斗的能力來說,如果真是做了天下的皇帝,那能治理好天下嗎?東漢末年就是因為君主暗弱無能,才會導致各種內亂不斷。君弱臣強,必生內亂,而阿斗再一次重復了漢獻帝劉協的命運,又會有另一個“董卓”亂政,到時天下又四分五裂。直到另一個梟雄再次統一天下,就這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周而復始的循環著。
諸葛亮的一生再次讓我感悟到,即使你有通天本領,但你選錯了路也是白費,這里再次印證了選擇大于努力。如果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是曹操會是怎么樣?那曹操是不是早就統一中原了呢?
你覺得曹操統一中原做天下之主會比劉玄德差嗎?我覺得在亂世之中誰能結束戰亂,早日恢復民生,給老百姓一個安定的家,誰就是好皇帝。對老百姓來說劉備跟曹操誰做皇帝都沒區別,重點是誰能讓我過上安穩的生活。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殺了親哥哥得了天下,還不照樣是個好皇帝。
與其說諸葛亮九伐中原失敗,不如說諸葛亮出山協助劉備是延緩了曹操統一天下的進程,讓天下百姓多受戰亂之苦而已。
至于劉備嘛,打著劉皇叔的名號混了個蜀漢皇帝,誠不久矣。什么漢賊不兩立,朝廷羸弱無能,出現“賊”是正常的現象,只不過是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