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感覺最近沒有收到我們的推送,可能是因為公眾號又調整了推送規則,導致推文沒有推到你們的跟前。請星標我們,或是多多給我們留言,點贊,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當我讀到海寧9平米的生活故事時,被她的樂觀主義徹底打動。這是海寧到上海的第一年,她搬入了一個9平米的亭子間。她因為很喜歡《東京8平米》的故事,所以將自己在上海9平米亭子間生活一年的故事記錄下來,以此成為自己23歲獨一無二的紀念品。
看著海寧的故事,我想起我的租房經歷,同樣,我也反問自己,如果住進像海寧這樣的9平米亭子間,我是否能像她這樣樂觀并持續地期待著生活呢?我想,我應該也會的,生活總要繼續,哪怕只有9平米,也要過的精彩。
以下是海寧的9平米亭子間生活故事。
● 主播/夏憶,配樂/房東的貓《好風吹進生活里》,Parijat《Returning Home》。
撰文 |海寧
編輯|97
「價值百萬的9平米」
上星期,我和我的房東展開了關于房租問題的“激烈”辯論。
我們各持己見,瘋狂輸出著長達50秒以上的語音,恨不得用進自己全部所學的矯情文字來痛訴各自生活的不容易。最終,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還是敗下陣來,被迫接受了新一年租期房租每月上調200元的噩耗。
我現在正居住的是上海田子坊附近老弄堂里的一個“亭子間”,這間房間的房產證上面寫的使用面積是9平米,但實際使用面積不得而知。
漆黑的過道和狹窄的空間,還有很差的隔音,如果要認真吐槽,我可以不打草稿的不重復輸出800字以上。
這種“亭子間”的房型也是被百度百科光榮譽為「石庫門房子中最差的房間」。
很多人或許都不太了解石庫門。石庫門房子,是上海弄堂的一種很常見的類型,說起這種類型的建筑起源大概要追溯到民國時期,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下,很多江浙一代的權貴們紛紛舉家遷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地產商人也因此趁機大肆修建住宅。
最開始的石庫門是模仿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一般為三開間或五開間,保持中國傳統建筑以中軸線左右對稱布局的特點,一進門是一個橫長的天井,兩側是左右廂房,正對面是長窗落地的客堂間。客堂兩側是次間,后面有通往二層樓的木扶梯,再往后就是是后天井和單層斜坡的附屋,這里一般就是用作廚房、雜屋和儲藏室。
整座住宅前后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圍墻、廂房山墻組成,正中即為“石庫門”,以石料作門框,配以黑漆厚木門扇;后圍墻與前圍墻大致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閉的外立面。
●石庫門建筑示意圖。
我住的亭子間,就是石庫門建筑中單層斜坡的付屋,在廚房和曬臺之間的那個房間,民國時期住的是有錢人家的傭人,現在多半租住的都是和我一樣收入拮據的學生和為自己的夢想或人生目標在打拼的年輕人。
在住進去之后,我偷偷在百度上搜索過這里的房價,對標周邊小區,幾乎是10萬塊一平米,換算了一下,我住的這間雖小卻也有近乎百萬的價值了!
這樣一想,虛榮心作祟,感覺自己的身價都跟著抬升了不少。
我并不抗拒小房間,大房間有大房間的優點,小房間也有小房間的魅力。在我搬進來以后,也陸陸續續邀請了兩三位朋友來家里做客,在每位朋友來之前,我都會提前給打好預防針告訴她們房間又小又破,也許正是因為期待感比較低,朋友來玩過以后,都覺得我的小房間不算太寒酸,也沒有覺得空間很局促,反而還都很愿意呆在我這個狹窄的空間里。
● 搬家后的第一個月,在展廳看到了奈良美智設計的“小房間”。
在搬到這里的第一個月,我剛好去看了關于奈良美智的作品展,這位大藝術家在每個個展都會設計出一個“小房間”,而這個“小房間”是這位藝術家曾經生活的縮影,他認為那個空間是個充滿溫馨、藝術情節,安全感的小房間。
看過大師的作品,我又恬不知恥的覺得,我的小房間也有共同之處,或許也能孕育我很多的藝術細胞。
合理規劃一下家具的擺放以及儲物,營造溫馨充滿安全感的氛圍,即使是「最差的房間」我也覺得也沒什么。
但總的來說「最差的房間」,其實也有很多優點。
首先從經濟方面來看,一個月的房租加上水電費開銷其實只需要3000塊,這讓我微薄的經濟收入沒有那么大的壓力。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個數字覺得不理解,我為什么要用“只需要”這幾個字,但了解上海物價和租房市場的人應該能理解我,在上海即使是郊區合租也很少有低于1500以下的房子,能租到的房間也并不一定會比我的“亭子間”更好。
能夠在算是市中心的位置,找到一個獨立衛浴、地鐵零距離又貼近商圈的小房間,3000塊的月租真的算是性價比很合理的了。
當然,如果是想要追求住宿條件的話,同等價位也可以選擇租住在遠一點的公寓,但這就意味著需要每天早晚各花費一個小時以上擠在地鐵里。
● 居住了一年凌亂但真實的9平米小屋。
我喜歡到處旅游,也喜歡看展覽或者四處探店,除了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時間以外,周末我基本不會宅在家里,有時候會臨時起意周末在江浙滬窮游,需要當天往返坐最早一班的高鐵,常常需要7點前出現在虹橋火車站。所以我的另一個要求就是寧可住小一點、便宜一點的房子,但是交通一定要便利。
當然這3000塊的房租也不能說對我一點壓力都沒有,作為一個剛剛畢業的非名校文科女生,顯而易見的在求職市場上不具備任何的優勢,看過很多網絡上博主分享最佳房租是收入的三分之一,實話實說我是超過了的。打工已經很苦了,在回到家之后我還是希望能夠稍微舒服一點。
寧可在吃穿上更節約一點,把錢用在房租和充實提升自己上,是我的一直以來消費觀。所以即使我沒有達到網上的標準,但是卻還是堅持著自己對自己的標準,那就是在年輕的時候多去學習和體驗。
● 在柜子上投影出電影看。
我也不知道我在上海能呆多少年,或許一年或許三年或許更久,這都是一個不確定的事情,我也不知道現在這份工作我還能堅持多久,以后要去哪個城市能去哪個城市……
未來真的太虛了,過好當下,活好每一天才應該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共度時光的屋」
回想自己短短23年的人生經歷,我住過的房子確實不算很多,如果連自己在老家住過的3個房間都算上,我曾經“擁有”過7個房間。
我童年時期成長的地方算得上是東北油田職工的一個福利分房,這個小區里面幾乎所有的住戶都是總廠的職工,他們的父母那輩大多就都是同事,他們曾經是同學,后來也變成了同事,他們的孩子(也就是我們這一代)會繼續成為同學,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也會在長大后成為同事。
那些年,我和我的朋友們都會穿著父母發下來的大頭皮鞋,會用著廠里面發下來的粗糙草稿紙,我們的家里都用著廠里統一發的暖壺,統一發的鍋,統一發喝水杯子和盛菜盤子,我們從毛巾到枕巾,從牙膏到洗發水,從做飯用的油到鍋里煮的米,都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甚至當你走進任何一個孩子的家里,都像是“在自己家”一樣的熟悉。
● 我的老家:黑龍江大慶。
因為我們當時的小區大多依靠工廠而建,所以大多數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那個時候幾棟樓之間就會有一個長條形的小平房,專門存放所有人的自行車,還設有一個專門的職業叫“看車棚的”,然后一般還會連著的兩個小房間,充當環衛女工的“辦公室”。
我們家的那棟樓前就是一個車棚,所以我小北屋的窗子也就剛好正對著環衛女工的“辦公室”。每天早上,我都能被她們吵鬧的說話聲以及巨大的笑聲吵醒,她們大概四十歲左右,多半身穿大紅大紫的衣服,把鮮艷的絲巾綁在自己的頭頂,帶著金色的耳環,說著黃色笑話,像男人們一樣用巨大的聲音吐痰。
她們有時會肆無忌憚的依靠在大門兩側抽煙,吞云吐霧后,才會換上工作服,從所謂的“辦公室”中拿出掃把一哄而散,開始她們的清掃工作。我母親每次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會和我說,千萬不要像她們一樣沒素質,沒文化。
因為我爸媽結婚的時候很年輕,工齡太短了,只能分到一個別人挑剩下的邊邊角角的房子,那個時候普遍的國民文明意識確實還不夠強,基礎設施建設也正在完善中,所以這些邊邊角角的房子后面,會有一些不知道是哪里冒出來的人在背陰處隨地大小便。我有個很深的印象就是當時很多墻上都會寫著「隨地大小便死全家」這樣的標語,不知道是不是東北特有的彪悍民風。
后來差不多在高中時期,商品房早就可以自由買賣了,我兒時的朋友們也都接連搬家到了不同的小區,我們家也緊隨其后搬到了其他的地方,我也就擁有了第二個房間,幾乎是復制粘帖過去的一個小北屋。
不過因為高中學習很緊張,后面為了方便學習,我爸媽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小房子,開始了我的走讀生活,我也幾乎都沒怎么住過這個新房子。
上了大學之后,受人際關系各種原因影響,我大二就想過出去租房自己住,但是因為當時突然趕上了第一波疫情,也就沒有真的搬出宿舍,直到大三下學期準備考研的時候,我才搬出去,和兩個朋友在學校附近合租了一個三室一廳。
● 考研時期和朋友合租的房間,小小的,很擁擠。
以上的所有經歷,我的房間都非常非常的小,尤其是考研時期和朋友們合租那段時間的那個房子,衣柜和床是連在一起的,要站在床上換衣服,連凳子也是緊巴巴的擠在床和桌子之間,很多時候,我也都是坐在床上學習的。
或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大房間就開始沒有什么執念了,小小的房子被我的東西填滿,對我來說是一種滿足感,一眼就能盡收眼底的房間,也讓我覺得很安全。
再后來,我就來了上海。
初來大上海的時候,我和兩男一女合租在寶山顧村附近,那個時候還沒有畢業,雖然有父母的資助,但是選擇出來實習之后,好像就不能肆意的管家里要錢了。房租、生活用品以及日常開銷的錢,都成了我需要考慮的事情。
獨自找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一次租房,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地鐵,去顧村看房,等到了之后,打了五六個電話中介都不接,最后才和我說,喝醉了起不來,今天不能看房了。
后來我又只能重新約其他的中介,還好當時有個中介也在帶看剛好離得近一些,還算幸運,租下了價格位置都勉勉強強還算可以的一間一開門就要踩在床上的小房子。
在這個房間里,我經歷了上海2022年的封控,完成了我的畢業論文的寫作和線上答辯,存到了我人生中第一個自己掙的10000塊錢(雖然后面馬上就花光了),再次翻看起住在那間房里的照片,好像也能重新感受到當時的心境。
或許每一個住過的房子,都會留下一些我的碎片在里面吧?
● 來到上海后的第一個房間。
2022年6月上海陸陸續續解封之后,我決定再也不合租了!拿著存下的一點點積蓄,在小區一開放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從寶山顧村搬到了松江九亭。
九亭年輕人很多,應運而生了很多小公寓,因為當時興起了一陣“逃離上?!钡娘L,我用很便宜的價格租到了一個有獨立的衛生間,空間也相對較大的公寓房。
在搬過去不久之后,我就因為忍受不了當時已經轉正的那家公司里,上司的工作態度以及加班的強度選擇了辭職。也就是在那段時間,我的所有積蓄都被我花光了……
● 九亭時期的房間。
住在九亭的公寓房,對我來說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層高太低了。
我的凈身高是172cm,穿鞋直逼175cm,這個只有2m的舉架對我來說卻是有點難熬,在洗澡的時候甚至要半蹲才能不至于被磕到頭。
而且住在公寓里拿外賣也不是很方便,一定要自己下去外賣柜拿,我住的這棟還動不動就停電,沒有電梯,就要不停爬樓,在那里住的那幾個月小腿肌肉都更加發達了。
距離公寓最近的地鐵9號線,是出了名的人多又擠,常常出現排隊10-15分鐘才能進站。每天早上長長的隊伍,排的都讓人極其崩潰。
實在忍受不了這些缺點,我在入職新公司且工作穩定之后,還是選擇了搬家,搬到了市區內,也就是現在的“亭子間”。
仔細回想這些曾經居住過的房子,回憶起每一段的經歷,在每個房子里,我身邊陪伴的人都不一樣,有家人、有同學、有老朋友、有新朋友,我的每個階段的想法也都有很大的區別,不同的房子不同的房屋陳列,好像也在陪著我不斷的長大,一點點改變。
與我共度時光的這些房間,也不知道現在住在里面的人是誰,也不知道它們都還好嗎?
「 馴服老弄堂的新家具 」
據我猜測,我應該是9平米亭子間翻新后的第一個租客。
這個房屋的產權在一個已經過世多年的老奶奶手里,他的兒子年事已高,也是無心打理,就把它便宜租給二房東去操作了。
上海的二房東應該都是個頂個地人才,小小的房間里洗衣機、床、櫥柜、衛生間、冰箱這些生活用品都有,甚至連抽煙機都配上了,只不過我幾乎不用。
一應俱全的家具都擠在這個小空間里,想要合理使用它們其實也是一門學問。為了節約成本,二房東用的大概都是一些最廉價的裝修材料,所以老舊的管道其實下水也是一個沒辦法繞開的話題。
確定租下這間房間之前,我就反復確認這個馬桶是不是能正常使用,二房東信誓旦旦向我保證,只要我不扔紙什么的特殊的東西,正常使用是絕對不會堵的。
因為看過網絡上很多老房子衛生的問題,所以我在這方面非常的擔心,我也盡可能的在外面解決好在回家,盡可能不在家上廁所,但是偶爾還是不可避免的也會遇到馬桶堵塞的問題……
在經過長達半年的適應,我也是終于掌握了使用這個抽水馬桶的訣竅,那就是一定要長按沖水的按鈕,在一箱水沒有完全充完之前,死死按住不要松手。
● 老弄堂只能在窗外晾衣服。
除了馬桶,用洗衣機也是一個很頭疼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洗衣機劣質的原因,每次洗衣服,整個洗衣機的機身都會瘋了一樣的晃動,尤其是在甩干的時候,感覺整個樓都會隨著它的頻率在抖動,第一次洗衣服的時候,甚至我一個不留神,他就已經晃晃悠悠的沖到整個房間正中間了。
后來在每次洗衣服的時候,我都用最低的轉速,還要人肉抱住洗衣機,用手臂和大腿夾住洗衣機的機身,防止它搖擺的過于瘋狂。萬幸的是一年來,我的鄰居沒有因為我使用洗衣機的巨大抖動說些什么,每次聽到有人路過房門,都很怕他們來敲門說我太吵了。
● 廁所還是稍許簡陋的。
還有一個很神奇的體驗,就是關于空調。
其實在東北生活的這么多年,我都沒有怎么用過空調,夏天雖然也有到30多度的時候,不過非常短暫,來到上海之后,不僅夏天要開空調,冬天也要開空調。
當我看到我的電費賬單的時候,真的會非常頭大。曾經沒有獨自生活的時候,對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沒有概念,自己一個人生活了之后,才發現這也需要錢,那也需要錢。
在第一家公司實習期間,我和同組的一個來自哈爾濱的男孩還專門針對關于開空調吹暖風的事情展開過經驗交流,討論究竟應該怎么開空調才能既省電又暖和。
在顧村合租的時候,我們這一戶只有一個電表,電費是要平坦的,每個房間不論大小就直接總價格除以四。我沒辦法看到其他人是不是天天開空調取暖,但我那個時候幾乎都不怎么使用空調。心疼那點電費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是不太敢整宿的開空調睡覺,總是害怕電器會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那會兒真的是硬生生的凍著,或者靠穿很多很多的衣服取暖,結果賬單一出來發現自己還是要負擔那么多錢,又覺得好虧好虧,后來也就慢慢習慣了開暖風空調睡覺,不去心疼那點開銷了。
我至今還在尋找廉價取暖的解決方案,不過找了這么久唯一貼近的答案可能就是多穿點衣服多蓋點被子?對于一些南方朋友推薦的取暖設備,比如電暖器之類的,我還是不太信任它們的安全性,而且也因為我現在住的那個房間已經足夠的小了,實在是沒有空間放更多的東西在里面了。
可能暖風空調,就是最好的方案了吧。
● 布置好后的9平米,還是溫馨的。
本文轉載于公眾號:小眾廢柴故事集
本文作者:海寧,黑龍江人,現居上海,新聞學畢業的野生記錄者,用文字和圖片記錄眼中的世界。
Read More
好好虛度時光
更美,更自由
公眾號|視頻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應聘請發送“應聘”至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