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百姓打造一個自然生態的“金飯碗”
——獻給長壽山景區的開拓者
文/楊西京 郝光興
2023年10月16日上午,筆者攀上河南鞏義竹林鎮長壽山景區欣賞紅葉。恰遇長壽山景區兩位開拓者:全國勞動模范、連續5屆全國人大代表趙明恩,全國三八紅旗手李書轉。兩人正在游人如織的景區忙碌著……
望著層林盡染的美景,筆者凝神,紅樹枝頭上的紅葉大軍,張著一張張抹著口紅似的巧嘴,正對著一浪逐一浪的游客,解說著兩位開拓者和一座景區的故事……
親們,亮起你哪
收美攪勝的雙眼
在您的機屏,攝進
這片美光四射的山川——
頭上
藍天托著白云
那云
似一朵朵田野正甩絮的秋棉;
眼前
一株株百姿千態黃櫨梢上的紅葉,
象千萬雙巧手
在秋風中揮著時空的筆
正寫著一頁頁收獲的詩篇;
遠望
群峰拱手
為游人送上一個個福壽的紅包,
那么的鮮艷,那么的斑斕。
親們,這是今天的我——
4A級旅游風景區
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
回首看,您可知
這里原是一座枯嶺荒山?!
當年,這片叫做“三樹嶺”的荒山
十年九旱,
旱得這方百姓
一代代只留下歷史的長吁短嘆!
創!
“引黃入竹”
兩位開拓者,帶領群眾積資,吶喊;
干!
從三十二公里外把黃河水
引進家園。
當年,這片十九平方公里的荒山
荒得
連小鳥都不在這
筑巢壘檐。
創!
開建生態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
干!
栽竹,種樹,植綠,護綠……
兩位開拓者
走在綠化大軍的前邊!
當年,這座封閉森森的荒山
封閉得
沒有一條小路
可爬可攀。
創!
規劃出心中的金山銀山,
兩位開拓者,拄著木棍
用腳步丈量著家鄉的每一道坡,
每一道坎。
干!
心血開路,汗水鋪墊
開出今日景區的路美道艷。
當年,這座荒山夏酷冬寒,
杳無人煙,
只有傳說中的“武俠李跋”,
在這留下隱居練武的草庵。
創!
盯住“吃、住、行、游、購、娛、健、休”
八位一體的自然公園,
干!
二十年,兩位開拓者帶領兩萬人民
讓這里換了人間!
當年,這里四季風聲寂落,
寂落得,只聽到
竹林七賢
史上在這的一聲聲短笛長弦……
創!
牛郎山上的靚女帥男,
風情古鎮一條街的民俗炊煙;
干!
“五連池”流唱著四季歡歌
游客在“農家樂”的柳蔭里縱舞翩躚 ……
啊,親們
看著兩位開拓者的身影
您會不會
發出一聲聲驚嘆:
兩位開拓者用一生生命許山的執著
在家鄉
創!
為這片山水建一個“生態花園”,
干!
為這方地域造一個“中原奇觀”;
創!
為這方百姓謀一分共同富裕的
“大家業”,
干!
為這方子孫留一個生態自然的
“金飯碗”。
啊,親們,此刻,
我送您一片紅葉作為紀念
這片葉的葉脈,
蘊著這方山水“創”的基因;
大寫著這方人民“干”的箴言:
愿這片紅葉
化為您
人生前行的風帆……
楊西京,曾用名楊西景。從軍十九載,地方工作十六年。熱愛業余寫作。主要作品:長篇小說《河洛謠》等。出版詩集《河洛長吟》丶《竹林之歌》(和郝光興合著),中篇小說集《歸田不解甲》(和侯發山合著)。曾獲第二屆《奔流》文學獎,2019一2020年度《海外文摘》雙年度文學獎,2o21年度中國散文年度一等獎,2022年度"十佳散文"獎,"詩歌豫故鄉"作品征集活動二等獎。
郝光興,十六歲入伍,從事新聞工作近十年。轉業后在鄭州市黨政機關工作至退休。1980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著有長篇報告文學《竹林村紀事》,《人間正道》,長篇小說《本能》,詩集《竹林之歌》(與楊西京合著),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明明白白活著》,《他,退休了》,《人生變奏曲》,《嵩山之子》等。其作品多次獲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