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醫學人物周刊】原創,如需轉載請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2135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
如何破解老年人看病難問題?
上周四一早剛到單位,就接到了奶奶的電話。她說她在醫院,卻一直排不上號,實在沒辦法了才給我打的電話。
奶奶是個十分要強的人,知道我和爸媽工作忙,平時就算有什么事也不愿給我們添麻煩。這段時間奶奶一直說覺得左腿有點疼,就想著找時間去醫院看看,結果到了醫院卻發現排不上號,自助掛號機不會用,護士跟她說的預約掛號她就更不懂了。
聽著奶奶電話那頭焦急的聲音,我先安慰她不要著急,再接著幫她在手機上預約掛號了一位骨科醫生。但心里還是不放心,想著那家醫院離單位也不遠,還是去醫院陪著奶奶一起比較放心。可是那天單位的事情挺多的,不好請假,但也顧不得那么多了,寧愿被扣半天工資的我,急匆匆地趕去了醫院。
作者 | 人物君
到了醫院,掛號處早已排起了一條長龍,一眼望去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年輕人多是直接從網上掛號后在預約的時間內直接到診就行。這群老年人中,有的是老伴或子女陪著的,但無人陪同的老人也不在少數。
奶奶告訴我,她一早就到了醫院,也是在這排了很久,但還是沒排上號。
我帶著奶奶繞過隊伍,告訴她我已經在手機上預約好了醫生,直接帶她來到了專科門診門口。奶奶看著我,滿臉不可思議的驚喜。
候診時,坐在我們旁邊的一位年紀稍大的阿姨,投來了羨慕的眼神,她說,這是你孫女吧,好乖好孝順哦。
在與我們攀談中,這位陳姓阿姨告訴我們,她的腿疼半個多月了,今天才見到骨關節科的醫生。
陳阿姨今年55歲,剛剛退休,之前都是天天坐辦公室,很少運動,退休之后她跟著朋友跳起了廣場舞,跳了幾天后發現關節開始疼痛,痛感還越來越強,于是就來醫院看。結果連續幾天起了個大早來醫院排隊,都排不上號。后來陳阿姨實在沒辦法了,找到醫院的護士詢問,護士就幫她掛了老年醫學科,說等的時間短一點。終于在老年醫學科見到了醫生,醫生開了一些檢查讓她先去做才能確定病因。
就這樣,陳阿姨又去排隊,光是做完這幾項檢查就花費了她幾天時間,片子出來后她去找醫生,醫生又告訴她去找骨關節專科的醫生看。
今天她又來讓護士幫忙掛一下骨關節科的號,可掛號時自己卻忘了帶身份證,好在護士詢問后,帶她去老年醫學科給她開了轉診,這才排上骨關節專科的號。看個病對她來說,可謂一波N折,折騰慘了。
我問陳阿姨怎么不讓兒女在網上預約掛號,這樣就不會那么麻煩了。陳阿姨看著我有些失落地說,自己唯一的女兒在上海工作,平時工作特別忙,跟女兒說了只能讓她擔心,還幫不上什么忙。
“我自己還算是半個有文化的人,能認識字,子女不在身邊,看個病就這么難了,那有的老年人連字都不認識,他們怎么辦?”
陳阿姨的話道出了許多老年人的心聲,現在醫院的智能服務讓這些不會使用互聯網的他們看病難上加難。
早在2000年左右,我國部分醫院就開始了機器自助掛號、線上掛號等信息化的實踐。經過20多年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如今這些實踐已經基本普及到各個醫院,甚至完全替代了相對應的人工服務。自助掛號、網絡預約、線上問診……這些新進的智慧醫療服務節省了大家的等待時間,讓大部分人看病更加高效便利,卻為年老的人群筑起了一面數字“高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2022年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指出,要增強醫療衛生機構為老服務能力;加強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建設,布局若干區域老年醫療中心。加強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支持醫療資源豐富的地區將部分公立醫療機構轉型為護理院、康復醫院;推動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老年綜合征管理,促進老年醫療服務從單病種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轉變;加快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
據了解,各地醫院也都推出了一些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的舉措,例如不斷優化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的界面設計和服務功能,簡化網上辦理流程,為老年人提供語音引導、人工咨詢等服務。
在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同時,結合老年人就醫需求,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驗報告等人工窗口。推動通過身份證、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介質辦理就醫服務,鼓勵在就醫場景中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在門診設立標識清晰的老年人綜合服務點,為老年人提供咨詢、助老器具借用等綜合服務。
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老年人群解決了獨自就醫難的情況,但因為老人患者人群眾多,給自情況又存在的諸多差異,仍有不少老人面臨著看病難這一老大難的問題。
如何讓這些便民舉措真正惠及到每一位老年患者,增加政策的可及性?
還需要醫院更為細致的考量和落到實處的踐行。把人文關懷滲透到老年患者就醫的各個環節,最快速度優化就醫流程、最強力度釋放服務溫度、最大限度關懷老年患者,打破“數字高墻”給老年人帶來的阻礙,以更加貼近老年人習慣的方式,真正做到方便老年患者的就醫。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速,關愛每一位老人,是我們醫療系統必須要有的溫度。
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與走得慢的他們同行”,是這個社會溫暖的存在。
責編 | 念 知
校對 | 蘇 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