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偉大的企業,首先需要屬于自己的價值觀,然后用價值觀去約束自己,以及向外界樹立自我形象,華為的管理大綱《華為基本法》,便是一個很好的啟發。
科大訊飛2022年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的員工總數為1.5萬人,2020-2022年,其員工人均薪酬分別約為25.71萬元、27.94萬元和31.29萬元。
在合肥,這個收入水平,屬于妥妥的高收入人群了,但是,依然抵擋不住老鄉雞的一頓免費午餐的誘惑。
前天,科大訊飛因為一頓老鄉雞免費的午餐,上了熱搜,說實話,看的哭笑不得,這讓我想起了丹.艾瑞里的《怪誕行為學》。
這里面,有兩個案例,很經典。
假如一個人出門,有兩件事情要做,第一件事情是買支新的鋼筆,第二件事買一件上班要穿的外套。
當你在一家文具店看到一支很合適的鋼筆,標價25元,你打算要入手,但是突然想起同樣的筆在15分鐘路程外的一家店,促銷價只要18元,這個時候,你會怎么辦?你會為了7元,耽誤15分鐘嗎?調查顯示,大部分人會選擇節省這7元。
那么到了買衣服的環節后,你在家門口的一家店,發現了一套很適合你的西服,需要455元,當你決定要買的時候,一個顧客悄悄告訴你,另外一家15分鐘路程外的店,購買這件西服,只需要448元,你會為了節省這7元多跑15分鐘的路嗎?調查顯示,在這種情況下,多數人選擇不愿意。
同樣的7元,在不同的標的里,產生了不同的價值,這就是羊毛的魅力所在,所以我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倡議品牌方雙11的時候,把羊毛變成一種品牌普及活動。
按說,科大訊飛的員工,不應該為了一頓免費午餐,浪費自己更加寶貴的工作時間,因為在那排隊的時間,實際的價值遠遠超過了一頓免費午餐的價值,按照一個月1萬元的薪資來計算,平均時薪是60元,但是人們為何還是要去薅一頓價值可能不足30元的午餐羊毛呢?因為大家,會把這頓飯的價值,代入到日常的每頓午飯的價值體系中計算,而不是自己的收入體系,全免的誘惑實在太大。
在過去幾年中,拼多多的各種薅羊毛游戲,為何可以下沉市場和一線城市通殺?也是同樣的道理,大家只會計算這筆錢在即將發生的交易中的比重,我經常看到很多億萬富翁,為了一件一百多元的東西能便宜二十元,在那里花上一個小時研究如何獲取優惠。
我自己就曾經干過這種事情,購買一個投影儀,買了之后就發現,拼多多再下一單就會給優惠券,最終我花了一個小時,連續下了四個投影儀的訂單后,成功比原價便宜了80元,然后退掉前面三個訂單。
薅羊毛,這種行為,不能簡單的用經濟價值來衡量,更多的是人性以及情緒價值,所以在薅羊毛帶來的情緒價值面前,再大的財富,都是不堪一擊,很多年前,那些開車寶馬領低保的人,高檔社區邊上的永輝超市里凌晨排隊領雞蛋的富奶奶們,都是如此。
如今的企業,在遇到這種奇葩的危機事件后,如何在情緒與理性之間做平衡,就變成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公關站在企業角度,講道理,就很有可能會引來公眾的情緒不滿,之前鐘薛高、元氣森林、巴奴都吃過這種虧;公關站在情緒的一面,又很有可能會導致企業失去自己的底線,讓內部出現管理混亂,谷歌公司這幾年一直在遭受自己的“工程師文化”的反噬。
科大訊飛在處理這件事情上,HR面臨的本質問題是,如何在強調公司底線的同時,又不引起公眾的反感,這件事情就需要跨部門協同。
我個人認為,在處理這種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幾年各大公司的客服、HR、法務都面臨著被媒體關注的可能性,所以很多大廠已經配套了專門的PR來內部對接以上部門,用來平衡各種部門的不同工作側重點,形成一個最佳解決方案。
PR的穿插協同,是為了平衡這兩者的關系,畢竟現在所謂的內網、內部信、內部處罰已經可以視作昭告天下了,誰也不想成為最后的背鍋俠。
說到這里,不得不再一次提到華為,這家公司多年以來如何處理各種危機?其底層邏輯,值得很多人思考,這是一個所有人的共同行為準則。
兩個關鍵詞,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
一個企業的價值觀、企業文化和企業愿景,為何如此重要?因為任何一家偉大的企業,都需要一種底色,在任何危機的時刻,給自己和外界一個答案,這就是我們,我們就是靠著這種樸素的底層價值觀,在維持我們的運營和生存,當一個企業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這些底層的東西,往往就是答案所在。
合肥的企業們,作為后起之秀,是沒有資本松懈的,回顧華為的很多次危機,人家最終都是回歸到“奮斗者為本”這個基本理論上,科大訊飛的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一下這個方向,今天的合肥,與當年的深圳,是不是又有很多相似之處呢?科大訊飛應該明確向外界表達,我們是一家追趕別人的企業,我們這座城市也是一座追趕別人的城市,我們這里只有奮斗者,拒絕上班摸魚的松懈者。
合肥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無論是城市歷史,還是經濟歷史,它和它的企業們,都是后起之秀,這本應該是一座奮起追趕的城市,那么奮斗這兩個字,就應該被不斷強調。
十多年前,在華東地區,人們談到合肥,那就是妥妥一個大農村,城市小,地方窮,思想意識落后,華東地區最沒有存在感的省會,但是近些年,合肥的表現有目共睹,成為全國發展勢頭最強勁的城市,迅速邁過萬億大關,并且給周邊很多傳統經濟城市帶來了很大壓力。
我們都相信,合肥的最終目標,不是現在,而是超越,并且真正擁有自己的戰略定位。
過去幾年,從晶圓產業到量子計算再到大模型背后的AI,合肥整個城市開始展現出人工智能產業鏈的綜合實力,如果AI是人類的未來,那么合肥這座城市,能不能成為這個行業的標桿城市,橋頭堡呢?
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通過這個賽道,超越前面的先輩,這不是一句說說就可以實現的話,這是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和拼搏的復出才能落地的,所以今天的合肥,一定不可能是一座躺平的安逸城市,這應該是一座奮斗者的城市。
那么,每一次的松懈,都應該變成一種向上的警醒,每個人,每個企業,每個城市,甚至每個國家,后來者想要超越,唯有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