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世倬:閩臺兩岸通前程
清道光壬午年,也就是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福建鄉試在福州舉行,福建巡撫兼代理閩浙總督葉世倬睜大了眼睛,緊盯著鄉試的動向。
前句形容葉世倬密切關注考場,并非夸張的說法。按照清代科舉制度規定,一省鄉試舉行時,該省巡撫臨時擔任“監臨”一職,也就是監考的最高負責人。
清代福州貢院考棚
何況葉世倬本來就十分關心科舉事宜,出于支持壬午科鄉試的考量,他于當年上任福建巡撫,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新建了十多座考棚,這也是福建鄉試的主考場。
再往前數幾年,即嘉慶二十五年(1820),葉世倬在臺灣任職巡道一職時,還兼任過學政職務,所以他對臺灣生員的情況了如指掌,屈指一算,本次來福州參加鄉試的臺灣生員,正好是他熟悉的那一撥人。這也免不得讓葉世倬在監考鄉試的過程中,尤其關注臺灣生員的情況。
具體過程不表,反正福建壬午科鄉試結果出爐后,有據可查的是,葉世倬提筆為一個名叫柯兆煐的副舉人題寫了一塊匾額【文魁】。
福建巡撫兼署閩浙總督葉世倬題匾
所謂副舉人,正式名稱為“副榜貢生”,是舉人錄取名額之外的選送生,直入國子監深造者。副舉人雖然比不上舉人,但在競爭激烈的清代科舉環境下,也算是優秀的學子了。
貴為福建巡撫兼署閩浙總督的葉世倬,為什么要為一個副舉人題匾且贊其為“文魁”呢?因為葉世倬看到這個人,就想到了自己:葉世倬本人就是乾隆三十六年的副榜貢生,后經國子監深造,于乾隆三十九年考取了中式甲午科的順天府舉人。
舉人是葉世倬本人取得的最高科舉功名,他后來六次參加會試,都沒有取得貢士或進士功名。好在乾隆朝修《四庫全書》,需要召集大量讀書人參與,于是葉世倬就以“寫書官”的身份進入了仕途。
誰能想到,葉世倬拼勁全力才從副榜貢生進階到舉人,從《四庫全書》謄寫員入職,經過多年奮斗,歷任四川省長寧縣知縣、湖北德安府同知、陜西西安府同知、興安府知府后,最終在福建走上了封疆大吏的高位。葉世倬的人生履歷,頗具勵志色彩。
清代福建(含臺灣)全圖
毋庸置疑,福建是葉世倬的福地,有福之省,果然非同凡響。如果按照現在的省際劃分,準確地說,葉世倬的福地包括了閩臺兩地。葉世倬的政治覺悟引起高層的注意和賞識,恰恰是以他擔任臺灣道為起點的(清代臺灣隸屬于福建省)。
我們這就來回顧一下葉世倬在閩臺的任職履歷。
嘉慶二十二年(1817),葉世倬升任福建延建邵道(執政范圍大致包括今南平市及三明市部分地區),他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治匪患、辦書院,如歷史上著名的溪山書院就是葉世倬組織重修的,當地老百姓好評如潮。
嘉慶二十五年(1820),葉世倬調任臺灣道兼學政,他迅速投入治干旱、辦書院、設海防、振興文教等諸多事業,其實干做派令臺灣民眾交口稱贊。
清代臺灣圖
更影響深遠的是,葉世倬向時任閩浙總督、福建巡撫寫報告提了六條頗具宏觀大局意識的建議:
一是“官宜久任”,凡派駐臺灣官員,任職數年起步,時間越長越好,如此有利于臺灣社會長治久安;
二是“嚴行保甲”,也就是促進大陸保甲制度在臺灣的實施,強化戶長、甲長、保長等鄉村治理單元的作用,以利于臺灣社會穩定;
三是“招徠生番”。清代初中期,臺灣有一些高山族等土著居民與大陸遷臺民眾處于社群割裂狀態,葉世倬主張積極招撫土著居民,促進社群融合,以利于臺灣社會團結、和諧。這一理念無疑具有較高的統戰水平。
四是“募兵本地”,此舉增進兩岸民眾互信,且有利于對外戰備防御,自然也是高瞻遠矚、合情合理之舉。
五是“籌備積貯”,這也是出于對外防務的大局意識,彼時諸多西洋列強及日本對臺灣島虎視眈眈,葉世倬的防務思路無疑契合了“深挖洞、廣積糧”的先進理念。
六是“分設船廠”,這個提議就更厲害了,在嘉慶末年,葉世倬就有了洋務運動的萌芽意識,并打算在臺灣實施。
葉世倬向清廷高層提以上建議,說明了一件事:他想在臺灣長久任職,真真切切做一番事業,實現臺灣社會的長治久安。如果沒有這種想法,他第一條就提“官宜久任”,豈不是坑自己嗎?
清代臺灣圖
按清代社會的觀念,臺灣是邊緣之地,是落后、蠻荒的代名詞。然而葉世倬卻全心全意想在臺灣留下來。可見他不但喜歡臺灣這個地方,更重要的是,他對兩岸融合抱有深切的責任心和遠大抱負。這實在是難得之事,而葉世倬實是難得之人。
但葉世倬沒想到的是,閩浙總督和福建巡撫因為賞識他的建議,就把以上六條上報給了朝廷中央,結果清廷高層一看:葉世倬這人不簡單哪,有這種大局意識的人,應該提拔到省級官員行列中去。
于是葉世倬在臺灣任職剛滿一年,朝廷一紙調令,就把他調去江西任按察使。沒過多久,道光一年(1821),又把他調到山西任布政史。再過幾個月,干脆讓葉世倬代理山西巡撫一職。種種跡象表明,葉世倬很快就要正式走上封疆大吏高位了!
老照片:清代官吏圖
果不其然,道光二年(1822),葉世倬正式被任命為福建巡撫兼代理閩浙總督。也就是說,短短一年多時間,葉世倬就從臺灣道員位置,坐火箭升遷到了巡撫、總督的封疆大吏高位。
這就是葉世倬在臺灣表現出高超的政治大局觀后,被提拔重用的結果。因此,臺灣是葉世倬的又一個福地!而且兜兜轉轉了一圈,葉世倬又回到了福建做封疆大吏。閩臺兩岸,是葉世倬官場生涯末年的輝煌舞臺。
無奈此時葉世倬年已七十,而他又是個責任心極強的封疆大吏,巡撫、代理總督,兩頭的軍務、政務壓于一身,令他心力交瘁。道光三年(1823),道光帝給予他“原官致仕”的待遇,即享受封疆大吏待遇,光榮退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