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打算聊聊一款賣爆了的產品:
中意人壽分紅增額壽
但是有個數據還在確認,
嚴謹起見,過兩天再發。
今天想和你聊聊,一個神奇的行業:
網約車。
在一片蕭瑟中,網約車是為數不多的高速增長行業。
相較于2022年,網約車市場增長了近50%。
這是從事網約車行業的老同學分享給我的數據。
原因主要有兩個。
1. 出行增加了。
2. 失業增多了。
口罩結束后大家開始出門了,于是需求增加了;
口罩結束后失業開網約車的增多了,于是供給也增加了。
最喜歡的車模:VW T1、VW T6、Isetta
我是一個喜歡研究網約車的社恐。
我滴滴的ID是:
我的定位非常準。
因為我在叫到車后,不想讓司機打電話。
圖為我的滴滴ID
我非常享受「雙方一言不發,心有靈犀在上車點找到對方」的那種感覺。
我會腦補一個場景:
司機說,來啦?
我說,嗯,來了。
因為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無需任何語言就能達成共識。
啊,真爽…
大多數時候,我會打專車。
專車的服務,也是我研究的對象。
App上的按鈕、界面的風格、和用戶交互時采用的話術、司機見面后的表達、車廂內的氣味溫度和飲用水……
這都是我研究的對象。
停車場偶遇老爺車T1
今天我就在想:
如果哪天我去開網約車了(專車),我會怎么做?
別擔心哈,我的業務和團隊一切都很好,我只是喜歡做各種天馬行空的假設……
認真思考后,我覺得我肯定會做這幾件事:
第一,好好陪乘客聊天。
我性格比較悶,但如果為了工作,我可以變得很健談。
不管是對于北京這座城市,還是對于客戶需求的把握,我應該都可以游刃有余。
畢竟咱是做保險規劃的,妥妥的服務業。
當然,如果乘客也是社恐,我可以更社恐,讓他感到自己在溝通中實在是太主動了,遂產生濃厚的慚愧之情……
最后不得不給我打個五星好評。
第二,提高接載效率。
我非常喜歡研究地圖和路網。
高考前,我一度想報考城市規劃專業。
但分太高了,考不上,后來就沒報……(幸好沒報)
在北京待了十幾年,我大腦里有一張詳實的城市交通圖。
晚高峰時,哪里比較堵?哪條車道車流比較少?走主路和輔路哪個更快?
每次開車,我的大腦會無法控制地飛速運轉。
開網約車,可以將思考變現。
第三,我可以提供保險理財方面的咨詢。
畢竟我也是寫過兩本書的人嘛…
除了這三件事,其實我能做的還有很多。
但不管我做什么,我發現,
作為一個網約車司機,我的終極目的似乎是——
不給平臺打工。
是的,我已經不習慣打工了。這個認知已經浸入骨髓了,挖都挖不出來。
我經常會思考:
為什么滴滴司機要給滴滴打工?自己不能拉活嗎?
為什么貨拉拉司機要給貨拉拉打工?自己不能拉活嗎?
為什么58到家的保潔員要給58打工?自己不能找活嗎?
干滿一天,刨去成本和平臺管理費,司機的收入往往是300-600元。
而且,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
說白了,既不賺錢,也不快樂。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客戶。
那如何跳過平臺、直接鏈接客戶呢?
第一,提供超越平臺屬性的服務。
作為司機,其實可以多做一點點工作,比如:
-常備兒童增高墊(應對學齡前乘客)
-常備暈車藥和解酒藥(應對不同乘客的需求)
-主動告知乘客可以連接車載藍牙(聽乘客想聽的歌)
-提供移動WIFI(這個重要性不必說了吧)
-主動分享打車時的一些技巧和規則(幫助客戶后續更好利用規則叫車)
第二,主動提出鏈接的申請,不怕被拒絕。
不要害羞,主動告訴乘客:
「如果有用車需要,隨時找我,我對北京太熟了!」
「我也是碩士畢業,做事情很有章法,你大可放心」
別想太多,主動一點,說就是了。
你給100個乘客留下好印象,哪怕只有1個人愿意加你的微信,這也是值得的。
因為,100個乘客,不到1個月就搞定了。
堅持2年,一定會收獲一小批長期服務的重點客戶的。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嘛~
有人會說,平臺會不會懲罰你?
怎么懲罰?我把服務做到最好,客戶不投訴我,平臺沒有理由知曉并懲罰我的。
總之,我就是不喜歡給人打工,
哪怕只是一攤小生意,只要保有自己一方天地,我就是快樂的。
當然,知易行難,不知道如果真成為網約車司機,
我能做到知行合一嗎…?
今天聊的,和保險沒關系,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關于我的個人八卦,
推薦讀讀這些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