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有次直播連麥的時候,一個男生說自己原生家庭很差,父母總是吸血要錢,所以很想擺脫原生家庭,咨詢張雪峰應該學什么專業。
張雪峰當時雙眼放光,很認真地表示:我一直都不推薦學生學土木專業,但是你真是一個學土木的好苗子。
因為這類型的人有個稱呼“土木圣體”,土木專業基本都在工地,這類型的學生自帶3個優勢:1、忙的飛起2、遠離城市3、曬得父母很難認出,一年大變樣,父母也很難覺得孩子過得好,拒絕吸血也就變的容易。
而本篇文章想要講述的主人公—黃凱,其實也是“土木圣體”。
黃凱參加《令人心動的offer》走入大家視野,這個綜藝節目就是通過招聘一批實習生入職律所學習,黃凱憑借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學歷入選,但是不同于其他人,黃凱在里面屬于年齡稍高的研究生,大家就對他的學習經歷有點好奇。
在一次聚餐中,帶教老師就問黃凱為什么是跟爺爺奶奶住,父母平時在哪里。黃凱有點遲疑,但是還是非常真誠地回答說“相當于沒有父母”。
帶教老師對于黃凱這個回復是比較意外,隨后表示了疑問,黃凱平靜表示他一歲的時候就跟爺爺奶奶一起住,那時候父母就已經離婚了,離婚之后可能雙方都把他當成累贅。28年來,黃凱沒有見過他的媽媽,包括媽媽那邊外公外婆都沒有見過。
黃凱說大概小學的時候,媽媽曾經給他寫過一封信,等他20歲的時候,她們見個面,可是等黃凱20歲了,媽媽還是不愿意見他,直到去年,黃凱才跟媽媽加上微信,但是加上之后,媽媽卻說不要打擾她們,這相當于又在黃凱心口插了一刀。
在黃凱未成年的18年里,父親也只有過年回去過三五次,回去之后也并非是給家里帶來快樂。
更離譜的是,在黃凱8歲的時候,父親又有了一個兒子,黃凱放暑假,父親便讓他去幫忙帶一下弟弟。原本也能理解,可是父親的同事和朋友去他家吃飯,隨口問黃凱是誰的時候,父親的回答居然是“我們村的一個小孩,只是幫忙來看孩子”。
黃曉明聽到黃凱的遭遇都不禁感慨:他這輩子生活得多小心翼翼!
他如果不渴望母愛,便不會將母親小學信中的一句承諾記28年,便不會考上清華之后才加上母親微信,便不會以一句“尊重她”結尾。
他如果不渴望父愛,便不會把父親回去三五次都記得清楚,便不會去父親新家照顧弟弟,便不會對于父親的不承認感到難過。
黃凱今年28歲,目前在清華大學讀法律碩士,本科是福建醫科大學的康復醫療學,從醫學到法學,中間還在醫院工作了2年時間,不得不說真的很傳奇。
其實黃凱讀醫也只是因為聽了親戚的建議,因為農村出來的孩子,讀醫或者當老師是比較穩妥的。黃凱是在大學見過世界、得到過優秀人的指導之后,才明白自己的方向,想要讀研。
黃凱在讀研的時候,原本也是想著走體制內,因為他畢業也30歲了,這個年紀去當律師,小城市小鄉村律所是沒有前途,大城市的房價對于一無所有的他來說,也是非常沒有優勢,這次參加綜藝節目錄制是想要嘗試一下,如果能順利留下他能學到很多東西,如果不能留下,他也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
黃凱全程都以一種非常平靜的狀態講他的求學,只用“5次考研”一筆帶過,其中的艱辛困苦,他未曾抱怨一句。遺棄、農村、清華、醫轉法、5年考研,這些詞語,任何一個拿出來血淚般的經歷。
今天的黃凱可以和北大世家的孩子走到一個平臺,難以想象他究竟熬了多久,所以并不是我們慧眼識珠發現了他,而是他一路跌跌撞撞走到我們面前,原生被遺棄、學醫又學法,真是buff疊滿了,截止到目前來說,他的人生唯一的污點應該是他的父母吧?
其實寫這篇文章,只是想要更多人知道黃凱的故事,如果有一天黃凱真的成功了,他的父母親友找上門,而黃凱拒絕提供幫助。那么請大家記得故事的開頭,這個男孩獨自走了28年,一路披荊斬棘,此后人生也不必被任何人束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