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張學良被軟禁期間,蔣介石和蔣經國都曾勸說其撰寫回憶錄,對于他們的提議,張學良一開始是同意的,但是等他寫出大綱沒多久,便改了主意,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對于這件事,張學良曾于1991年,在他恢復人身自由不久之時,與哥倫比亞教授張之炳提到過。張學良告訴張之炳,自己不寫回憶錄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要寫的話,就必須如實地寫,所以不能只寫好的,不寫壞的,但這樣一來,難免有一些從他嘴里不合適說出來的事情,便索性不寫了。
我們知道,張學良一生經歷復雜,而最為人所知的當屬他和楊虎城一起發起的西安事變。當時,這件事主要牽涉到的有兩撥人,一撥是張學良當時直接接觸到的以周恩來等人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另一撥則是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人,而他接觸最多、最深刻的還是國民黨。
同樣,張之炳對中美兩國歷史文化都有研究,對張學良的經歷也比較了解,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理解張學良的處境,對張學良說出的話也表示理解。但是,基于想要得到歷史當事人對歷史事件真實還原和解讀的愿望,張之炳還是試探性地向張學良提出了一個建議——口述歷史。
不能寫書?口述歷史或許也是一種辦法。不過,張之炳最初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心里是沒有底的。然而,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張學良本人隨后,卻對這個建議表示出很大的興趣。
不過,與此同時,張學良還另外附加了一個條件,那就是他要求,他未來所說的所有內容,都不能立即公布于世,而是要至少等到2002年以后,才可公開展出。
至于張學良突然一改口風,同意接受口述歷史,原因為何?或許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地點的不同。如果是在臺灣撰寫回憶錄,無論蔣介石在世與否,由于身邊當年同僚眾多,所以不管是文稿的撰寫還是發表都不可避免地要多些考慮,也難免需要說一些心口不一的話。而現在地點改為美國,言論環境相對寬松自由,想說的內容自己可以決定。
第二個原因,強烈的傾訴欲望。張學良一生經歷復雜,早年曾因為不抵抗背負過罵名,后來又因為促成國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立下大功,并因此在此后經歷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監禁生涯,行動長期受到限制。對他而言,很多想說的話無處去說,想做的事無法去做。人總是有傾訴欲的,更何況是心里有太多苦悶而無處釋放的張學良?
張學良心中的苦悶需要傾訴,但卻不能隨意傾訴。由于張學良經歷的事情與旁人不同,其中涉及太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而他要提及到的那段漫長的歷史,最繞不開的一個人便是蔣介石,雖然此時蔣介石已經去世,但他的夫人宋美齡還尚在人世,而且曾對張學良有過大恩,所以自己要說什么話,便不能不顧及到蔣夫人的感受,而這也是他覺得將口述歷史期限延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于張學良張學良提出的要求,張之炳當即同意了,并從此開始了對張學良為期5年的跟進采訪,為世人留下一份具有特殊意義的歷史資料。2001年,張學良逝世,時間是在他設立口述歷史公開期限的前一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