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月,我們連續發布了幾篇關于月度銷量的解讀文章,如果你有關注的話,一定會發現榜單的展現形式、以及數據的篩選都在不斷優化中。
區別于乘聯會和各大垂直平臺的榜單,我們想做的是一個最容易看懂的榜單。
舉個例子,比如在乘聯會的榜單中,一汽大眾的銷量還包含一汽奧迪和捷達(參數丨圖片)兩個品牌,這與大眾的認知習慣并不相符,還有將南北大眾、南北豐田分開統計,這也不能反映出相關品牌在市場上的真實排名,而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所以,我們從認知習慣上對各個品牌的銷量數據進行了整合,以便更“真實”的反映出每個品牌在市場上的表現,如此一來,以下這份 9 月份的銷量榜可能和大家在很多平臺看到的都有一些不同,但從參考角度上來說,一定是有價值的。
各有千秋
在四大自主品牌中,從批發銷量上來看,奇瑞依然是第一,銷量高達180,290輛,環比上個月增長了 11.5%,同比去年增長了 31%,奇瑞之后,緊接著的是吉利(170,472 輛)、長安(144,808 輛)、長城(104,389 輛)。
四大自主品牌的總計銷量,相比去年同期有近三成的增長,也就是說國產車的市場份額依然保持著高增長態勢。
以上的批發銷量還包括出口銷量,如果去掉出口,光從中國市場的表現來看,排名則會有所改變,由高到低分別是吉利(14.3萬輛)、長安(12.9 萬輛)、奇瑞(9.3 萬輛)、長城(7.4 萬輛)。
在這其中,奇瑞的出口量依然穩居第一,9 月出口高達 8.7 萬輛,相比上個月有小幅增長;而長城的國內銷量最少,只有吉利的一半,而且這還是建立在環比增長 7.6%,同比增長36.4%的基礎上的數據。
從新能源滲透率來看,長安和吉利的新能源滲透率已經突破了 30%。在新能源市場中,30% 是一個臨界值,一旦突破就意味著增長勢頭即將顯現,從這個角度來說,長安(35.6%)和吉利(31.5%)的新能源轉型已經取得了第一階段的成果。
而長城雖然銷量相對少,但新能源滲透率也有 20.9%,可以說長城向新能源轉型的態度也是比較堅決的,這段時間,長城李瑞峰在新車發布會上就表示:“新能源轉型哪怕試錯,也要不遺余力去做。”
奇瑞是新能源滲透率最低的自主品牌,只有 7.4%,甚至不及合資品牌中的寶馬、通用、大眾。而且,奇瑞主銷的新能源車依然是 QQ 冰淇淋這類微型車,而剛剛獨立的新能源序列“奇瑞風云”暫時還沒有產品落地,不過和華為智選車合作的智界快來了。
從各家的細分品牌來看,吉利的銀河(1.3 萬輛)和極氪( 1.2 萬輛)表現突出,而上個月剛上市的領克 08 在 22 天內也收獲了 4000+ 的銷量;
長安方面,深藍的銷量有 1.7 萬輛,啟源也有 3000 多輛,雖然是批發銷量,但也能看出市場需求比較強烈;
長城方面,新能源主銷車型是歐拉好貓(8392 輛)、坦克 500 Hi4-T(4269輛)、哈弗梟龍(3557 輛)、魏牌藍山(2026 輛)。
困局難破
合資品牌方面,當我們將南北大眾、南北豐田、廣本和東本合并統計后,他們的月銷量排名都進入了 TOP 10 行列中,大眾第二、豐田第五、本田第七。
其中,大眾的表現最值得一說,南北大眾合計共銷售 216805 輛,僅次于比亞迪集團,是 9 月份乘用車市場中的第二名。9月份,大眾新能源車的銷量為 2.1 萬輛,新能源滲透率也達到了 9.7%,在合資品牌中處于前列,從具體車型上來看,售價 12 萬的 ID.3 月銷近萬輛,南北大眾的 ID.4 合計也有 7000+ 輛。
大眾 ID. 的降價活動還會一直延續下去,本周上汽大眾宣布,明年 ID.3 將持續將本,推出磷酸鐵鋰電池版本,直面比亞迪海豚、歐拉好貓的競爭。
南北豐田合計賣出了 168094 輛,處在第五名的位置,排在吉利和長安之后,但如果只論國內銷量,也就是去掉吉利和長安的出口量后,豐田則會上升至第三名的位置。本田同樣如此,雖然在排在第 7 名,但論國內銷量則是在 5 名。
不過,雖然本田和豐田的銷量基數相對較大,但相比去年已經有所下滑。
上汽通用位列 9 月份國內銷量第十名的位置,新能源方面,別克 E5 和微藍 6 是主銷車型,二者合計銷量有 7000+ 臺。
接下來是 A 這三個豪華品牌,南北奧迪合計銷量為 68119 輛,寶馬則是 62607 輛,奔馳 55301 輛。
BB
與主打主流市場的日系品牌不同,A 這三個德系豪華品牌,同比去年的銷量并沒有出現明顯下降,反而有比較大幅的增長。
BB
具體來看,A 三大品牌 9 月份的銷量,比去年的月均銷量平均增長了 20% 左右。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價格戰背景下,傳統豪華品牌的價值進一步凸顯,另一方面也與豪華車市場受新能源影響相對較小有關。
BB
值得一提的是,寶馬的新能源車賣出了 10038 輛,i3 和 iX3 是主力車型,新能源滲透率達到了 16%,是所有合資品牌中最高的。
仍需努力
9月份銷量 TOP 20 中,排名第一的依舊是比亞迪,王朝網和海洋網發揮很穩定,牢牢盤踞著 20 萬元以下的市場,但主打 30 萬以上市場的騰勢品牌卻沒有明顯增長,9 月銷量為 13156 輛,主力車型依然是騰勢 D9,而騰勢 N7 在首個完整交付月只賣出了 1810 輛。
遇到同樣困境的還有埃安,雖然主品牌 9 月的銷量再次突破 5 萬輛,但高端品牌昊鉑卻沒有起勢,9 月銷量只有 706 輛。
特斯拉本月進入了新舊車型交替期,銷量出現較大波動,總銷量 74073 輛,相比上個月下跌了 12%。中國市場銷量 43507 輛,相比上個月下跌了 32.7%。
后續隨著 Model 3 煥新版和 Model Y 年度改款開啟交付,第四季度特斯拉的銷量應該會穩定下來。
在 TOP 20 榜單中,理想憑借 36060 輛的銷量正好躋身于第 20 名,是整個榜單中唯一的中國新勢力車企。用理想式的表達來說,可以是“理想汽車已經成為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第 20 名,不分品牌形式、不分價格定位”。
其實從我們的整個榜單的排布規律來看,想要成為中國市場的 TOP 3,那銷量就要達到 20 萬輛或更多;如果想要進入前十名,那銷量應該在 10 萬輛以上,如果要進入 TOP 20,3.5 萬輛是一個門檻,而理想即將成為這個榜單的“守門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