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馬汽車”)正式在上海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值得一提的是,申請人正是威馬汽車自己,這家曾與蔚來、小鵬、理想合稱“新勢力四小龍”的車企走到了盡頭。
作為最早一批造車新勢力之一,威馬汽車憑借當時十分稀缺的造車資質以及不錯的融資能力,相比同時期的其他品牌來說,可以說是贏在起跑線上的,不過如今,才短短過去了5年,威馬汽車就面臨了資金鏈吃緊、產品力缺乏、市場銷量慘淡等一系列問題,最終也沒法逃脫破產重整的命運,回想起來確實讓人唏噓不已。
那導致威馬汽車如今現狀的原因是什么呢?大頭梳理了一下威馬這幾年比較重要的幾個點,或許能窺探出一二。
1、在2022年初,受制于疫情影響,各大車企產能收到嚴重影響,在各大造車新勢力都在瘋狂拼交付的大背景下,威馬汽車為提高建議零售價,竟然調整生產線并控制產品銷量,這樣的經營思路在當時簡直讓外界直呼,這操作難道是要放大招?
2、同樣受制于疫情影響,威馬汽車的原材料成本急劇上升,并且供貨也不及時等問題頻發,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為此,威馬通過“開源”“漲價”“節流”等方式進行自救,其中“降薪”舉措尤為凸顯其決心,但是從結果來看,也失去了民心。
3、面對巨大的資金缺口,威馬汽車的IPO之路異常坎坷。從2020年與中信建投證券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起,到2023年9月宣布終止反向收購RTO期間,連續轉戰科創板、港交所等市場,但最終結果都是不了了之,特別是在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在2021年其凈資產為人民幣-205億元,實際上已經資不抵債了,顯然這也是威馬最終難逃破產的核心要點。
當然除了上述這三點之外,大頭覺得,在當下競爭愈發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威馬汽車不僅在產品力上,相比同時期的“蔚小理”要落后不少,而且在新品研發周期上也要過長,特別由于自身的財務問題特別突出,即使是多達十幾輪的融資,也沒能根本上解決缺錢的問題。
目前,官方通過各種渠道顯示在積極自救,但是未來前景如何,猶未可知,但是最受傷的還是威馬車主,不僅售后無法保障,就連現在的正常使用都成了問題,那么大家認為威馬汽車還有機會嗎?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