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 自古逢秋悲寂寥。
一到了秋天,樹葉枯黃,草木凋零,萬物一片蕭瑟。望著寒山秋色,雁鳴長空,不知不覺使人內心暗生悲涼。
你是否有這樣的感受呢?我自己從小就會有這樣的親身感受,每到秋天萬物凋零,看著夕陽西下,就會覺得隱隱含悲。此刻的人就會情感低落、疲勞、失眠、食欲改變以及對生活興趣的減少。似乎內心更加憂郁了。
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換上“悲秋綜合癥”的緣故導致的。悲秋綜合癥,又稱秋季抑郁癥,是一種季節性情感障礙,通常在秋季出現。此時主要的表現為持續的情感低落和抑郁感增強,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性格煩躁易怒,碰到任何事任何人都想著回避。
那么為什么會發生“悲秋綜合癥”呢?首先我覺得秋天的景色和氣候變化常常引起人們懷舊,回想起過去的時光和美好的回憶。這種懷舊感可能帶來一種淡淡的憂傷,因為時間在不斷流逝,再也回不去從前的時光。
再有就是秋天的日照時間較短,天空更加陰沉,樹葉逐漸凋落,大自然的顏色和光線發生變化。這種景色可能引發一種情感反應,人看到滿地黃色的落葉,也不免悲從中來,此時憂郁情緒明顯增強。
另外秋天是夏天向冬天的過渡季節,這個季節變化本身可能會讓人感到不適。天氣的多變和寒冷的氣溫可能使人感到疲倦和煩躁。
其實我感覺這個悲秋綜合癥狀跟個人有關,我覺得能對文字產生興趣,并且文字能引領著這個人的悲喜哀樂情緒不斷變化,這種人更容易觸景生情,對文字、對身邊的場景變化、還有對顏色的感觀程度更加敏感,這類人在秋天也更容易產生“悲秋”的情緒,使自己更加抑郁。
原來我們現在得的悲秋綜合癥在古代早就古人得過了,且得此癥的很多都是古代有名的大詩人。比如詩豪劉禹錫、謫仙子李白、杜甫等詩人。有時間你可以去細細的品味一番古人的詩句,看看能不能跟你產生共鳴。
還有我發現悲秋綜合癥更容易發生在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像是荒涼古堡,大漠孤煙落日等這些景色描述發生的區域,應該是位于西北地區。
而長江以南由于氣候原因,秋天并不是那么明顯,尤其像是廣東這些地方,好像根本沒有秋天之說,一年四季植物都是綠油油的,也不見樹葉變黃凋落這些秋天的特點。所以在這些地方所謂的“悲秋綜合癥”并不容易發生。
看來引發這個癥狀的直接原因就是天氣,那么問題來了,你是喜歡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呢,還是喜歡四季如春的氣候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