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女生在小某書發帖,自己大學沒畢業就跟一個30歲的男人在一起,戀愛+結婚已經相處了12年,如今成熟了無法忍受男人旺盛的控制欲,正在考慮離婚。
我相信90%的人都會在下面勸她趕快離,她稍有猶豫都會立馬被罵“嬌妻”。
但最近有一個女生差不多就是這么做的,反而被不少人罵作“過河拆橋”。
如果是跟我一樣在看《再見愛人3》的人一定知道我說的誰,那就是模特王詩晴。
她和老公紀煥博是我目前追這節目最大的動力之一。他們婚姻暴露出來的問題,可能是女性成長中滿典型的一種。
王詩晴和老紀這一對,拋開各種名模光環來看,我覺得就是很常見的一種“老夫少妻”。
兩個人認識的時候小王是新人模特,而老紀已經是行業里有名有姓的大前輩,不管從工作經驗、社會人脈,還是經濟地位來說,肯定都是男強女弱的。
這也決定了他們這段關系的初始模式肯定是由老紀主導的。再加上他倆是同行,很容易就讓情感生活和工作關系有比較深度的捆綁。
兩位在一起不久時,王詩晴發的微博都感覺帶著星星眼
說直接一點,那就是老紀應該給小王的事業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這個幫助里可能有介紹人脈、提供機會,應該還會有那種作為前輩的“言傳身教”。
這個時期小王對老紀肯定是仰望的,會全方位地接受老紀的教導和照顧。
兩位的結婚照都很甜蜜
我看到不少人說他們之間的相處有點像“父女”,他們從一開始就是這種“養成系”情侶。
小王現在會抱怨老紀的控制欲,但我想曾經她大概很享受這種“你帶著我走”的模式。
現實生活中我們能看到很多類似的情侶或夫妻,這就是傳統婚姻關系里非常典型的一種嘛。
很多大佬的婚姻,比如劉強東和章澤天、王石和田樸珺,某種程度上也很類似,只不過他們雙方的能力和權力差異更大。
在這一點上,小王和老紀比較接近普通人。
結婚一般講究“門當戶對”,絕大部分人是不太有機會跟自己差距很大的另一半進入婚姻的。
在大部分親密關系里,誰強誰弱這個事兒就會有一定的流動性。
你看小王和老紀剛開始,也就是行業新人和前輩的差距,模特又是吃青春飯的,他們之間的差距會因為時間和成長而變小,小王甚至可能反超。
現實中類似的例子也不少,我認識一個阿姨就是這樣。她最初是因為丈夫的工作才搬來深圳,后面她特別拼,發展得比丈夫還好。
男性如果想要維持自己在關系中的強勢地位,常見的操作有兩種。
第一種非常惡心,就是打壓女方,用PUA讓對方離不開自己。第二種就比較接近我前面提到的大佬,你一直往上走保證自己一直更強也行。
可喜的是,老紀是個好人,不是第一種;他的事業發展也一般,沒能成為第二種。
所以很自然的,隨著小王的成長,他倆曾經的模式開始出現裂痕,最初“男強女弱”達成的那種平衡被打破了。
王詩晴不再想做關系中被管理、被教導的那一方。
我也理解為什么會有人覺得小王“過河拆橋”。
一方面,她確實曾經被老紀毫無保留地幫助過,老紀確實帶她“過河”了,她也說沒有老紀就沒有現在的自己。
如今老紀年紀大了,而她羽翼漸豐想要掙脫束縛,看起來就有點不知恩圖報。
另一方面,她“反抗”的方式也不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
她有個習慣蠻可怕,當一個群體活動中老紀在場時,她很容易當著所有人的面說老紀做得不好的地方。
飛行嘉賓李靜讓大家聊聊另一半的缺點,她會一下子噼里啪啦說六個。
不要說40歲的老紀臉上掛不住,要是我在那個情境下都會感到難堪。她的這個操作看起來就很像在打壓老紀,跟PUA似的。
但后面我仔細觀察了一下她和老紀的相處模式,又好像有點能理解她了。
老紀對這些吐槽的反應,要么是沉默,壓抑情緒,要么是爆發,憤而離席,都是無法溝通的。
只有兩個人的時候,他會回歸到一個類似于“家長”的位置,反過來指責妻子“腦子不夠用就少說話”。
從始至終,老紀都拒絕和妻子討論問題本身。
甚至當李靜作為第三方明確說出“你需要改變”,他都直接回答“我不想改變”。
所以,小王之所以當眾吐槽,會不會是因為她跟老紀私下交流時一直沒有被嚴肅地對待呢?
有個很微妙的事兒就是,當老紀缺席的時候,小王其實是非常愿意說老紀好話的。
在我看來,這說明小王所有的吐槽和抱怨其實還是說給老紀聽的,她之所以要當著所有人的面說,是因為她認為在這個時候老紀才有可能聽得進去。
她可能不是想貶低老紀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而是希望別人能幫她逼老紀面對問題,大概是類似于“大家來幫我評評理”的心態。
她想證明給老紀看,我的很多選擇和行為是對的,你對我的很多管教是錯的,我們現在應該是一個更平等的關系。這個出發點并沒有錯。
戴軍總結他倆是“家庭版《權力的游戲》”,我覺得切中了要害。
老紀和小王的沖突,可以說是認知不同步造成的。
他們在一起12年,小王從21歲長大到33歲,變得更成熟更獨立,而老紀從30歲走到了42歲,慢慢走出了事業黃金期。
越來越強大的小王想在關系中得到更多主動權,而老紀由于害怕失去反而更抗拒改變了。
站在不同的角度,兩個人的行為都很好理解。
老紀確實為這段關系付出過很多,所以覺得自己有資格繼續管著小王,做關系中的強勢方。
這或許有“挾恩圖報”的嫌疑,但誰付出了會完全不期待回報呢,是人之常情。
可從小王的角度看,她已經成長到一個足夠獨立的狀態,可以獨當一面,想要探索更豐富的世界。
為什么還要跟老紀保持自己20歲出頭時的相處方式呢?
就算講感情,也有很現實的一面。
小王愛上老紀的時候,老紀對她來說是很強大很有權威的,愛中難免摻雜了慕強,如今時過境遷,她對老紀的感情還能一樣嗎?
也不單單是小王和老紀,這個問題其實很常見。我觀察周圍認識的已經結婚的朋友,就算不是老夫少妻,也很容易碰到類似的問題。
在親密關系中,我覺得女性往往是更愿意成長的那一方,尤其在現在女性覺醒的大環境下。
但男性往往要遲鈍很多,當然,他們本身作為更占優勢的一方,自發學習的動力也更小。
女性在經濟和人格都更成熟之后,希望掌握更多話語權,并重新規劃夫妻關系里的權力結構,是再正常不過的。
婚姻當然跟愛情相關,但本質上還是大家搭伙過日子,總是要講付出和回報的。
最初更強勢的一方提供更多的資源,另一方回報以更多的情緒價值,但隨著弱勢方的成長,兩個人在資源方面的付出更均等,原來的強勢方也應該學會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
小王一直說老紀控制欲太強,其實就是想要老紀調整跟她相處的方式。
老紀得意識到,小王已經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有些決定得讓她自己去做,是成是敗她都必須去體驗。
節目里有兩個關于繩子的片段讓我印象很深。
夫妻拍合照的時候,小王選的道具是繩子,兩個人被捆在一起,她的解讀是沒有自由感到窒息。
但第二天爬冰川,小王累得不行了的時候,老紀就是用一根繩子拉著她往前走的。
繩子的捆綁讓人不自由是真的,但繩子帶著你走時的動力也是真的。
“繩子”可以當作親密關系的暗喻,兩個人需要不斷根據自己當下的需求去調整,我們愿意用多少的不自由去換支撐。
重點不是具體的選擇,而是兩個人必須達成共識。
小時候看童話故事,結尾都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仿佛好的親密關系就像樹上的果實,只要排除萬難摘到了果子就萬事大吉。
但現實生活中不是這樣的。
親密關系是動態的,比起摘果子,可能更像種果樹,要根據時刻變化的各種條件調整,才有機會收獲甜蜜的果實。
(圖片來自網絡,《再見愛人3》截圖來自芒果TV)
本文作者:海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