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房企的不斷爆雷,爛尾樓數量也在快速增加,而一幢幢爛尾樓的背后,都是一個個家庭,一旦爛尾樓無法交付,有多少幸福的家庭將變得不幸,甚至最終走向支離破碎!恒大的破產危機掀起了中國房地產“暴雷”風暴,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也逐漸爆出其他多家房地產巨頭的負債金額,房地產行業迅速進入冷冬。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總負債最多的房企TOP35一覽,累計總負債18萬億元!2022年我國GDP也才121.02萬億元,不敢想象啊!
總負債最多的房企TOP35
而在前不久恒大前董事長許家印因經濟犯罪被捕后,房地產行業又經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地震,值得其他房地產企業警醒和關注。在這種危機背景和前車之鑒下,其他房地產企業紛紛展開自救。
房地產行業現狀
近日,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已賣私人飛機償債的消息,想必大家都已經看到。據相關知情人士介紹,“已賣掉一架,另一架還在賣。其中賣掉的那架為新飛機,一直放在境外未曾使用過,另一架目前在用,也已掛出。從當前公司運營角度來看,此舉增加了公司現金流,一定程度也對公司可持續運營形成了支持。”今年8月以來,碧桂園出現階段性流動壓力,隨后其主動選擇對境內外債務進行管理,目前公司9只境內債已成功展期,總金額約147億元,15只境外債也已啟動展期程序,總規模或超95億美元。
碧桂園自救
其實大家都關注著碧桂園的債務問題,以及楊國強個人財富的變動。 積極采取措施自救也引發了大家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更廣泛問題的討論,不管是害怕前車之鑒還是積極彰顯社會責任感,總之是在行動了!
我們再看看融創,融創集團作為中國第四大房地產開發商,受到了市場信心下降的影響,股價和債券價格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力。融創集團也采取了積極的措施,8月5日,融創召開總經理辦公會,總裁汪孟德在會上宣布集團總部搬回天津。9月18日晚間融創中國剛剛發布公告稱境外重組方案獲得高票通過,9月19日就有報道稱融創中國在美申請“破產保護”, 讓融中國創再次成為流量關注的焦點。9月以來融創中國熱搜不斷,北京項目熱銷、回歸港股通、股價翻倍上漲等新聞頻頻刷屏,歸根結底還是為境外債務重組保駕護航。
融創集團
還是那句話:欠下的債終歸也還是要還的,而還債這條路不可謂不長途漫漫。不過,好在融創從未選擇“躺平”,而是積極自救,這還是值得肯定的,也正是孫宏斌的果斷及魄力,助力其得到了部分支持。
其他房地產行業公司呢?
多數房企在爆雷后采取了積極自救的措施,包括出售資產、債券展期、債務重組、引進戰投等多種舉措。其中,富力、世茂、龍光、旭輝等多家房企積極與境內外債權人協商,爭取債權合理展期,為債務優化和自救贏得時間空間。此外,融創、世茂等房企積極出售旗下的優質資產和項目,包括位于北京、上海等核心地段的住宅地塊和酒店業務,也有陽光城、旭輝、禹洲、奧園、雅居樂等房企出售旗下物業進行“斷臂求生”。
房企行業自救
目前,一些已爆雷房企的債務展期、重組也取得了進展。比如,富力、龍光將美元債整體打包展期成功,世茂股份擬尋求44億公司債整體展期,龍光集團境內債整體展期獲得通過。
房地產發展
總結:
房企爆雷后,“躺平”態度絕不可取,積極自救才是應對之道。自助者天助之,爆雷房企只有積極自救,才能贏得出路。此外,在外界環境發生改變時,房企集中性的爆雷也反映出房企以往舉債擴張、貪大求全的發展思路并不可取;總而言之,把錢用到正地方,不要亂搞瞎搞,不要轉移資產,務實點,積極點,保交樓才是出路。未來,房企亟須轉變發展模式,重視現金流安全,追求更為健康、安全、持續的發展模式。
整體來講,房地產行業的冷冬還將會持續,房地產行業的種種問題,也需要國家出手,建立健全銷售制度,規范銀行行為準則,監督房地產企業資金動向,做好監督和引導工作,切實落實“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的政策,不喊口號,讓房地產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