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臨睡前,都必須聽一遍樓上的腳步聲,這些走路像大象的人,從來都沒有顧忌對樓下鄰居的影響,他們還把這樣的行為稱為“正常的生活”。每天清晨,都會被樓上拖凳子的刺耳噪音吵醒,這種比鬧鐘威力還大的噪音,就像刀片割破我的耳膜,讓我瞬間驚恐萬分。而這些只是我噪音史中的冰山一角。
2016年秋天,剛買新房的我,和家人規劃著新房裝修,住了十幾年的老房子的我們,終于換了一套帶電梯的高層,那時的我是多么開心,多么憧憬未來啊!一套房,承載了我們這個小家的全部。2017年6月底裝修完后,我和我老公每個周末都會過來看看,有時也會小住幾天。2018年元旦,我們把孩子也接了過來,正式告別了老房子。
前三年,小區里還有家庭在裝修,但僅限于工作日的白天,其他時間段都很安靜。2021年三四月份的時候,小區車位不夠用,物業上門登記每家車牌,我看到登記冊上填的密密麻麻,我就問物業,是不是現在入住率很高了?物業說我們這棟樓住了六七成。學區房入住率確實比較高,都為了孩子就近上學才買到這來的,如果不是口罩原因,住的人還會更多一點。
大約就在這段時間,樓上搬來了。物業給我們建了一個樓棟群,我和我老公都在里面。有天晚上,樓上的男業主在樓棟群里發了一張照片,一輛車的前擋玻璃上丟了一袋垃圾,他說這是他的車,他要求物業調監控看是誰丟的垃圾。因為照片上看不出他停在哪里,物業就讓保安去查看,保安回來說,這位業主的車堵了電瓶車出口,而且已經堵了兩天了。物業回復完后,群里一直沒有人說話。隔了幾天,樓上的男業主又拍了一照片,是別的車停在了那個出口,他在群里找物業討要說法,質問物業為什么不管其他車亂停。
我老公跟我說,這人真是閑著沒事干,自己都管不好還要管別人。不久后,我在電梯里遇到了樓上的女業主,當時我還不認識她。她推著嬰兒車,車里坐著一個七八個月大的嬰兒,我就好奇問她是住幾樓的。她說17樓,我說我家16樓,咱們是樓上樓下。隨后我確定,她就是我樓上的女業主。她家兩個孩子,老大已經在上小學,老二才出生。
這時我其實已經感覺到家里有噪音,但還處于時有時無的狀態。真正噪音來襲是在2021年的暑假。因為口罩原因,我們斷斷續續在家隔離了一段時間,樓上自暑假開始,作息完全混亂。我們在家隔離,還需要線上辦公,孩子也需要上網課補課,但樓上不需要這些。樓上夫妻倆似乎都不需要工作,每天在陽臺和臥室跳健身操,帶著孩子跳繩、拍球。晚上睡得特別晚,十一點還在客廳拉凳子,十二點才去洗漱,凌晨一兩點才睡。
我強忍噪音,把當年住院生娃時買的耳塞翻了出來,可笑的是,當年剖腹產住在四人一間的產房也不需要戴耳塞,如今在自己家居然需要戴耳塞才能睡覺。但是戴耳塞也不是辦法,我不可能一輩子都戴耳塞。我和我老公商量后,打算主動找樓上談一談吧,畢竟樓上樓下鄰里關系,不是仇人。
我在樓棟群里找到了樓上的男業主,加了他微信,他很快就通過了好友申請。我把他家的噪音情況簡單的說了一遍,我當時只希望不要在臥室搞體育運動,晚上不要拉凳子。他回復我說,會注意。你以為就這么簡單嗎?當然不是!后來,他們把運動的位置換到了客廳,因為客廳面積更大,這下就更熱鬧了。
第二次,我老公發信息給樓上男業主,再次提醒在家不要搞跳繩、拍球這種帶劇烈振動的運動。但是他依舊回復說,會注意。第二次溝通后,他們確實不吵了,但主要原因是小區解封了,學校也開學了。更諷刺的是,樓上的女業主在樓棟群里發了幾段居家運動的小視頻,配的文字是“強身健體,天天進步”。我看到她視頻上還有抖音的水印,隨著水印我找到了她的抖音號。她的抖音上全都是自己帶娃時拍的小視頻,拍了有一百多條,她還在視頻中介紹自己是“心甘情愿付出,為老公分擔家庭壓力,做一個賢惠的家庭主婦。”
暫且不去推測她為什么要把視頻發在群里,也有可能是為了顯擺自己,或者是故意惡心我。但這些不重要,因為他們后來的噪音有增無減,臥室的腳步聲就像打雷一樣。一方面是,樓上老二長大了,開始在地板上活動了,另外一方面,樓上全家走路都是用力踩的那種,不踩出聲音來,他們就不會走路。我們后來跟物業也溝通過,讓物業去提醒樓上換鞋,或者是由我們付款給他們買兒童地墊。這些溝通,都石沉大海后,我們無計可施,只能約上物業一起去樓上親自溝通。
當面溝通的時候,樓上的女業主百般抵賴,說噪音不是她家發出的。她說自己在家走路都是小心翼翼的,從來沒有用力踩地板。然后我提出讓她在木地板走幾遍,然后讓物業到我家去聽一下。很顯然,這是一個打臉實驗,她故意小心翼翼地走,甚至我在她家都沒有聽到聲音。遇到這種人,怎么辦呢?物業也很無奈,他們勸我別找樓上了,擔心矛盾激化。
明明是他們的噪音,但就是無法拿出有力的證據,這讓我生了好幾天的悶氣。我也盡力去找辦法證明噪音來源一定是樓上的。但四處打聽后發現,真是沒有什么好辦法。就算我有錄音證據,樓上只要撒謊就行了。那怎么辦呢?
2022年年初,疫情反復,我們又經歷了一次短暫的居家隔離,樓上開始玩滑板,并伴隨著他們的老二一天天長大,噪音種類更豐富了,這個老二經常大哭大鬧,一不順心就把什么東西砸了,然后全家雞飛狗跳,有時半夜還能聽到哭鬧,聲音真的特別大,他家隔壁鄰居也找過他們,但我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噪音的事。我老公形容樓上一家,是一個動物園,養著兩條狗和兩只雞,狗改不了吃屎,半夜雞叫。我覺得這個形容特別到位。
2022年春季開學后,我家孩子一直生病,不是發熱就是咳嗽,加上疫情反反復復,學校停課后,我們索性就把孩子送去了爺爺奶奶家,我和我老公再次商量怎么解決噪音的事,我提議去找社區領導反映(因為我老公在街道辦工作,有一些人脈關系)。我老公愛面子,說這點小事不要去找社區了。我又提議直接報警,讓警察來調查。我老公又說,警察才沒空管這些事。
我看到網上有人說給樓上送禮,感化他們的。我覺得這也不靠譜,如果他們不愿收禮,反而讓我們顯得很尷尬。更何況,現在我們是被害方,怎么會有讓被害方去給施暴方送禮的道理呢?我們的最后底線就是由我們買地墊,讓樓上把臥室和客廳地面都鋪上。我老公聽完我分析后,拿了一個主意,他讓我先去買十個平方的地墊,再約樓上的男業主當面送地墊。雖然我們都不知道這樣行不行,但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
我買完地墊后,我老公打電話給樓上的男業主,約晚上去他家送墊子。男業主答應了。等我們拿著墊子上去后,女業主卻翻臉了。她認為我們買的墊子質量有問題,肯定甲醛超標,不能給孩子用。我說這墊子有檢測報告,沒有甲醛。但是她不信這些,她說現在什么東西都能造假,檢測報告不可信,反正她是不許我們把墊子留下,臨走的時候,她還在不斷狡辯她家沒有噪音,都是正常生活,謾罵我們,說我們神經不正常,說我們要毒害她家小孩。
事到如今,我們已經仁至義盡,雖然樓上的男業主跟我老公道了歉,但是他的理由是不知道我們送的是這種墊子(因為我們買的是比較厚的墊子,而他們認為是很薄很窄的瑜伽墊)。我猜測,他們可能以為我們要送瑜伽墊吧。
無計可施的我們,最終還是選擇了反擊。真正開始動手是2022年夏天,我老公買了一把橡皮錘,樓上孩子開始蹦跳的時候,他就砸天花板。這招雖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還是有效果的。樓上的男業主馬上在微信上問我老公怎么回事?我老公說只是提醒你們不要咚咚咚搞噪音了。然后樓上就能安靜下來。
這其實有點像訓狗,重復多次之后,樓上確實有所改觀。但我們得到了一些規律,只要男業主在家,我們砸天花板,他們能安靜,但是如果晚上只有女業主在家,她是會報復的,她用凳子腿猛烈磕地板,有幾次磕得不過癮,她還跺腳,我都能想象她在家上躥下跳的樣子。
在反擊中,我們獲得了一些安靜,自己能出口惡氣發泄一下,確實沒有以前那么郁悶了。時間來到2022年年末,樓上的男業主主動來找我們,他問我老公是不是在某某街道上班,我老公沒有告訴他,他又說了一些陰陽怪氣的話,但是大體意思是我們這么搞是違法的,他要去舉報我們。
雖然我們不知道他會不會真的去舉報,但我老公還是擔心影響工作,于是在年底的時候暫停反擊。正好那段時間,我婆婆生病,我們回老房子照顧她,自己家里就沒住人。一晃眼,就到了今年,年初的時候,我老公一個人回家住了兩天,發現噪音依舊。氣得他又掄起了錘子砸了天花板,這次徹底激怒了樓上。這對夫妻提著菜刀下來砸我家防盜門,叫囂著要砍死我們。我老公一個人在家,不敢開門,馬上報警。可惜,還沒等警察來,那兩人就上樓躲起來了。
因為門口沒有監控,警察兩邊談完話后,讓我們協商賠償,他們說修門最多也就只能賠二百塊(后來女的又說再多加五十,故意惡心我們),但我們要求的是換門,他們不同意。我要求起訴,那女的說,原話:起訴就起訴,我老公就是律師,你們肯定搞不贏的。
在她眼里,律師都是可以擺脫法律責任的,律師殺人都不算犯罪?簡直太可笑了。但是這種事,遇到一次就已經夠把人折磨得精疲力盡了,冷靜下來后,我老公還是放棄了起訴,他親自去找了派出所領導(他很少利用自己人脈關系去找領導辦事),請他們出面再幫我們協調賠償的事,最后讓樓上賠了2000元。這事算是告了段落。我們也從辦案民警口中得知,樓上的男業主并不是律師,至于他老婆為什么要說他是律師,我們誰都不知道。
從砸門事件后,樓上就老實了很多(他們是表面強勢,但內在特別慫的人)。今年五一假期,我能睡到自然醒了,我老公也說晚上沒有多少噪音了。這就算是告別噪音了嗎?其實我也不知道,也不敢想以后。但是現在比以前好了很多,所以我才開始構思把這些經歷寫下來。我擔心以后,樓上噪音死灰復燃,我可能還需要再來回顧曾經經歷的這段時光,給自己找個理由去面對。如果以后再出現噪音,我們是不會客氣了,省去溝通環節,直接反擊,這是我們現在的底線。
誰都不想在自己家聽到噪音,我們更不想反擊,但是誰在一步一步把我們逼上反擊的道路?是誰在無視樓下的安寧生活?樓板是公共的,樓上的地板就是樓下的天花板,不要用“正常生活”的理由來撒謊,換句話說,我家就喜歡用錘子砸我自己家的天花板,這也是我家的“正常生活”,你又有什么理由反駁呢?做人憑良心,樓上樓下是鄰居,不是仇人,為什么連最基本的信任都沒有呢?承認噪音,有多難?鋪墊子有多難?別等到以暴制暴了,才知道收斂!
投稿人:匿名
編輯:鹿敏
投稿編號:15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