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面前,從來沒有橫空出世的幸運,衛冕亞洲冠軍,我們做到了!”
——亞運會女籃冠軍隊員@韓旭_
“作為運動員,這4枚金牌是我獻給祖國的生日禮物。5年了,我沒讓你們失望! ”
——亞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金牌、男子雙打金牌、混合雙打金牌、乒乓球男子團體金牌@王楚欽__
“再密集的賽程也不覺得辛苦,因為有如家人一般的隊友、教練、團隊在身邊共同奮斗,有如知己一般的你們在為我加油。”
——亞運會乒乓球女雙金牌、女子團體金牌@陳夢-乒乓球
“29 歲的年齡,只是個數字,說我不行的人,你們看這個成績還行嗎!”
——亞運會 4x100 米混合泳接力金牌@汪順Steve
剛剛落幕的杭州亞運會是 2023 年國內最大的體育賽事,再次聚焦世界目光,承載起行業復蘇與進取的未來愿景。
中國代表團以 201 塊金牌、111 塊銀牌、71 塊銅牌的成績圓滿收官,還創下了亞運會金牌數量的新紀錄。一位位將微博作為社交主陣地的運動員,則讓觀眾們看見了運動員們賽場拼搏之外的另一面。
許多運動員將微博作為獨家或首要發聲平臺,在微博回應大事件、分享比賽感受。比如搶跑后通過微博獨家發聲的@吳艷妮Jennie、爆冷出局后在微博率先發聲的@V王昶 V,在微博獨家總結比賽的@陳夢-乒乓球 ,還有發表三金感言的@張博恒 、五金感言的@覃海洋_ 等等。
一批性格鮮活、敢于表達的優秀運動員更是在微博上為大眾所熟知。他們在微博實時分享比賽心情、記錄亞運村日常、剪輯視頻記錄比賽,還寫下了一篇篇“亞運小作文”,無論是冠軍時刻的自豪感言,還是再次出發的遺憾與堅持。他們在微博上收獲隊友鼓勵、好友祝福、跨界聯動,還有億萬網友的理解與支持。
我們記錄下其中幾位運動員在亞運會期間的“微博切片”——在這個大眾對運動員身份之外的包容度越來越高的時代,我們既看見他們的成績,也欣賞更真實的他們。
01 李夢:
做最粉嫩的指甲,打最猛的球
如果要寫中國女籃,就不能不寫她們從低谷到頂峰的堅韌,而提到女籃的核心球員李夢,就不能錯過她的微博。
這是一位球迷們在微博上看著她成長起來的年輕運動員。她不僅在重大賽事實時分享比賽感受,也將生活里的日常發在微博上,球迷們也在微博上給她加油打氣。就如一位球迷在女籃亞洲杯奪冠時給她的評論:“不在巔峰時慕名而來 ,不在低谷時離你而去。”這種持續的陪伴,也是運動員活躍在社交平臺的動力之一。
“我要回家啦!”
9 月 23 日的一條微博,宣布女籃球員李夢開啟了亞運會模式。
從那開始,李夢就在微博上更是開始了打卡模式,每一場勝利,她都及時發布總結微博,為天南海北的球迷送上賽場第一視角的種種細節。
第一場對陣蒙古女籃,中國女籃就打下了開門紅,李夢在微博上寫道:“回家的感覺就是不一樣!”與隊友并肩作戰不僅是賽場上激烈的對抗,還有溫馨俏皮的花絮,隊友為李夢摘下眼睫上的浴巾毛毛, #張茹揪李夢睫毛# 也隨之上了熱搜。
小組賽三連勝之后,李夢特地從賽事視頻里截下了看臺上為她加油的球迷們,發微博說:“謝謝你們的加油,我都看到了!”接下來的四分之一決賽和半決賽,中國女籃的每一步,李夢都在微博上與球迷們積極互動。
決賽的那一天,是一場驚險萬分的比賽,
終場前25秒,李夢上籃得手,17秒,日本球員林笑希投中第五個三分球,將比分追平。中國隊進入最后一攻,王思雨在三分線外啟動,甩開防守球員上籃得手,在比賽時長僅剩9秒時,中國隊以 74-72 戰勝日本隊,成功衛冕亞運會女籃冠軍。
那一天,李夢將一頭金發綁成兩條小辮子,化了妝,還美了甲,在出場的 36 分鐘里拿下了 17 分。電視轉播的高清鏡頭下,她大顆大顆滴下的汗珠和辮子上的粉紅頭繩都很醒目。
精心裝扮并沒有影響她發揮,賽后參與微博連麥直播時,她大方展示了為這場比賽做的美甲,圖案是今年拿下亞洲杯冠軍后,粉絲為她繪制的動漫形象。
在那場直播里,李夢透露,從幾年前開始學著給自己做美甲,她的美甲技術一點點提升的同時,也成為自己的最佳解壓途徑。和美甲技術一并提升的,自然是李夢的球技,她一直“做最粉嫩的指甲,打最猛的球”。李夢在微博上,粉絲們看著她分享著自己的成長歷程,見證著她一步步走向更大的舞臺,去到 WNBA 的賽場,也從李夢發布的日常自拍里,了解她作為運動員身份之外,更鮮活的一面。
#李夢帶妝比賽#上了熱搜,這是廣大球迷對她實力的認可,更是微博作為運動員社交主陣地的絕佳證明。
在亞運會閉幕當晚,#李夢想看周杰倫演唱會#這個話題又沖上了熱搜,李夢和隊友韓旭與解說員韓喬生連麥直播,在談到演唱會的時候,韓旭和李夢一下子激動起來,紛紛表示自己想要一張演唱會門票。直播結束沒多久,這個話題在幾個小時內閱讀就過了兩千萬,一種“我與冠軍有共同愛好”的氛圍,迅速拉近了體育愛好者和運動員的距離。
02 林雨薇:
我沒有退縮,我已經足夠勇敢!
“讓我記憶猶新的一刻,是入場的那一刻,看到人山人海的氛圍,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安定了下來。”回憶起奪冠的那天,第一次參加亞運會的林雨薇顯得有些不一樣。
在女子 100 米跨欄比賽中,林雨薇預賽就跑出12秒79的成績,排名第一,這已經刷新了她的個人記錄,與隊友吳艷妮雙雙晉級。到了決賽,林雨薇再次爆發,跑出 12 秒 74,再次在本屆亞運上刷新個人最佳記錄并奪得金牌,也憑借這一成績獲得巴黎奧運會的入場資格。
奪冠后,林雨薇被問到這場比賽意味著什么,她首先提到的不是成績和奧運資格,而是幾度哽咽著說道:“這意味著和師傅一起許下的愿望實現了。”
這位“師傅”。曾多次出現在林雨薇的微博里,他叫劉朝旭,是林雨薇和女子百米冠軍葛曼琪共同的教練,2022 年底,劉朝旭因病去世,在亞運會拿金牌,是兩位運動員與師傅的約定,如今終于完成。
林雨薇在微博上寫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奪冠感言。
“我想大聲說師傅我沒有退縮,我已經足夠勇敢、足夠堅強、足夠成熟去面對一切。”年輕的運動員這樣寫道:“我會一直跑下去,帶著大家的支持和期望。”
微博網友們不僅見證了她的奪冠時刻,也感動于這一段師徒情誼。微博,令網友們看見一位冠軍是如何誕生。如今,林雨薇給自己的微博帶上了新話題#不停奔跑的雨薇#,粉絲們將在微博見證著她,一直跑向更遠的地方。
作為中國女子田徑新力量,林雨薇在亞運會期間喜提 23 個熱搜——#林雨薇說沒有吳艷妮她就跑不快##林雨薇說完成了和師父的約定##沒想到林雨薇不單單會跨欄#——一個個熱搜話題生動展現了林雨薇的亞運之旅。
在微博上,林雨薇在賽前賽后都收到了各項目運動員的祝福祝賀,她與女子七項全能冠軍@鄭妮娜力ATH 的互贊令人印象深刻。
許多運動員如她們一樣,都在微博獨家或率先發聲,將這屆亞運會最深刻的感觸,留在微博,微博的用戶則用一句句祝福,給運動員們創造了友好的氛圍。一位網友這樣回復鄭妮娜力微博下“期待巴黎沖金”的評論——“不要給她那么大壓力,差距太大了奧運會能拿獎牌都創造歷史了。”
03 馬龍: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本屆亞運會,乒乓球的頂流地位不可動搖,乒乓球選手們在微博上是最受關注的重點,奪得 4 枚金牌的王楚欽在熱搜榜、互動榜和最熱博文皆占據首位,熱度急速飆升,這似乎預示著,一個屬于乒乓球新一代小將的時代正式到來。
不過,老將也閃耀著獨特的光輝。
9 月26日,在贏得杭州亞運會男團冠軍賽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老將馬龍說:“之前每次亞運會結束之后都還會有下一次,這次應該是我最后一屆亞運會了,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下次了吧。”此時,距離馬龍首次代表中國隊參加亞運會并取得男團金牌,已經過去了17年。
當晚,馬龍在他的微博上寫下這樣一段話:“熱愛可抵歲月漫長,謝謝團隊隊友和現場的所有球迷,謝謝大家給我留下了最美好的亞運記憶。中國隊繼續加油!。”
短短幾句,凝練著多少堅持、多少榮譽、多少付出,還有傷痛、落寞、掙扎……一切盡在不言中,唯有熱愛是所有的問題的答案。
馬龍這一條溫情告別亞運的微博,獲得了 27.2 萬贊、2.6 萬評論和 2.2 萬次轉發,位列亞運會期間運動員最熱互動博文 TOP5.
球迷期待已在倫敦、里約、東京連續奪冠的馬龍能夠踏上巴黎賽場,高贊評論第一,就是那一句美好的祝福:“龍隊巴黎見。”
杭州亞運會開賽前,這位雙圈“大滿貫”得主曾因為“亞運會簡歷好長”的話題上過熱搜。今天,老將的長簡歷上又增加了一枚亞運會團體金牌,但同時也到了跟亞運會說再見的時候。
但他的運動生涯還在繼續,他的微博主頁上是一個又一個自動生成的勛章,馬不停蹄的繼續比賽的中國乒乓球隊員,根本不會停下腳步,就如女子乒乓球運動員@陳夢-乒乓球 在微博里寫到的:“再密集的賽程也不覺得辛苦,因為有如家人一般的隊友、教練、團隊在身邊共同奮斗,有如知己一般的你們在為我加油。”
這份屬于運動員的堅持令人動容,更令人動容的,或許還有球迷與老將之間的理解、支持與祝福。比如一位“龍隊”多年球迷在微博上寫下的:“17歲的我告訴了 25 歲的我能做馬龍的球迷是你漫長歲月里最幸福的事。我也是可以很驕傲的告訴身邊的球迷,我可是從馬龍的時代來的人呀。”
這也正是微博作為運動員社交陣地不可替代的地方,沒有其他哪一個平臺,可以像微博這樣在時光里沉淀情感與記錄。
長期以來,微博就是各項體育賽事期間,大眾觀賽和討論的主陣地。今年 3 月,杭州亞組委與微博達成社交媒體層面的戰略合作。
亞運會期間,杭州亞運會以 2680 億閱讀量、5.72 億互動量、1875 個熱搜,當之無愧成為微博熱點風向標。1.6 億微博用戶點亮了昵稱后的國旗圖標,為中國健兒加油,795 萬人參與線上火炬傳遞,點亮亞運薪火。運動員加油榜則收獲 1.3 億次助威。
亞運會期間,許多運動員將微博作為獨家回應的渠道,第一時間令觀眾了解熱點事件的細節;有的運動員以高頻互動,在微博上展示了更真實的自己,也吸引到更多人由此關注賽事、關注亞運項目,也有運動員在微博實現與隊友、好友、粉絲的社交,跨圈互動令普通人更有體育賽事的參與感……微博在體育社交討論方面的價值不可替代,也將在更多體育賽事上發揮它的作用。
網友們不僅在微博上見證著一個個獎牌時刻,也在一個個熱搜話題里了解更立體、更鮮活的運動員們。
超 600 位運動員持續活躍分享動態,運動員亞運期間發博 1131 條,動員亞運期間粉絲增長 1251 萬。
中國女籃奪冠后,集體在微博上發文傳遞奪冠的興奮與喜悅,中國乒乓球隊則集體發聲總結了亞運之旅,中國羽毛球隊隊員則用真誠的長微博與球迷分享比賽的感受,比如女子羽毛球單打銀牌得主陳雨菲發布的長文《今天開始就是陳雨菲 2.0了》,就如同給球迷寫了一封掏心窩子的信。
這種線上“鴻雁往來”,是來自文字、且專屬于微博的獨特魅力,不可取代。
人生縱有風雨,擦干汗水和淚水仍要勇敢前行。不是只有贏得金牌才能獲得尊敬,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堅持是最好的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