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事君說
淺 顯 有 趣 的 深 度 藝 術 美 學 干 貨
吳昌碩和齊白石作為中國近現代藝術的兩面大旗,代表了中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的最高成就,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時,這兩位大師的成名之路都離不開霓虹國的粉絲,他倆可以說都是墻外開花墻內香,出口轉內銷的品種。
吳昌碩與齊白石
吳昌碩自從當了一個月的安東縣縣令,發現自己搞不掂,辭官跑路以后,專心投入賣畫賣字的事業中去。吳昌碩相當大的一批粉絲訂單,都是來自日本。
吳昌碩在日本能如此吃香,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三重結果。
天時,是當時日本侵華戰爭還未發生,中日關系并不算緊張,而且中國政府還大批向日本派遣留學,去日本也不用簽證,只要在上海買張船票就走了??梢哉f,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中日之間的交流都很頻繁。
地利,是因為日本剛經歷了明治維新,國力昌盛,購買力爆棚,但又還在中華漢文化的影響下,所以他們藝術品的首選就是中國藝術品。
而人和,則是因為當時他有一個有能力的經紀人,叫做王震,號白龍山人,在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之前,他和日本的關系深厚,是大阪輪船公司的買辦,又熱愛美術,十四歲曾師從任伯年,結識吳昌碩后,力邀吳昌碩移居上海,將吳昌碩的作品介紹給日本人.。
王一亭帶吳經常出入日本人在上海的高級私人會所——六三園,介紹吳與日本原總理西園寺公望相識,在六三園為吳辦首次個展等等。經王介紹,求吳作書作畫的訂單有如漫天飛雪。
吳昌碩(右一)和王一亭在六三園聽日本藝妓葉娘彈奏古琴
有了天時地利人和三重buff加持,吳昌碩大大拓展了日本市場。
日本粉絲們不僅買畫,還給他出畫冊、辦展覽。從1912年文求堂出版《昌碩畫存》始,1921年晚翠軒出版《吳昌碩書畫譜》,1922年之后日本最大的百貨公司多次為吳辦展出版圖錄,并成為日本收訂單的重要據點。
日本的牛人們也對吳昌碩推崇備至,戰后,日本書法界領袖西川寧、青山杉雨,篆刻界領袖小林斗庵、梅舒適等大量收藏并推廣吳昌碩的藝術,可以說是推崇備至,無以復加。吳昌碩去世時,六三園的主人白石六三郎,還為他舉行了場面巨大的吊唁儀式和遺作展,日本人對吳昌碩,絕對是真愛。
而日本人之所以會喜歡吳昌碩,也和他們數百年來的審美趣味有關系。
唐宋時期,日本人對中國藝術崇拜的不行,中國畫也不例外。但他們似乎更加喜歡狂野瀟灑一路的水墨寫意。
宋代時候的日本人喜歡牧溪一類的禪畫,書法也喜歡狂野巨大的,比如張即之的榜書,甚至影響到當代的井上有一。
井上有一書法
日本畫圣雪舟(1420-1506)山水長卷局部
明代時候的日本人喜歡浙派,并有大量日本畫家模仿。這種口味一直從唐宋保持到了清末民初,吳昌碩的大寫意把這一路中國畫做到了登峰造極,當然也就被日本人推重了。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公私珍藏的吳昌碩書畫作品至少有2500件(不包括近年來回流的數千件在內)。
齊白石的成名,也是因為日本粉絲的爆買。作為一名來自湖南農村的北漂 , 齊白石借住在北平的寺院里,賣畫生意非常慘淡?;炝藥啄?,也沒混出名聲。但他也遇到了一個貴人賞識他,那就是陳師曾。
1922年,陳師曾帶了一批北平畫家的畫到日本,參加“第二回中日聯合繪畫展覽”,這次展覽中齊白石的作品一下賣空,并且賣到數百銀元的高價,消息傳回來,轟動京城,要知道當時齊白石的畫在北平,一塊銀元都難賣。一下數百倍的差價,就像上了春晚,一夜爆紅。以前是寄居寺院孤獨寂寞冷,現在是“海國都知老畫家?!?/p>
《白石老人自述》中記載:“陳師曾從日本回來,帶去的畫,統都賣了出去,而且賣價特別豐厚。我的畫每幅就賣了一百元銀幣,山水畫更貴,二尺長的紙,賣到二百五十元銀幣……日本人又想把我們兩人的作品和生活狀況,拍成電影,在東京藝術院放映?!?br/>
其實,齊白石能夠在日本一炮而紅,離不開吳昌碩開拓的前路。吳昌碩讓當時的日本人接受并追捧大寫意風格,而齊白石和吳昌碩風格相似,但又更加輕松明艷,和光同塵,當然更容易被日本市場接受。買了不少吳昌碩以后,也愿意嘗嘗新風格,日本的房子多半素凈,齊白石的紅花墨葉能夠起到很好的點綴作用,后來日本的高官諸如須磨彌吉郎大量收藏齊白石,也引領了收藏齊白石的風潮。經濟強盛便掌握文化的話語權,這股風氣傳到國內,自然又引起國內市場的追捧。
而日本人對齊白石的熱愛甚至延續到文革后,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一些著名的百貨公司都和榮寶齋合作展覽,大量展售齊白石的作品。
最近,日本上氏拍賣十周年的夜場中,有這么一個頻繁出現的專場,那就是吳昌碩和齊白石這對老冤家的專場,在日本的齊白石和吳昌碩,可謂海量,每年都能挖出一些便宜的“生貨”,都是吳昌碩和齊白石賣畫賺錢的用心之作,因為畫兒不好,人家不買呀,和應酬畫兒不一樣。所以這些拍品的質量是很不錯的。
今天大部分的中國人對日本的心理復雜,一方面小日子的某些行為比如排海實在是作死,但另一方面來說,還是有很多喜歡愛好中國文化的友好民眾。半個世紀之前的吳昌碩和齊白石,在那個更為特殊的歷史時期,他們對待日本的態度和行為,想來也會更加復雜。
而歷史的真實細節,又是怎樣的呢?我們恐怕只能從遺留的實物中去尋找。而藝術家們留下最多的東西,莫過于他們創作的藝術品。
吳昌碩(1844-1927)?篆書“壽”
1146
吳昌碩(1844-1927)?篆書“壽”
水墨紙本 立軸 1922年作
款識:壬戌十月,吳昌碩瑑於扈。時年七十九。
鈐?。骸竻强∏溆 ?/p>
出版:1.《世紀巨匠——永遠的大師吳昌碩展》圖39,蝸廬美術館發行,2018年。
2.《中國近代絵畫の巨匠——永遠の吳昌碩と齊白石 二》P60,チャイニーズアート株式會社發行,平成二十六年(2014年)。
說明:帶盒。
136.5×32.8cm?約4.0平尺
JPY:1,800,000-2,800,000
RMB:89,300-138,900
吳昌碩,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先來說吳昌碩。在吳的晚年,日本人向他購買了大量作品,1900年日本著名篆刻家河井荃廬來華正式拜吳為師他還收過日本徒弟,也在日本辦過畫展,他和日本人的交往比齊白石更為平等和立體。
此次夜場中的一件書法作品,是他寫的一個篆書大字:壽。不用說,這就是日本人買去祝壽送禮所用,吳昌碩篆書很多,但是單獨一個篆書的壽字很少見,寫的穩重有力,透出一種老而彌堅的感覺。
《世紀巨匠——永遠的大師吳昌碩展》
《中國近代絵畫の巨匠——永遠の吳昌碩と齊白石 二》
吳昌碩(1844-1927)?盧橘夏熟
1148
吳昌碩(1844-1927)?盧橘夏熟
設色紙本 鏡框 1925年作
款識:盧橘夏熟。乙丑小雪節,肝患猛作,吳昌碩記年八十二。
鈐?。骸竻强≈ 埂ⅰ竻遣?、「破荷」
Wu Changshuo?1844-1927
Loquat
ink and color on paper, with framed
34.5×38.5cm?約1.2平尺
JPY:2,500,000-3,500,000
RMB:124,000-173,600
“盧橘”即枇杷別稱。沉周曾作“枇杷畫”,有“數顆黃金彈,枝頭駭鳥飛”的題畫名句。吳昌碩也曾引申沉周詩意,作《題枇杷詩》,詩云:“五月天熱換葛衣,家家盧橘黃且肥。鳥疑金彈不敢啄,忍飢空向林問飛”。
是作作于1925年,畫中款識“小雪節”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每年舊歷十月。其亦言及彼時患肝病。吳昌碩年輕時,因逃難途中食物短缺,攝入食鹽不足,落下困擾一生的肝病,其《肝腸札》亦曾言:“日來肝腸大作,如廿五日稍好,必叩感擾。1925年8月,湖南水災,吳昌碩正發肝病,夜間難以入眠,然其強撐病體,作巨幅山水及花卉中堂賑災。時間、病情亦相互映證。
枇杷亦象征財源滾滾、家庭恩愛幸福等,是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是作,枇杷枝干如篆籀一般力透紙背,融冶內煉,葉片淡綠,濃墨寫筋,而沉甸甸之果實,則設色淋漓,藤黃色或淺或深,焦墨點臍,亦表現飽滿剔透,部分熟透果實,又略敷染橙紅,窺其觀察之細致入微,畫面生機四溢,令人垂涎。
吳昌碩(1844-1927)?節臨石鼓文
1149
吳昌碩(1844-1927)?節臨石鼓文
水墨紙本 立軸 1910年作
款識:節橅獵碣。庚戌立夏吳俊卿。
鈐?。骸缚∏浯罄?/p>
出版:《逝世七十年吳昌碩展·吳昌碩作品集》P58,高木聖雨,書道研究郁文社發行,1997年12月4日。
Wu Changshuo?1844-1927
Calligraphy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04.5×36.5cm?約3.4平尺
JPY:2,800,000-3,800,000
RMB:138,900-188,500
石鼓文是先秦時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發現于唐初,共計十枚,分別刻有大篆四言詩一首 ,共十首。
清代,隨著秦漢碑版、青銅器出土的日益增多,帶來了金石學的興起,于是書法中的“帖學”式微,‘碑學’書風備受推崇。在晚清民國時期,石鼓文又迎來一股學習熱潮,齊白石、黃賓虹等人都是石鼓文的鐵粉。然而要說近代人石鼓文的成就,卻是齊、黃等人的先輩吳昌碩最為突出。42年持之以恒,煉成“石鼓篆書第一人”。
吳昌碩寫石鼓文,打破了“二李”模式,在繼承鄧篆的基礎上,又創新的采用了側勢結字,形成了雄渾厚重、蒼茫古樸、遒勁有力的的書法風格
《逝世七十年吳昌碩展·吳昌碩作品集》
吳昌碩(1844-1927)?四君子雙屏
1151
吳昌碩(1844-1927)?四君子雙屏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一>、空山二客圖。李夝江時時為之,茲橅其意。吳昌碩。鈐?。骸覆T」
吳昌碩又題名:雙清。甲寅長夏老缶又題。鈐?。骸竻遣?/p>
<二>、晚蘭遲鞠,偶爾掇成天作之合,亦佛氏所詔緣耶。昌碩。鈐?。骸竻强≈ 埂ⅰ竻遣?、「歸仁裡民」
出版:《世紀巨匠——永遠的大師吳昌碩展》圖12,蝸廬美術館發行,2018年。
Wu Changshuo?1844-1927
Plum Blossom,Orchid, Bamboo and Chrysanthemum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30.5×32.5cm×2?約3.8平尺(每幅)
JPY:8,000,000-12,000,000
RMB:396,800-595,200
是作雙屏,繪梅蘭竹菊四君子,皆性情高潔,為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钭R中“李夝江時時為之”,可知吳昌碩以“揚州八怪”李方膺的筆意所作。李方膺,號晴江,“夝”通“晴”。吳昌碩殊為傾仰李方膺,曾有詩《李夝江畫笙伯臧》,詩云“開天一個雪個驢,推十合一濤能漁?!瓭娔缬暌?,有時惜墨如惜金。……天曰宜,筆無墮,夝江夝江奈我何?!睂⒗钍现北劝舜?、石濤。
其中一屏,白梅枝椏縱橫,斜延而下,下半部寫勁健墨竹,墨色淋漓,平衡畫面。1914年,缶翁亦題“雙清”。另一則蘭草、菊花數叢,傍石而生,堅石以淡墨寫輪廓,石體略作皴染,亦是清雅,堪稱天成之合。雙屏形制亦難得。
吳昌碩(1844-1927)?菜根香
1152
吳昌碩(1844-1927)?菜根香
設色紙本 立軸 1919年作
款識:菜根長咬堅齒牙,脫粟飯勝仙胡麻。閑庭養得秋樹綠,坐攤卷軸根橫斜。讀書讀書仰林屋,面無菜色願亦足。眼前不少愷與崇,杯鑄黃金糜煮肉。己未長夏,安吉吳昌碩時年七十六。
鈐?。骸覆T」、「苦銕不朽」、「半日邨」
出版:《世紀巨匠——永遠的大師吳昌碩展》圖20,蝸廬美術館發行,2018年。
說明:王一亭刻盒,方洺題外盒並題簽。雙盒。
Wu Changshuo?1844-1927
Vegetables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06.5×28.8cm?約2.8平尺
JPY:3,200,000-5,200,000
RMB:158,700-257,900
是作作于1919年,繪白菜、蘿卜,平平淡淡之物,“白菜”諧音“百財”,亦有清白之意。白菜下方繪紅蘿卜,使得整作富有生機及田園之趣,堪稱點睛之筆墨。又蘿卜清脆可口,甘脆不減哀家梨,其則以鮮紅設色表現。題畫詩著錄于吳東邁《吳昌碩》P49。據載,吳昌碩曾為友人沉石友繪白菜,沉氏嘆道:“真讀書人大都沒有封侯食肉相,只得咬咬菜根罷了?!甭劼牬搜裕瑓遣T感而賦寫此詩。
是作水墨淋漓,極見功力。而且有王一亭刻盒,方洺題外盒,方洺題簽。王一亭與吳昌碩亦師亦友,相互提攜。方洺,字子易,安徽桐城城區人,方苞七世孫,方仲勖子,基隆同知方祖蔭之侄。能詩、工書、善畫,畫近吳昌碩。
吳昌碩(1844-1927)?東籬菊
1154
吳昌碩(1844-1927)?東籬菊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幾番沉醉伴顏紅。為有東籬菊數叢。亂插滿頭歸未晚。且開笑口對西風。吳俊卿。
鈐?。骸赴布獏强≌隆埂ⅰ钢芗揍釙?/p>
Wu Changshuo?1844-1927
Chrysanthemu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27.3×55.1cm?約6.3平尺
JPY:2,200,000-3,800,000
RMB:109,100-188,500
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隱士之逸,可謂膾炙人口。吳昌碩亦愛寫菊,曾有詩云:“黃花斜臥竹籬邊,扶醉閑尋細雨天?!張@風雨應如舊,老菊疏籬淺水涯?!笔亲鲗懟h旁菊花數叢,或呈朱紅,或為藤黃,花蕊碩大,壓低枝條,有搖曳生姿之感,又繪堅石,以褚褐、淡綠暈染,既豐富畫面,又烘托隱于南山淡泊之幽謐。
鈐印“周甲后書”,此缶翁六十歲以后所作自用印。一為記時所用,亦有“人書俱老”之感慨。自感歲月易逝,事業未成,仍需要繼續不斷力學習之決心。
齊白石(1864-1957)?雙壽
1159
齊白石(1864-1957)?雙壽
設色紙本 鏡心
款識:白石老人畫於京華。
鈐?。骸庚R白石」
鑒藏?。骸戈愔旅魇詹赜 ?/p>
18.2×51.4cm?約0.8平尺
JPY:1,800,000-2,800,000
RMB:89,300-138,900
是作“雙壽”亦是繪寫壽桃,扇面形制,沒骨畫法寫就。其中兩個碩大壽桃的佈局,頗具匠心,其通過畫面的疏密、藏露、向背的描寫,將壽桃的重量感與體積感包括顏色變化等巧妙表達。而葉片以石青、藤黃等暈染,枝乾與筋脈則濃墨寫出,亦不落俗套。
另據“陳致明收藏印”可知為陳致明舊藏。陳致明,1938年參加革命,建國初任衛生部部長,1970年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
齊白石(1864-1957)?稚雞
1161
齊白石(1864-1957)?稚雞
設色紙本 鏡框
款識:三百石印富翁,齊白石也曾寫生。
鈐?。骸庚R大」
鑒藏?。骸阜迳芥偼粽袢A藏」
出版:《藝林大觀─近現代名家書畫選萃》P30,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
Qi Baishi?1864-1957
Chicks
ink and color on paper, with framed
67.5×33.8cm?約2.1平尺
JPY:3,800,000-5,200,000
RMB:188,500-257,900
此“雛雞”,繪小雞覓食圖,純以濕筆表現,頭部與腹部、身體等部位通過“圓點筆”與“平涂筆”的結合,真實再現出其毛茸茸的質感,濃淡有別的墨色避免了形象的重復與板滯。
此外,其中一隻施以明黃色,亦有點睛效果。而雛雞的爪隨它們站立的方向變化,看似簡單,實出自對生活的仔細觀察。此題材,富有生活氣息,小雞的憨態可鞠,亦令人莞爾。附有出版。
《藝林大觀─近現代名家書畫選萃》
齊白石(1864-1957)?人長壽
1163
齊白石(1864-1957)?人長壽
設色紙本 鏡框 1948年作
款識:八十八歲白石老人。
鈐?。骸肝崮臧耸恕埂ⅰ赴资?、「人長壽」
99.5×33.0cm?約3.0平尺
JPY:5,000,000-8,000,000
RMB:248,000-396,800
在陳師曾的建議下,齊白石開始“衰年變法”,從冷逸的“雪個畫風”轉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大寫意。齊白石回憶錄里,亦曾言:“馀作畫數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乃馀或可自問快心時也?!?/p>
是作繪壽桃,寫三個碩大飽滿的壽桃,洋紅寫桃、藤黃綴蒂,甚有生趣,數叢桃葉則交錯,疏密有致,既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亦與桃實相映生輝,祥瑞靈氣也?!疤易印睘椤皦厶摇?,代表長壽、健康等,又“桃者,五木之精也,古壓伏邪氣者,此仙木也”,故桃亦有闢邪化煞的說法。
而其中一桃子上兩只綬帶鳥棲于其上,迴首對視,造型生動,淡藍設色亦是別致,其一尾羽較長,可知分雌雄。“綬帶鳥”,一鳥二吉名, “綬帶”即“壽帶”。稱之為“綬帶鳥”,象徵官運亨通,而稱“壽帶鳥”,則象徵長壽,皆是吉祥寓意。而且,其鳥叫聲類于“求福,求?!?,又外形美麗,有林中一枝花美譽。
齊白石(1864-1957)?塵囂遠絕
1165
齊白石(1864-1957)?塵囂遠絕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白石老人。
鈐印:「白石翁」
說明:帶盒。附中國畫廊介紹書信一份。
48.3×42.0cm?約1.8平尺
JPY:3,000,000-5,000,000
RMB:148,800-248,000
齊白石的山水畫作鮮見,曾言:“馀畫山水絕無人稱許,中年僅自畫借山圖數十紙而已,老年絕筆?!笨梢姳鄙虾笊儆写祟愵}材創作。是作繪云山、古木、屋舍,分三段,近景處,林木繁蔭,葉片以濃墨擦染,類“積墨”技法,筆墨淋漓。中景處則數座屋舍,黑瓦白牆,錯落有致,淡墨布地,筆墨富有拙趣。
而遠景處則為云山,留白作云霧繚繞,山麓下亦是古木成排,掩映山體,另繪有屋舍若隱似現,屋檐半露。云山山體的皴染,橫筆潑墨,頗似“米點皴”,渾厚濕潤,縹緲空靈,煙云百變,可見白石翁亦受“米式山水”影響。
齊白石(1864-1957)?花蟲
1167
齊白石(1864-1957)?花蟲
設色紙本 鏡框
款識:白石。
鈐印:「白石」
著錄:《二十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齊白石》第一卷P170,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
說明:本幅編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二十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證書編號00000679
33.0×31.2cm?約0.9平尺
JPY:5,000,000-8,000,000
RMB:248,000-396,800
《二十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齊白石》
齊白石(1864-1963)?燕來蝦勝鱸魚味
1168
齊白石(1864-1963)?燕來蝦勝鱸魚味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四月離鄉八月歸,半年喜欲客情違。燕來蝦勝鱸魚味,一飽終朝少是非。白石山翁又題舊句。
鈐?。骸咐习住?、「木居士」
說明:有盒。
Qi Baishi?1864-1963
Shrimps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34.2×46.7cm?約1.4平尺
JPY:2,800,000-3,800,000
RMB:138,900-188,500
齊白石筆下的“蝦”,曾經“三變”,曾言:“馀之畫蝦已數變,初只略似,一變畢真,再變色深淡,此三變也?!币虼?,愈到晚年,愈見提煉概括,精妙絕倫。
此幅《燕來蝦勝鱸魚味》,畫中游蝦靈動有神,如姿態的捕捉、肢體的概括以及將蝦的透明質感表現的淋漓盡致等, 粗略數筆,而趣味無窮。其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以濃墨豎點為睛,橫寫為腦,落墨成金,筆筆傳神。細筆寫須、爪、大螯,剛柔并濟、凝練傳神。
題畫詩著錄于婁師白《齊白石繪畫藝術》,內容略有不同,原詩為“四月離燕八月歸,半年喜欲客情違。燕來蝦勝鱸魚味,一飽猶眠萬慮灰?!弊砸痪乓黄吣辏资搪镁颖本郧罄L事上更多的發展,然數度飄零,思歸情緒總涌上心頭。故畫作中所題舊句,總難免隱有鄉愁,然為稻粱謀計,亦只能徒嘆奈何。
●點擊圖片,瀏覽電子圖錄
你可能還喜歡:
民國畫事,專業藝術自媒體,
歡迎各藝術機構,展覽拍賣聯系合作
有任何問題 請掃碼添加畫事君微信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于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松婚L,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評論區,我們來聊聊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