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公眾號,每日收到干貨
關注本視頻號,預約最新直播↓↓↓
按:從9月30日開始,我在每天連載我的大學日記,參見:
希望給大家提供一些借鑒和研究的素材,同時也算是給我自己留存下歷史檔案備考。
0
本次內容提要
這次要發布的是我上大一第五個月,即1999年1月中一周左右時間(1999年1月13-19日)的記錄。
這部分的內容顯示, 我在那個時候開始研究:怎樣過得快樂。
應該是之前痛苦壓抑得太久了,受進入大學后遇到的各種問題(主要是迷茫)影響,很難有開心的時候,心情起伏不定,無法把控,所以,就開始思考,怎樣才能過得快樂起來。
也在回顧高三期間的做法,想要回到那種狀態。
但只是形式上的回歸,也無法治本和長期保持,所以我也思考了大一期間為什么會是那樣“浮躁”的狀態。
還是總結出原因在于迷茫。只是, 如何解決這個迷茫的問題,我仍然沒有辦法。
這個問題確實纏繞了我非常長的時間,后來在大學里,盡管經過了很多努力,也有了一定起色,但也不能說是完全徹底解決了。
在后面的日記中,就會繼續看到我的努力和效果。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這個問題,其實 一直是大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每一年入學的大學生,都有不少會遇到。
甚至可以說, 真正有方向不迷茫的大學生只是極少數,多數人都是處于迷茫的狀態,只是每個人顯現的程度和受其影響的程度不同而已。
我在當年,算是受這個問題影響很嚴重的,嚴重到影響到我的日常基本生活,包括一日三餐,也讓我從內心深處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我后來就看似“順理成章 ”地走向了哲學……
這在我后面的日記中,會繼續體現。
我就 希望現在的大學生朋友們,能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也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 ,不要像我當年一樣,完全憑著自己的暗自摸索,結果花了很多年時間,才算是真正走了出來,在這期間受了很多苦,也耽誤了很多時間,錯過了很多機會。
總之, 希望大家做得更好吧!
我現在專門從事青少年的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就是想要幫助后來人們提前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避免像我一樣,到了大學以后,就陷入迷茫很長時間而無法自拔。那真的是很難受的,我不想讓大家重蹈覆轍再受這個苦!
也 希望家長們要行動起來,為了孩子未雨綢繆,不要對他們放任自流 ——看看我當年,就是在沒人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去面對迷茫的問題,結果得來了多少痛苦的體驗,而且解決問題的效率也很低。
我也會盡量給大家提供幫助, 如果各位同學和家長有什么問題,可以跟我聯系咨詢,咨詢方式見文末說明。
以下是本次要發布的我的日記正文:
1
開始研究怎樣過得快樂
1.13 :《健康的生活帶來快樂》
面對冷風,敞開衣襟,開懷大笑,過爽直的一生。
誰說這不是一種成功呢?
我們要追求的是什么呢?
快樂是一種感受,稍縱即逝;幸福則是一種體驗,能夠持久。
我們可以快樂地生活,回味起來就是幸福。
1.14:《為何不樂》
凡事都蒙上功利色彩,連吃飯這類大事都想打點折扣——嫌它浪費時間,尤其在與眾人共餐時,擔心卷入他們所談的俗文化中……
那么,你這個人看來是不能獲得與生活為友的權利的。不但不能得到好人緣,還會陷入自私、封閉、孤立無援的境地。
這樣于你的盡全力為之奮斗的所謂的“事業“又有何助呢?
1.14:《索然寡味與津津有味》
這是獨樂樂與眾樂樂的不同感受。
以前總是在食堂吃飯,一個人慢慢地享受生活的恩賜,不但費時多,還因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而平添許多煩惱——常在工作時就想到那些食物,注意力分散,心神不安。而因為此事逐漸變得不開朗、封閉起來。
回憶起高中的住校生活,受了啟發——那時候吃飯都是在宿舍里,跟同伴共同進行的。開心不說,至少無后顧之憂——把個吃飯問題解決得徹徹底底的,不留后遺癥……
下午試過了,大家圍坐一桌,談笑風生,傳播信息,增進感情,且在帶動下,速度也加快了。
1.14:《找回原來的我》
上面兩篇(1月14日作)文章無非是想表達這樣一種情感:我仿效高中的快樂生活方式,又找回了原來的我——那個開朗樂觀、與人善交、無憂無慮的我。這是很值得慶賀的事。
看吧,就是現在小小的生活習慣——吃在食堂和吃在宿舍——可以改變人的性格。
前者容易發展成孤立、封閉、內向型性格(我差點成了那種。而那是不適合我的。故而前段日子過得比較陰暗),后者則是我在高三時期形成那種,讓我積極生活的性格。
我將保持后者。
2
對自己的觀察和對迷茫的思考
1.16:《體會》
保持長期連續工作的要義在于適時的休息和補充能量。
就目前水平來說,吃飯是最合適的達到這兩項目的的活動。
想想吧,在經過半天的工作或訓練,大腦和肌肉都疲勞了。而長期保持一種狀態身體也會發冷,這時有一種讓你興奮,樂于為之奔波的活動。不需花費你很多時間和金錢,卻可讓你嘗到新鮮的美味。還可讓你享受到集體行動的歡欣和喜悅。
何樂而不為呢?
1.19:《雜感》
人性中有怕見人的一面,卻老怕人見。努力用理智壓抑著,卻越壓抑越矛盾越不安——這就是理智與原始沖動的矛盾。
實際上,該大膽暴露自己“丑陋”那一面。
那樣會得人原諒,也更可愛,如亞當用樹葉當圍裙的形象。
1.19:《浮躁》
是因為見識淺薄還是因為智能平庸?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感覺大一碌碌而無為,瞎忙而啥也沒學到呢?
感覺到了,剛進校,對未來一片茫然,不知該朝哪個方向努力;
現實生活中,想利用那看似很充裕實際很零碎的自由支配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可外面世界的花花綠綠、圖書館里的層巒疊嶂,倒叫人心猿意馬不知其可了。
而且時不時地受到學校方面的牽制管束,學習上仍要應付考試……
矛盾啊,焦慮啊,無助啊。
只有那一日三餐是很實在的不可或缺的。
有浮躁心理的人便自然而然寧愿回避那虛幻的空中樓閣式的奮斗目標(或叫“理想”),把心思放在了“吃”上——其它的事都是可做可不做,做也難見成效,不做也不為過的。唯有“吃”,非做不可。
實際上,常常勞神費力考慮吃的人并不以吃為樂(咀嚼時往往悠然地考慮其他事或是注意其他人),而以在腦中設想挑選方案為樂(有趣的是,真正到了有多種食物可選擇的地方,又開始因選擇而犯愁了)。
有這種心理的人很是矛盾,行為表現是大的不穩定性,往往是事先決定好的事臨時又改變主意,或是始終都拿不定注意,總是緊張不安的。用“心猿意馬”來形容極為恰當。
他可能希望找到榜樣,以其模范力量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卻始終找不到(不愿與外界接觸),又同時在心里自慰,認為自己就是榜樣,“人不能為吾偏為之”,顯出很自信的樣子。
但是,始終也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因而無法形成持久的行為規范,讓他堅定地朝著一個方向走,而可能是在原地徘徊。
走了大半天,還在出發點周圍!
3
對學習和他人評價的態度
1.19:《不掙獎學金》
按照別人的期望或是為著怎樣的獎勵去學習,于我是件痛苦的事。欲速而不達。
前些年的經歷也證明了那樣做未能達到目的。要有滿意的結果,我的努力必須是持久的。
而最重要的是學習態度問題——為什么而學,是眼前的物質利益、別人的贊許還是遠大的不朽的事業,這個問題必須搞清楚,否則努力是徒勞的。
試想當年高中考試為掙高考加分而向會考科目“全優”拼命,未能如愿;
初中時為得父親的獎金而向好名次奮斗,不成;
現在又逢考試,聽說了什么獎學金制度弄得人心癢癢的,也試過了“大突擊式”復習,可那內容就是進不了腦門,稍有閑散,考試之事便不在心上了……
如果為掙獎金違心迫記,結果會是失望。倒不如以淡泊之心態安心修身,以求不違己心,順乎自然。況且,運氣也不差的。
強求而不得。盡管不能放棄準備——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
那么想想,你是為什么而準備著呢?你容易受輿論影響嗎?你是活在自己的心中還是別人的評價中?
1.19:
活在別人的評價中的人,生活變成了無休止地對眼前目標的追逐,有時獲得一些利益, 自己也不知道會得到什么。一直強迫著自己做事,壓力很大。一個小目標未實現便讓他極不安、焦躁,以致影響以后的工作展開。
活在自己心中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偶爾的小成功不會提起他的興趣,小失敗也別想打擊他;他快樂而自在地享受一切,不被誰奴隸,反而,一切都像是為他服務的似的。
作于1999年1月
學習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咨詢相關問題,有以下四種方式可以跟我鏈接:
1、直播: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我的視頻號,預約直播(如果顯示過期,也可點擊預約最新直播),到時可留言或連麥咨詢;
2、加群: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本公眾號,在后臺回復“加群”,按對應身份加入“任煒老師生涯支持群”,將每天收到生涯規劃相關資訊;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隨時可向我提問咨詢(均為本人親自回復),還可索取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的干貨資料合集。
添加任煒老師微信
4、培訓:我近期正在開設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培訓,家長和從業老師皆可報名,參見文章說明: 滿10人開班,加上方微信可咨詢報名。
其他需要,可掃碼查看:
關注本公眾號之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發送以下關鍵詞,可收到相關文章:
1.高一選科:“選科”
2.高中規劃:“高中”
3.成績提升:“提分”
4.專業選擇:“專業”
5.綜合評價:“綜評”
6.志愿填報:“報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業形勢:“就業”
10.考研形勢:“考研”
11.就業準備:“準備”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調適:“心理”
14.勵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訣:“幸福”
16.學習規劃:“學習”
17.高考減壓:“減壓”
18.錄取分析:“錄取”
19.是否復讀:“復讀”
20.大學規劃:“大學”
志愿填報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學規劃免費課程:“課程”
進入公眾號后臺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點擊藍字“任煒老師”,或點擊我的公眾號名片即可。
在下方界面點擊“發消息”,填寫關鍵詞發送,即可收到相關文章。
如有其他問題 ,也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輸入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很多相關文章。
見本文中的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