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中國這片土地上到底生存過多少人,雖必有定數,卻難以算出。我們所了解者,無非記載于典籍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以及掌握話語權者,比如,史家、詩家、詞家、戲曲家、小說家。
當然,還有今天我們要講的一類幸運人群,他們或許名重于當時,但從其本身成就而言,未必能在史冊上留下名字。有的則干脆是最為普通的人物,或種田,或讀書,平凡一生。
這些幸運兒當中至為幸運的,莫過于二董。
一為唐朝董庭蘭,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著名琴師,交游者眾,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之話別,有《別董大》二首: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你跟人聊天,講到董庭蘭,他大概率說不認識,但若說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很可能就從他腦海里蹦出來了。
然則,莫愁前路無知己,固為千古名句,可并非次次跟朋友分別的時候,都能用得上。而蘇軾這句,則可以自況,可以贈人,適用性強得多。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這位跟蘇軾分別的朋友,便是董傳。董傳董傳,雖姓董而無傳,若非蘇軾,他就是歷史長河里的一粒灰塵,隨風而逝。因此,相比好歹有些名氣的董大,他可謂更加幸運。
說句實話,贈別之作,安慰居多,便以此首而論,末三聯都是說著考取功名,成為金龜婿之事,說是鼓勵,其實虛無縹緲,用典雖多,終歸意境不高。如果沒有首聯,那就是幾千首蘇詩當中,將淹沒于無邊才氣中的那一篇。
所以,話說回來,董家人應該很感激蘇軾,但蘇軾未嘗不要感謝董傳。
正是他的經歷,給了他靈感,從而賦下震古鑠今的金章玉句,激勵著無數身處微末,而一心向上的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