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紫沐,這是我第356篇日記。
這個國慶,廣州樓市是起來了,但沒完全起來。
番禺和黃埔,因為限購放松的刺激,走了一波量,然后開始回落。
真正穩中有升的,還是核心區,海珠和天河,不管新盤還是二手,都還是穩。
所以真實行情,和預判的一樣。
今年的主要購買力,依然是改善群體。
改善群體的購房目標,普遍是核心資產。
而有資格成為核心資產的,只有核心區。
所以雖然市場上存在很多干擾項,但真正值得追的產品是哪些,其實很清晰。
就比如很多人說珠城價格虛高。
但這個國慶,光中區標桿嘉裕公館就成交了幾套。
這種忽視事實,覺得能買得起珠城豪宅的大佬都是傻子的風氣,是真搞不懂。
一線城市,以后對周邊城市的虹吸能力只會越來越強。
而一線城市真正核心的板塊和產品,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個。
從邏輯線上,你買這些產品,是完全找不到會買錯的理由。
網上有人說,新政利好這么足,國慶樓市都沒迎來暴漲,證明樓市不行了。
這種觀點,明顯是對房地產的體量,認知不清晰。
作為最大的經濟支柱,房地產就是一輛火車,啟動和制動都需要時間。
回顧過往行情,從利好刺激到市場有反應,普遍也需要半年。
你有實際住房需求,這半年就是給你擇優淘筍用的。
別只會云看盤,在網上看到價格高就懶得去看。
因為沒有筍盤,會把“筍”字貼到自己臉上去。
換位思考,你就算是急賣房的業主,也不會把底價掛到網上,肯定會往高處掛。
萬一有個不識貨的水魚接盤呢,對吧。
但實際擺臺談價,空間往往就出來了,因為你是真得賣。
所以筍盤,很多時候是雙方見面談的時候,才談出來的。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老是把經濟和樓市綁定。
遇上經濟問題,市場情緒悲觀,就把房地產重新搬出來。
那是因為事實上,就是只能通過強刺激,把資產價格拉高,才能救經濟。
因為房地產、經濟、產業這三者,早已形成一個閉環。
地方搞錢建開發區,靠低租金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創業,帶動就業和人口。
而優質產業,能孵化高凈值購買力,就會帶動包括房地產在內的第三產業向上走。
操盤手從中賺到錢,就可以拿去還債。
也就是說,操盤手在企業端吃的虧,會在住宅上補回來。
而買家在住宅上吃的虧,會在高收入和完善配套上補回來。
所以房地產刺激,帶動房價上漲,變相拉動地價上漲,讓土地能抵押的錢變多,政府就能建更多的開發區。
形成一個向上的閉環。
但如果房價和地價,被人為因素打斷,沒法往上漲,甚至向下跌,那土地就沒法出貨。
沒有錢,產業就很難繼續升級。
而產業的衰落,也會拖累就業和經濟。
所以房價跌,無產階級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有人說兜里沒錢,經濟不行,不是放大招就能救起來。
但每年新增的十幾萬億存款,大量M2在金融系統空轉,都表明了一件事:
其實錢還是有的,缺的只是預期。
也有人從住房角度,說大家都有房子了,以后就沒人會買房。
那你想想,你現在有手機用,有衣服穿,有小車開。
以后還換不換新手機,還買不買新衣服,還換不換車?
肯定是會的。
因為想擁有更好的,也就是對更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一種本能。
只是現實中,口紅可以一個月換一支,手機可以一年換一部。
但一年換一輛車,有點難度,主要是錢包有壓力。
把車換成房子,對資金要求更高。
所以整個大行情的到來,還需要經濟的復蘇回暖。
契合樓市新政利好的傳遞,來完成樓市整體的筑底。
可既然通過拉高資產價格來拉經濟,無論理論還是現實基礎,都行得通。
那樓市夜壺,就一定會被拿出來用。
畢竟房地產用了這么多年,雖然有副作用,但副作用是什么已經很清楚。
而要是換一件工具,能有多大用、副作用是什么,都是未知數。
就好像你生病了,現在有兩盒藥,其中一盒副作用寫得很清楚,另一個寫副作用不明,你會選哪一盒?
那現在經濟生病了,作為操盤手,你又會選哪盒藥治?。?/strong>
換位思考,答案就很清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