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鶴洲先生
蔡鶴洲先生的一生,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他出身名門,世代書香,其祖為北宋著名書法家蔡襄。他是蔡襄的第26代世孫,屬金墩房桂馨公“學”字輩。生前為中國美協會員、陜西美協會員,是我國當代最主要的花鳥畫家之一。
蔡鶴洲1911年出生在福建一個貧苦多難的家庭,姊妹眾多,家境貧寒,缺衣少食。由于疾病纏繞,兄弟姊妹八個,只剩下他和哥哥蔡鶴汀、妹妹蔡鶴如。由于貧窮,他只讀了一年書就去幫母親做工。11歲又當了漆器描花的藝徒,每日挑水煮飯,運送漆器。十四歲拜俞鴻冠為師,學畫布景,隨后相繼接些制景、廣告等活來維持生活。十七歲接手俞鴻冠的店鋪,畫布景并兼做一些商業廣告業務。
蔡鶴洲在寫生
其時,因生活所需,蔡鶴洲除堅持畫布景養家糊口之外,也早已開始從事中國畫的研習。他利用業余時間,從事人物、山水、花鳥、仕女及走獸創作。他曾在南京半年,因劇院虧空,雖衣食無憂,但無法供養家中生活。這時,經人介紹,他認識了國民黨主席林森,并為之畫像,獲得賞識。
人生如夢,機遇總是和挫折并行。蔡鶴洲雖然在不斷漂泊中挫折重重,但隨著閱歷的增加,畫藝的提高,加上他天分的聰穎,他將自己對布景的心得總結出新穎的電光布景技術,贏得了許多客戶,年紀輕輕,便名聲大噪,贏來了許多慕名學藝的人。
- 交友廣泛 飲譽畫壇
蔡鶴洲兄弟結伴前往上海,加入上海畫會。以嚴謹的畫風,真誠謙和的個性,交到了許多好友。這時一家畫廊特邀他們兄弟舉辦畫展,畫展上不期迎來了國民黨主席林森,國民黨元老、監察院院長于右任等官員,及上海的社會名流杜月笙、黃金榮等,并被推薦前往南京辦展,沒想到畫展場面火爆,訂畫者眾多,好多幅畫下面疊貼了多張訂單。
從蔡鶴洲先生之子蔡小楓家中現在完好保存的一張1942年在魏氏容園畫人節紀念的一張攝影存照,當可見蔡氏兄弟交游之廣。此照由當時影壇大師郎靜山所攝,金石書畫家錢瘦鐵先生所題,攝入人物二十四人,因年代久遠,現能考證出的有黃賓虹、朱屺瞻、汪亞塵、錢瘦鐵、唐云、吳青霞、應野平、謝稚柳、劉海粟、黃幻吾及蔡鶴汀、蔡鶴洲兄弟等,他們均是當時活躍于上海畫壇的名流。
左起蔡鶴茹、林金秀、胡文虎、蔡鶴汀、蔡鶴洲
其后日本占領租界,鈔票貶值,他們兄弟不斷漂泊返回福州。不久福州淪陷,他們來到南平,并在此舉辦畫展,時有延建司令陳浴新前來捧場,買畫題詞,十分交好。兄弟合作,并為國民黨將領顧祝同畫了幅《馬上平倭圖》。他們的造型能力極好,每幅肖像都精心布景,根據畫主人的形象、性格、職業不同而匠心獨運,以各種生動貼切的背景描繪烘托而相得益彰。
南平戰后不久,福州日寇未退,家中兇信來傳,母親病危,他們兄弟回家治喪之后,一直未再出門。
(左起)區麗莊、陳瑤生、楊清我、林金秀、蔡鶴洲、張寒衫、蔡鶴汀、石魯 (前排)方濟眾 、陳茄詠等在西安
一段時間后,經友人相邀,他們來到香港,認識了張大千先生,張大千對蔡氏兄弟的畫作很感興趣,并謙虛地說:“我的哥哥張善子也好畫虎,可你們兄弟的畫更別具風格。”在香港福建同鄉會長胡文虎的支持下,他們的畫展在香港成功舉辦,并出版了封面由張大千題寫的《蔡鶴汀、蔡鶴洲、林金秀、蔡鶴如畫集》第一輯,扉頁有于右任先生所題的《三峰挺秀》,及孫科、張道藩、高劍父等十八位名家題詞。為答謝胡文虎,他們兄弟合作一幅臥虎肖像,將該造像主人公設于四尺整紙豎幅中央位置,布衣長衫,手捧書冊,頭略抬,面向畫面左側,略有所思狀。用筆亦方亦圓,遒勁有力,襯托出主人公氣定神閑的內在氣質,傳神達意,惟妙惟肖。
蔡鶴汀、蔡鶴洲、蔡鶴如、林金秀畫展
- 蔡氏兄弟和夫人全國巡展
解放后,蔡鶴洲客居長安20年,并與長安畫壇的趙望云、石魯、何海霞、岳松儕、鄭乃珖、康師堯、陳瑤生、葉訪樵、陳止中、楊清我、韓秋巖、張寒杉、方濟眾等諸多畫家相互交流往來,并組建紅蓼畫苑,舉辦培訓班,致力于提高陜西群眾美術的基礎實力。畫會的建立,加強了畫友們之間的情感與繪畫交流的友好氛圍,同時也帶動了他們的創作技藝與熱情。1958年“紅蓼畫苑”與“蓮湖畫會”合并為“百花畫會”,康師堯、韓秋巖、王冰如、葉訪樵、陳謠生、陳止中等人參加,并共同舉辦多次畫展,深受群眾喜愛。
(前排左起)區麗莊、林金秀、王冰如、張寒衫、石魯、葉訪樵、蔡鶴汀;(第二排左起)陳瑤生、韓秋巖、田登五、蔡鶴洲、李梓盛、袁白濤;(第三排左起)鄭乃珖、康師堯、星冠五、何海霞、李西巖、方濟眾、修軍。
工作之余,蔡鶴洲一直堅持國畫創作與研究,畫了大量作品。1960年代初舉辦的蔡氏兄弟、蔡氏夫婦畫展,均是從他們平時畫的上千幅作品中挑選出來的。那時,蔡鶴洲體弱多病,他蝸居在那間狹小的房里,拖著瘦弱的軀體,迸發出的卻是高漲的創作激情與才思。
蔡鶴洲 林金秀 蔡鶴汀 蔡鶴茹和朋友在香港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由美協推薦,蔡氏兄弟和夫人相繼在南京、無錫、上海、杭州、青島、濟南、天津、煙臺、福州、廈門等地和西安舉辦巡回展覽,獲得很大成功。這次巡回畫展是他們一生勤奮創作的一個里程碑。展出過程中,煙臺市國畫研究小組,西安畫家康師堯,劇作家袁多壽,上海畫家陳佩秋,廈門畫家張人希,福州阿蘭、陳老倉及陜西教育家霍松林等先生,都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文章和專題報道,高度贊揚了他們豐富多彩的畫作,以及精湛的創作能力和特有的藝術風格。尤其這次巡回展,是兄弟、夫妻四人聯展,這在中國繪畫史上,則不多見。
蔡鶴洲作品·仲春賦
- 遒勁紅梅 不屈不撓
1966年陜西戲曲研究院搞社教,又逢精簡工作人員,蔡鶴洲因常年有病,不適應北方氣候,一直有回南方工作之意。但隨后的四清運動、社教運動及文化大革命,政治高壓越來越嚴重,涉及面也越來越廣。由此,蔡鶴洲越發小心,但是厄運還是不請自來。他被熟人陷害,以反動學術權威的罪名,被貼大字報、批斗,并住進了牛棚。
蔡鶴洲(前)與蔡鶴汀
從此,不斷的交代、反省、檢查、勞動改造、靠邊站,身心交瘁。直至真相大白,他又能提筆作畫,心中非常慰藉。那時,蔡鶴洲每日從劇院往返至西門外特藝廠約八里多路程,每天步行要一個多小時,可他樂此不疲,留下的白描畫稿不下百余幅,應是他晚年最多的一批珍貴線描稿。其中有一幅七米多長、三米多高的《競艷圖》,創下了至今仍是全國最大的花鳥畫題材之屏風巨作。
1971年,身心交瘁、瘦弱不堪的蔡鶴洲,在苦苦支撐中迎來了宣布他“解放”的日子。他心痛地靠在床頭,翻閱著退還被抄的作品。看著許多短缺的畫幅,痛心不已。政治上的“解放”,他如釋重負,卻又不堪精神遺痛和身體衰弱而再次病倒。他不停地低燒、咳嗽,就診的結果為肺結核。在這種情況下,陜西人民大廈會議廳需要重新布置,前來聯系他作畫,蔡鶴洲還是答應了。他拖著病體,來到人民大廈會議廳,面對墻面,一手執筆,一手捂著胸口,極力壓抑著不停的咳嗽和喘息,因畫幅太大,還得搭著凳子極其艱難地上上下下。但他堅持畫完了這幅《紅梅圖》。這是他生前的一幅絕筆之作,這是否也預示了蔡鶴洲先生在嚴冬面前,如堅挺遒勁的紅梅般不屈不撓,嘔心瀝血地把自己的鮮血滴灑為滿樹的紅梅點點。
1961年10月29日 蔡鶴洲、林金秀夫婦畫展巡回展在上海美術館展覽(兒子蔡小鶴六歲)
在人們印象中,蔡鶴洲總是在不停地作畫,平時待人也很平易謙和。至今許多人提起,都尊稱他為二先生。可惜天不假年,正當他準備在為之苦苦獻身的藝術道路中,作新的探求與躍升之時,卻因經歷了太多的風雨磨難而英年早逝,杳然而去了。
最后彌留的十余天里,蔡鶴洲呼吸困難,已無法臥床睡眠,只能雙手俯身爬坐在床頭桌上,一頭雪白的銀發散亂在頭頂,雙眼困倦無力苦苦支撐著。不久病重不治,鶴駕西歸。時尚健在的何海霞、葉訪譙、李滋渲、王陰桐、韓秋巖、蔡鶴汀等前輩畫家,聯手在悼念蔡鶴洲的挽聯上,用素底手繪青竹秋菊后,在其上揮寫“丹青生活五十年落筆百花齊放,長安寫作廿載一意推陳出新”的挽詞,情真意切地概括總結了蔡鶴洲的藝術人生。
1969年蔡鶴洲在西安大雁塔
- 獨特繪畫技法 影響中國畫壇
回首蔡鶴洲艱難坎坷卻又極不平凡的一生,沒有被重重的磨難而銷蝕掉與命運抗爭的信心,卻在文革中被迫害因病而亡。然而其在艱難坎坷的一生中,癡心藝術,矢志不改,不斷研究,精心揣摩。其畫法早年師法任伯年、吳昌碩,后受嶺南畫派影響,并吸收西畫技法,“集眾長而獨運”,自成家數。他一生勤奮創作,繪畫題材廣泛,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無不涉獵,所繪花鳥草蟲,形象生動,俏麗可愛,雅俗共賞。中年以后,常用極薄皮紙作畫,以色粉點厾花卉,墨色滲化,鮮嫩欲滴,別有一番情趣和效果。
他以融合古今,折衷中外,反映新時代精神、雅俗共賞的新的水墨語言,給當時相對比較固守傳統的陜西畫壇,注入了一股生機勃發的活力。其創作不落俗套,善把水、墨、色融為一體,并在薄如蟬翼的皮宣上,營造出獨有的滋潤朦朧,形成蔡氏獨特的繪畫技法,影響了中國畫壇。這種獨特的表現技法,開辟了花鳥畫創作的一個新境界。蔡鶴洲昆仲從南方畫壇給北方畫壇帶來的新風,影響了一大批長安地域的畫家,為當代中國畫壇,開辟一條蹊徑,從而肇創了蔡氏獨特的繪畫形式,承前啟后,自成一脈。
他的夫人林金秀也是當代最有成就的女性畫家之一。他們與蔡鶴汀、區麗莊共創荻蘆庵畫室,早早就擔負起生活的重擔。在漫長的一生中,他們夫妻相濡以沫,風雨與共,朝夕相處,共研藝事,多次在港、澳、滬、杭、京、廣及東南亞一帶,舉辦夫妻聯展,成就一段佳話。1950年定居西安后,他們更是舉案齊眉,攜手丹青,先后在西安、天津、福州、北京、南京、杭州等地舉辦兄弟畫展、夫婦畫展,并與當地的藝術家們共組紅蓼畫苑,振興長安畫壇。他們的畫風與人品,影響了幾代人,為繁榮新中國的文化藝術建設,培養藝術人才作出了很大貢獻。
在深圳這個中國文化的前沿陣地,蔡鶴洲及林金秀的繪畫藝術,一定會為這美麗的南國,帶來一絲絲溫馨的問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