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材料史
蔣玄佁 著
2023年8月
紙絹古語云:“絹壽八百,紙壽千年。”紙張,承載了中華文明兩千多年發展史。中國最早的紙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自后漢以至魏晉,實已普遍應用紙為書寫之底子。”
顏料中國繪畫應用色彩年代很早。據明楊慎《丹鉛總錄》卷十七第七頁檀色條謂“畫家七十二色……”雖不知本自何處,但亦可見中國繪畫色彩之豐富。
——《中國繪畫材料史》
這兩段對中國古代繪畫用紙和顏料的描述,皆出自上海同濟大學蔣玄佁教授《中國繪畫材料史》一書。
此書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具備學科性質的繪畫材料研究著作,也是蔣玄佁的遺著,時隔近40年再版。
從紙絹到顏料,作者蔣玄佁通過田野實地考察及文獻考證方法,對中國繪畫材料尤其是造紙工藝種類及各種顏料應用梳理考證,解決了前人論述中未解決的問題。書中對紙、絹,與繪畫顏料諸色之品種、原料、產地、制法、用途、歷史發展等,勾稽史料,證之見聞,多所闡述,分類有序,是繪畫材料研究的奠基之作。
青年時期蔣玄佁舊影
蔣玄佁,是研究中國書畫材料方面的專家。
他在20世紀20年代求學于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后留學日本,回國后又從事了考古和古陶瓷的研究,兼功水彩畫和中國畫,新中國成立后,任上海同濟大學建筑系美術教授。
可以說,他既是一個嚴肅、縝密的考證學者,又是一個耽心丹青數十年,勤于筆墨揮灑的畫家。
蔣玄佁在作畫
這樣一位專家,把自己一生對于書畫材料的思考寫成《中國繪畫材料史》一書。從紙絹到顏料,為大家講清書畫材料的秘密。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妙趣橫生的掌故,也有他“勾稽史料,證之見聞”的考證。
目 錄
叢書弁言王立翔
出版說明
《中國繪畫材料史》導讀趙權利
第一章 古代繪畫的底子
第一節 紙
第二節 書畫用紙的歷史研究
第三節 絹
第二章 中國繪畫顏料
第一節 黑色之屬
第二節 白色之屬
第三節 金色之屬
第四節 赤色之屬
第五節 黃色之屬
第六節 青色之屬
第七節 綠色之屬
第八節 膠之屬
蔣玄佁藝事紀年
圖版目錄
自古以來,從帝王天子、文人墨客到普通民眾,皆在追求極致精致的紙張。
造紙工匠們通過不斷對紙張進行加工和改良,方才發明了適合不同創作情景的紙張。書畫家運筆的輕、重、緩、急,用墨的濃、淡、干、濕、焦,皆可通過紙張來呈現。可以說書畫藝術的自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紙張質量的進步。
以下是書中關于紙張的一些有趣思考:
1.
王羲之《蘭亭序》用何種紙書寫?
蘇易簡稱:“羲之永和九年制《蘭亭序》,乘樂興而書,用蠶繭紙、鼠須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翰墨志》中亦認為王羲之在蠶繭紙上書寫了《蘭亭序》。
蔣玄佁之見更具史家風范:
晉代有否此繭紙之創明,即成一問題。如以蠶繭之形狀而言,質厚重,紋理縱橫,晉代制紙術未臻完善,用棉料樹皮制成名貴紙張,形容其外表似繭殼,則有可能性。
晉人寫書,多用麻紙,可知晉代出產麻紙之豐富,繭紙當為麻所制。
龔心釗舊藏晉人繭紙的紙面肌理放大
龔心釗舊藏晉人繭紙在國家文物局紙質文物修復中心檢測時拍攝的局部放大圖
圖為紙面放大100倍后的肌理圖
2.
“硬黃小字臨黃庭”——硬黃紙之貌
硬黃紙,唐代紙名。以樹皮為原料,在麻紙上浸染黃檗汁液,使之呈現天然黃色。
凡麻纖維制造之紙,其質較硬,故硬黃紙與麻紙,實可分可合。
中國以麻纖維造紙為最早。硬黃紙、麻紙,當是佛教昌盛時,采用民間用紙而加工者,所以此種紙張,在六朝佛教發達之際,早經普遍使用,隋、唐僅為改造而已。因此二種紙張,均以黃色為主,故不妨名之曰“宗教用紙”。
傳世舊藏唐代硬黃紙
傳世舊藏唐代硬黃紙局部放大后的紙面肌理
傳世舊藏唐代硬黃紙紙面殘留的蠟漬和滲出的黃檗汁
3.
“君從何處得此紙,純堅瑩膩卷百枚”——誰發明了澄心堂紙
澄心堂紙誕生于南唐時期,素來受到文人學者、書畫家的推崇,獲此紙者如獲至寶。歷代仿制不絕,是書畫專用紙中的上品。相傳為南唐后主李煜所制。
《中國繪畫材料史》則對“澄心堂紙為李煜所制”進行了否定,并梳理此紙的發展歷程:
澄心堂紙實于公元九四二年以前業已制造。
所謂澄心堂紙實南唐皇室用紙,故以宮殿為名。
按其實際,則即為今之宣紙之鼻祖。澄心堂以在金陵地區上的方便,使皖南、贛東之紙,特別加工制造,成為宣紙史上的最高峰。
蔡襄 澄心堂帖(蔡襄所言澄心堂紙尺寸厚薄類此)
4.
董其昌與高麗紙鏡面箋
明代造紙技術漸趨完備,在書畫用紙的選擇上,加工精制的箋紙成為文人墨客的佳選。清代政治家張廷玉稱:
偶讀明人《雜記》曰:“今高麗鏡面箋,中國無及之者。”……今京中所用高麗紙,質雖粗而堅厚異常,遠勝內地者。至高麗鏡面箋,則不可得,惟于董宗伯墨跡中見之。(張廷玉《澄懷園語》卷一)
董其昌《仿黃子久江山秋霽圖》便是在高麗紙鏡面箋上創作而成。董其昌極為贊賞黃公望,對黃氏的作品臨摹不倦,此圖為仿黃公望筆意創作的山水畫精品。
明 董其昌 仿黃子久江山秋霽圖(局部) 高麗紙鏡面箋
5.
水苔能否制成側理紙?
“側理”為紙的一種。側理,亦作“陟厘”。《拾遺記·晉時事》:“南人以海苔為紙,其理縱橫邪側,因以為名。”顧文薦《負暄雜錄·蠻紙》:“苔紙,以水苔為之,名側理紙。”日本學者大村西崖《東洋美術史》論“晉紙”條,便認為側理紙為水苔所造。
蔣玄佁則指出:
日人大村抄襲中國典籍,不加整理研究,實為隨意搬掇而已,均不能成定論。
水苔中并無堅韌之纖維,造紙亦不可能。
側理紙產于南方,已可斷定,同時亦可舉為南方發明用麻制紙。惟據《博物志》所言側理紙之形狀,系“縱橫邪側”,其并非用簾所抄,吾人可下一斷言,當日之側理紙,實為南越原始造紙而加工的貢品,以其紋樣,名之曰側理。其后東南沿海各地均有仿制,仍以枲為原料,而造側理之形式,仍襲用舊名,其后制法改進,側理之名漸隱,以其原料名名之曰麻紙,遂盛行數代。
晉 王珣 伯遠帖(局部)
在中國古代繪畫中,顏料的使用對繪畫產生重要影響,繪畫又促進了顏料的生產與發展。
早先古人使用的礦物顏料,如長沙發現晚周楚國之漆器繪畫,及樂浪彩冢發現后漢明帝永平十二年漆盒上的繪畫,遼陽發現之古墳壁畫等,觀其所施色彩,大都為紅、 黑等單純色。至盛唐時,植物色應用于繪畫。礦物色與植物色的調和使用,使畫面的色彩更為絢爛。及至近代,顏料種類更為復雜,但一部分化學顏料,不及古代天然色彩之能時效持久。
以下是書中關于顏料的一些有趣思考:
1.
麝香、蛋清、豬膽、金箔與制墨
中國自古尚玄,以黑色為正色,書畫中最常應用的重要色彩也是黑色,黑色顏料也最早產生。西周人造墨出現,標志著墨與其他顏料的分離,進入了獨立發展的軌道。
天工開物 燒取松煙
石墨
漢代丸墨
漢代以后制墨方法雖頗有改進,然大致仍屬相同。其原料一般均采松桐油、麻油、青油(桕籽榨成)、菜籽油、石油燃燒后之煙煤。膠的原料,大致是牛膠(一為牛膠,一為黃明膠)、魚膠,亦用鹿膠、馬膠。藥料大概為麝香、榴皮、漆、藤黃、秦皮、雞蛋清、烏頭、蘇木、紫草、紫礦、銀朱、金箔、珠醋、皂角、膽礬、馬鞭草、巴豆、黃連等物。其原料既不同,配合之法亦各不相同,而最后目的,皆為墨黑能持久。
墨法集要 浸油圖
墨法集要 用藥圖
歷代所用黑色之原料總括言之,僅墨石脂、松煙油煙、煤煙三類而已。其終古不脫之功,則在制作之技法及膠與副料的關系。
蔣玄佁在《中國繪畫材料史》中還將制墨時所用到的膠與副料種類制成了一個統計表,全面清晰地展示了膠與副料應用的時代與情形。
書中圖表所示,制墨時,麝香減殺膠臭及煙氣,蛋清則有益墨色、使墨堅固的效果,豬膽可使墨色光彩,金箔也有增光彩的作用。
2.
宋徽宗《竹禽圖》雀睛何以立體似油畫
宋徽宗《竹禽圖卷》是一幅創作時期較晚的小景繪畫,觀眾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圖中物體。描繪了翠竹枝頭一對灰白相間、眼睛炯炯有神的麻雀。此畫題跋中稱贊作者的描繪細致入微,登峰造極:“動植之物,無不曲畫其性,殆若天地生成,非人力所能及;此卷不用描墨粉彩,自質宜為世寶,然蕞爾小禽,蒙圣人所錄,何抑幸耶!”
元代吳興人夏文彥精于畫藝,撰有《圖繪寶鑒》五卷。《圖繪寶鑒》中稱:
(宋)徽宗……尤注意花鳥點睛,多用黑漆,隱然豆許,高出縑素,幾欲活動。
北宋趙佶 竹禽圖 局部
蔣玄佁稱:
此當為宋代應用漆于絹底書畫之明證。漆雖能滲入絹紙底,但亦有脫落可能,且其質地與墨迥然不同。中國書畫上使用漆為顏色,實有古遠之歷史。其取漆作書,竹木簡上尚存有是項遺跡。
3.
中國繪畫又稱“丹青”,
丹青這兩種顏料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中國繪畫又稱“丹青”,丹青這兩種顏料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丹青,是指丹砂和青雘兩種可作顏料的礦物。中國古代繪畫常用朱紅、青色,故稱畫為“丹青”,亦也泛指繪畫藝術。
丹砂(何家村窖藏)
辰砂 (貴州)
中國繪畫,以赤為正,其中以朱之用途為最廣。朱砂系礦物質,不易變色,有大如石片者,畫家皆乳細后用之。
藍銅礦(繪畫界稱為石青)
中國繪畫顏色之青色,名稱頗多,實際僅為礦物青及植物青二種。礦物青計有石青、空青、曾青、扁青、銅青、螺青、青黛七種,植物青計有花青、木藍、松藍、蓼藍、靛花、山藍六種。礦物青無化學變化的危險,植物青雖年久會沖淡,但亦無變化。
如此種種關于書畫用紙和顏料的論述與掌故,在《中國繪畫材料史》中比比皆是。
此次再版,以上海書畫出版社1984年版為底本,平裝出版,四色印刷。書前增加趙權利先生導讀,后附蔣慧詰女士整理“蔣玄佁藝事紀年”,中間正文部分加添相關圖版130幅,配合閱讀。
宣紙作為中國傳統手工紙中品質較高的代表,《中國繪畫材料史》亦對于其產地、原料及制法的考察論證,尤為詳備,較已往的研究有較大推進。特別對當時涇縣制造宣紙之現狀,均來自作者的親身觀察。宣紙產于古宣州,故曰宣紙。今產量最豐處在安徽涇縣。為了使讀者更為直觀地感受宣紙,領略古紙之美,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特為《中國繪畫材料史》專供了2300份“紅星”宣紙樣本(棉料、凈皮、特種凈皮、凈皮仿古宣、凈皮熟宣)作為贈品,以饗讀者。
《中國繪畫材料史》
朵云文庫·學術經典
中國繪畫材料史
蔣玄佁 著
趙權利 導讀
2023年8月
點擊圖片跳轉購買
你可能還喜歡:
民國畫事,專業藝術自媒體,
歡迎各藝術機構,展覽拍賣聯系合作
有任何問題 請掃碼添加畫事君微信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于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評論區,我們來聊聊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