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補遺(一)
復立巡司 坐鎮圩中保城池
重設兵士 駐劄閭里譜汛詩
清雍正九年(1731年),復設撫康巡檢司,建巡檢署于北寮嶺嶺腳,距州城九十里。乾隆十一年(1746年),巡檢胡璉移建于蒲塘圩。嘉慶二十年(1815年),巡檢鄧朝棟請借廉一百九十五兩重修。巡檢署大門三楹,門內左側為書吏房(即巡檢辦公室)。大堂三楹,右側為客廳。二堂三楹,左為竈室(即廚房)。三堂(又稱內衙)三楹,右為書室,左為社倉(即糧倉)。四進三開間方形對稱布局,天井三個,共計廳房十二間,耳房(水腰)未詳。除書吏房、客廳、廚房、書房、糧倉外,還有巡檢、皂隷住房,弓兵房等。大堂,又稱廳事,就是廨署中治事和審理案件的地方。巡檢署又叫司衙,故蒲塘圩又有撫康巡檢司城之稱。巡檢別稱分司、司官。
撫康司除有巡檢一員之外,還有皂隸兩名,弓兵十名,加上胥吏、走使,整個巡檢署人員約二十名,同駐司城(蒲塘圩)內,以保一方安寧。
撫康鄉乃鬱林州最大的鄉,又有潯鬱官道及鄉道縱橫其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僅在蒲塘圩駐兵,很容易顧此失彼,故而在撫康巡司重新設置后,另外又設有三汛,分防戰守兵。一為蒲塘汛,二為北底汛,三為楓木汛。蒲塘汛位于州北九十里龍平堡,乾隆年間分防步戰兵十六名,守兵九名。光緒年間戰守兵二十名 。北底汛,位于州北一百里嶺頭堡,乾隆年間分防步戰兵十名,守兵五名。光緒年間戰守兵十二名。楓木汛,位于州北六十里龍平堡,乾隆年間分防步戰兵十六名,守兵九名。光緒年間守兵十八名。三汛各據要地,保衛閭里。汛地建起汛房,以供士兵駐防。汛地之兵又稱汛弁、汛兵、汛守,主要任務為把住隘口,巡邏防守。撫康鄉分防戰守及弓兵,乾隆年間共計七十五名。光緒年間共計六十名。
為維護社會治安,除三汛一圩之外,還有比汛地小的“塘”,另由民團駐守,守塘之人又稱塘卒。位于清水甲有第二塘、第五塘、第七塘,皆以民團駐之。其它各堡甲因缺乏相關史料,塘之分布與數目已不得而知。(《鬱林州志》《玉林市地名志》---編者注)
編者注:書吏房,是制度運作核心,州縣主要行政部門。皂隸,指衙門里的差役。弓兵,是負責地方巡邏、緝捕之事的兵士,屬巡檢司。戰兵,謂以武力決勝負,從事戰斗的士兵。守兵,指負責守備的士兵。不同時期,兵員的人數也有所不同,到了光緒年間,有所裁減。乾隆年間,蒲塘汛、楓木汛兵員多于北底汛。而到了光緒年間,楓木汛只剩守兵,蒲塘汛與北底汛乃戰守兩者都有,略勝楓木汛一籌。三汛皆位于官道旁,楓木汛,在今賣酒鎮平浪村楓木營。蒲塘汛,在蒲塘圩附近。北底汛,在北市圩附近。
胡璉,浙江紹興人。乾隆四年任。
鄧朝棟,籍貫無考。嘉慶年間任。
清朝前期補遺(二)
撫康士子 協同父老書青史
石山蕭氏 襄助知州復城池
清代,撫康鄉民眾除了在本鄉修筑巡檢司城,還捐資出力修筑了鬱林州城。用實際行動為我們書寫了一段不可遺忘的歷史 。蘇宗經在他撰寫的《重修鬱林州城瑣記》中提到:“州城東北隅,有石碑一塊,高一尺五寸,闊八寸,中鐫龍平堡題。城墻長八丈,至嶺頭堡止,窩鋪一間,乾隆十八年立 。”因此得知,在乾隆十八年(1754年),有過一次城池大修,撫康鄉龍平堡民眾捐資重修的城墻長八丈,包括窩鋪一間。至本鄉嶺頭堡民眾所捐修之處為界,并立碑記之。嶺頭堡民眾所捐修一段有多長,由于碑刻遺失,不得而知。據考證,當時除了捐資以外,官府還會下達任務給各堡堡長、甲長,要求各堡出大小工及磚石木料,方能成事。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知州王彥和倡頭捐款,各屬士民共集銀四萬余兩,大修州城。城基全用青石堆砌,高三四米 。上面再用青磚砌成女墻九百五十四丈,重修城門四個。當時王彥和久聞撫康鄉石山坡富紳蕭孝林之大名,特邀蕭氏協助督修,共襄盛舉!蕭孝林雖遠處北鄉,但欣然以赴。不久,重修告竣,州城復有金湯之固。
編者注:蕭孝林,號春園,石山坡人。清道光五年任鬱林縣丞,主事銜加一級,誥封奉直大夫,敕贈儒林郎,例授修職郎。撫康鄉首富之一,生平好善樂施。捐資修建蒲西下寨石路,潯鬱通州石路,黨州甲登高橋,黨州茶亭,白馬橋,長嘴橋等。協助知州王彥和督修紫泉書院的經義廳、治事廳等。道光年間親手創建蕭紹隆祠,又創建奉直第,民間流傳有蕭春園“石山蕭注完”的歷史典故。(資料來源:肖大全)
清朝時期(五)
馮林二友 起事不成難為首
賴黃雙酋 落草無敵易稱侯
(一)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八月間,撫康鄉本地土馬勒菜馮步懷、山早林獻禎糾集同黨四處搶劫,欲行起事,鄉里集合練勇擊敗之。此役陣亡練勇覃運成、鐘毓簽二名。
注:勒菜,今樂泰 。
(二)
九月,陸川上帝會骨干賴九聯合博白黃文金會眾共五六千人至州南四十里水車江宣傳拜會,意在廣集會眾,合為大隊,共赴金田。知州顧諧庚募勇集練,親自督戰征剿,敗績于蛤母垌。官兵傷亡慘重,福綿團總唐桂攀陣亡。
十月,賴九踞歐樟堡,旋往龍安圩,直趨蒲塘。北流知縣阮正惠率壯五百名會合州壯截擊賴九于蒲塘,中賴九所設埋伏而潰敗。翌日,鬱林、博白、北流三州縣練勇卷土重來,四面環攻,雙方勢均力敵,不分高低。十月十八日,賴九奪路,北上龍平平山村越白馬江,轉趨大洋圩奪下灣船只,揚帆往紫荊山而去。鬱林州壯勇追擊至大洋圩新安村,傷亡數十人。
編者注:賴九(?---1867),太平天國奏 王。又名賴世國、賴世就,綽號漚鐵九、鐵貓九,陸川古城鄉陸因村人。驍勇善戰,有謀略。
黃文金(1832---1864),別名黃老虎,太平天國堵王。廣西博白文地人。屢立戰功,有勇有謀。
(三)
十一月,貴縣馬莫十一、張亞珍糾黨由大洋竄至北底圩滋擾。(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