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一共3671字4圖,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好久沒來聊游戲話題了,正好前兩天看到一個我非常喜歡的時政博主在聊《原神》,用男女敘事搶奪消費的觀點來解釋現在的節奏。
聊得挺有意思的,但從專業行業角度來講,我個人是覺得——確實想多了。
其實事情沒這么復雜,也暫時提升不到男女對立爭奪話語權的地步,更不會因為《原神》多出女角色就有可能讓游戲被迫關閉。
畢竟國內比《原神》更加“媚男”,幾乎全是女性角色,甚至穿的還少的二次元游戲多得是,比如《碧藍航線》。
這些游戲都沒啥事,你說《原神》這樣一個能創造大量地方財政收入,還是國家背書的沖出海外的“文化產品”,到底是保它還是保某些人的舉報?這個其實很容易想得到。
我經常翻看大量的玩家留言和推測,很多也喜歡用當前劇情團隊逼走的前團隊,甚至內部有很多“小仙女”策劃,最終導致了游戲劇情越來越爛,來解釋當下遇到的問題。
但剛好國慶期間我也有空,就把最新的楓丹劇情游玩了一遍,包括很多人甚至我自己不太喜歡的“黑絲小男孩”林尼的獨立劇情。
拋開男女敘事的有色眼鏡外,說句實話我覺得楓丹的主線劇情以及獨立劇情,不管是表現質量還是劇情內核來說,我都覺得還不錯。
當然作為一個“二次元”男孩,我肯定更加支持《原神》多出一些漂亮女角色,比如我喜歡的那個博主就說到了,其實林尼三兄妹,完全是可以做成三姐妹的模版。
這個模板就是已經經過大量驗證的,比如我們這一代人比較耳熟能詳的《貓眼三姐妹》,如果用這一套來制作的話,《原神》的流水肯定會更高。
這個推測肯定是正確的,包括現在水龍王那維萊特如果是女性,和水神組一個高冷姐姐加笨蛋妹妹的組合,同樣能形成商業上的極大成功。
為什么我們普通玩家都能想到的問題,項目組想不到?
拋開所有的不可能,最終結論其實只有一個,也是我看到有人在外網爆料過的——這一切其實都是《原神》管理層故意的,目的就是吸引女性受眾。
這個說法其實才是唯一的可能性,因為很多不是從業者的玩家,不太了解一點,認為劇情和出角色的方向主要由劇情組決定,其實并不是。
對于一款商業成熟的游戲來說,角色和劇情就代表著這款游戲的收益,甚至代表著整個項目組人員每個人的年終獎,這并不是一個可以單純由劇情策劃就決定的東西。
理論上來說,這種對收益有較大影響的內容,一定是各個不同組的領導以及最大領導共同決定出來的,最終也只能是統籌的制作人進行拍板,并對后續結果負責。
否則這就不符合一個正常運營管理下的流程,米哈游這么大個公司,就算有各種內部擴招帶來的問題,也不可能犯這樣的低級流程錯誤
所以你要說單純什么劇情組內部有“小仙女”,就喜好男性角色所以就多出,甚至故意做得很強,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然后我們就要一起思考,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原神》整個管理層都一致同意要更多的推女性向內容呢?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用戶增長。
游戲行業的發行中有一個名詞,叫做“洗用戶”,說簡單點就是用買量的方式讓用戶觸達游戲,最終根據游戲的品質決定這其中又有多少人能留下來。
一般一款新游戲上線后,根據他的產品定位,能很精準的去投放廣告,讓最核心的用戶能觸達,這就是第一波買量。
對于《原神》這款游戲來說,很顯然,它的核心受眾就是二次元群體,所以你可以看到最初的游戲內容設計上,確實有很多照顧這部分群體的內容。
比如劇情中和玩家的互動,以及角色的服飾多多少少帶點“顏色”,這也是至今很多玩家還在懷念開服角色的原因。
但二次元群體的數量是有限的,經歷了一年的投放,以及《原神》本身也形成了較大的口碑,在圈內人盡可知,你就算不玩肯定也知道。
到這個階段也就代表著最核心的二次元群體基本上洗完了,而游戲還是會尋求繼續用戶增長的,于是另一批用戶就進來了——泛二次元群體。
當然我不是說這兩波群體完全分隔開的,其實不會有這么精確,但在后續的買量中肯定就要重點考慮這部分泛用戶的喜好。
比如本來二次元核心玩家是不太喜歡PVP的,也并不喜歡數值上對抗,但泛用戶不一定,所以后來《原神》在深境螺旋闖關的強度上也一直在下功夫。
但問題是泛用戶也是有限的,基本上這部分玩家在2.4版本,也就是出《神女劈觀》的版本達到了吸量頂峰。
那個時候《原神》確實是出圈了,基本互聯網上每天都是談論它的,同時戲曲相關內容帶來的文化傳播方向上的討論也非常火爆,這波吸引了很多泛用戶。
然后《原神》就遇到了后繼無力的尷尬,經過了2年多的洗量,基本上國內二次元核心群體和泛用戶群體都進來一遍了,那游戲后續該如何進行增長?
于是管理層才只能考慮另一個方向——女性。
其實最近幾年游戲行業女性向游戲挺多的,頭部的幾個游戲也非常賺錢,可以說只要游戲做得好,女性在游戲中的付費能力肯定是可以挖掘出來的。
這一點包括米哈游自身也有女性向游戲在運營,他們肯定更加清楚。
所以現在要尋找下一個用戶群體進入游戲,那就必須要迎合這部分玩家的需求。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問兩個問題了:
為什么《原神》一定非要新的用戶增長呢,不能守著當前這部分用戶賺錢嗎?
到底是什么,讓《原神》管理層下定決定要走“女性向”的路?
我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原神》能不能守住當前的用戶,吃老本?
答案是:不能!
原因就在于《原神》這款游戲的商業付費上,核心是以用戶為角色買單來進行的,我之前的文章曾經算過,《原神》當前付費深度的極限就在40W左右。
別看上去高,這個和其他手游付費深度近乎無限比起來其實非常少,而且《原神》作為二次元單機游戲,沒有競爭也沒有社交,很少有玩家能付費這么高。
絕大多數玩家只需要擁有自己最喜歡的幾個或者某些角色其實就可以了。
這就意味著就算《原神》能一直守住當前的玩家群體,那它的收益也一定會越來越少,因為并不是所有玩家都需要抽新角色。
而且由于角色塑造越到后期越難,更大的可能是后期的角色普遍會比初期角色更難吸引玩家。
所以《原神》這套付費和運營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源源不斷的新玩家加入進來,這樣才能保持住高的收益。
對此如果還想要更細致了解一下《原神》付費商業上的問題的小伙伴,可以看我寫的另一篇文章《〈原神〉抽卡,為什么這么貴?》。
那第二個問題,是什么讓管理層下定了決定呢?
正常運營邏輯來說,當要做出一個戰略級別的商業決策,肯定不是某個人一拍腦門決定的,它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來判斷其收益性價比。
而這個數據支撐,我看到有玩家其實已經猜到了,就是鐘離和萬葉兩個角色的付費數據。
道理其實很簡單,鐘離和萬葉都是游戲中人氣非常高的男性角色,基本上是男女通吃,而且至今被大家推薦為幾乎必抽的角色,甚至出現過萬葉第一次復刻直接刷爆流水的奇跡。
種種的數據說明了兩件事:
1、 男性角色(鐘離),只要劇情塑造到位,有一定強度,那不管是男性玩家還是女性玩家都非常樂意買單
2、 男性角色(萬葉),只要強度到位,有一定劇情塑造,那不管是男性玩家還是女性玩家也都非常樂意買單
最終就指向了一件事,反正男性角色有一定強度和劇情塑造的情況下,其實大家都愿意買單,那如果是這樣的話,多出一些男性角色這不就可以吸引更多女性用戶進入了嗎?
于是后面發生的事情我想很多人就已經知道了,3.0后半段劇情大部分玩家不買賬,同時也很久沒有出限定女性角色(草神除外),就算出大家很喜愛的(迪希雅)強度又差。
最后造成的結果就是《原神》不僅沒有迎來大規模的用戶增長,同時還引起了原本基本盤,也就是二次元核心用戶和泛用戶的不滿,最終用戶數量以及流水都受到極大的影響。
但我們反過頭來看,《原神》管理層的戰略是錯的嗎?其實并不是,我上文也說了,《原神》這個游戲必須要保持新用戶的進入,才能保持高收益。
所以吸引女性用戶進入,這個戰略級別的運營策略肯定是沒錯的,包括以往的數據也表明這樣做不會帶來較差的結果。
只不過在操作過程中,我個人認為其實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個就是過于相信數據,但實際沒有把數據相關影響因子明確出來。說白了,鐘離和萬葉的高人氣高收益,本質建立在合理的劇情節奏中才能形成。
一個帶有“中國”元素加成,一個又是“萬花叢中一點綠”,在大量女性角色中穿插的點綴。
而一旦要制作超過這個比例的“女性向”劇情內容,就可能會引起基本盤的不滿,這部分內容沒有經歷詳細的推導。
另一個錯誤其實就是步子跨得太大了,基本上在整個須彌版本的后半段開始,有太多過于明顯的“女性向”內容,比如艾爾海森和卡維之間的“賣腐”嫌疑。
這種比較明示的內容確實讓二次元核心粉絲們大呼受不了,以至于現在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原神》已經有了Gayshit(男同狗屎,用原神名Genshin演變而來)的稱號。
其實步子小一點,一點點增加,而不是一口氣且又很明確地表現出“女性向”內容,我認為也不一定會有如此大的問題。
最后,同樣用行業專業的角度來看待《原神》未來的運營,我相信他們在未來肯定會做出一些改變來挽回自己的基本盤,因為一個成熟的商業公司,永遠都會以數據為導向。
既然經過了大半年的驗證,證明當前的運營策略有問題,那肯定會做出一定的調整,只不過這個調整對于這種體量的內容游戲來說,可能還需要時間來見證。
我是Marx乖巧,為您送上游戲行業的思考。
如果您覺得寫得還行的話,那就請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