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日美國空軍發布更新版“空軍理論出版物3-04 海戰行動”(Air Force Doctrine Publication 3-04, Countersea Operations)
對海作戰:美國的海外貿易主要依賴于世界各區域的海上航道,通過維持海外軍事存在保障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穩定性,并依此形成了遠海大批量兵力投送能力,從而推動由海向陸的投射能力。空中作戰力量是實現快速前沿部署的關鍵,海上力量則用于延長、維持前沿存在。
美國空軍的海上作戰能力滿足了國防部關于空軍力量打擊敵方空中、水面、水下目標、減少己方威脅,以及確保海上航行安全和機動性的需要。美國空軍除了保障己方和盟友的海上航道自由進出,還要通過破壞、干擾、延遲等手段消除威脅,限制對手行動自由,掌握海上作戰優勢、主導海上行動。
隨著同等對手的出現,如何擊敗敵方海軍,保持海上力量投射及突擊上陸能力成為關注焦點。空中力量的參與提供了快速、靈活、機動的行動能力。通過自身優勢擴展威懾范圍,與水面、水下平臺配合,在奪取制海權中發揮重要作用。
對海作戰可通過多種形式與各級聯合部隊指揮官(JFC)組織實施行動,具備嵌入大作戰單位協同行動,或以小組為單位單獨行動的綜合能力。
行動初期支持建立軍事駐地:
1、阻止對手使用相關區域及其所包含的設施,或以此作為誘餌誘導敵人行動;
2、威懾行動、阻止戰爭或武裝沖突,支持行政當局穩定局勢;
3、防止海上通信中斷和對美國資產、利益的攻擊;
4、實現海上作戰戰略目標。
美國海軍認為,想贏得海上聯合作戰的勝利必須熟悉“反潛作戰”。美國海軍(USN)、美國海軍陸戰隊(USMC)和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是在海上開展軍事行動的主要力量,美國需要他們的綜合能力保障自身利益。遠征打擊群(ESG)、航母打擊群(CSG)、水面行動群(SAG)代表可靠的海上力量,是用于提升國際事務影響力、威懾對手、促使相關區域穩定的能力。
通過長期前沿存在縮短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時間,提升作戰行動的機動性。在武裝沖突期間,從海上及時投射滿足任務需要的作戰力量對于實現聯合司令部的行動目的至關重要。為此,美國海軍生成了五項持久作戰能力,分別為:海上控制(Sea Control)、兵力投送(Power Projection)、威懾(Deterrence)、海上安全(Maritime Security)、海運(Sealift)。
海上控制(Sea Control)是指在特定時間、特定區域為實現己方目標劃定的自由行動區域,拒絕并限制敵方使用的狀態。制海權可使海軍在有效作戰半徑內消除陸上威脅。海上行動的自由為向敵岸灘投送兵力創造了條件。隨后,通過與其他軍兵種聯合行動搶占并建立灘頭陣地。
兵力投送(Power Projection)美國海軍提供了一種繞過外交、地理準入的手段,他將不再依賴固定的港口、機場實現力量投送,實施過程中要持續伴隨進攻性軍事行動,破壞對手“后勤保障體系”并減少接觸時間。
威懾力(Deterrence)是指有意愿和能力給對手制造致命打擊,并扭轉局勢,要使對手清楚的了解到這種風險,從而終止危險行動等行為,核打擊能力依舊是威懾的基石。
海上安全(Maritime Security)包括對海上資產、海洋權益的維護;打擊海上恐怖主義、跨國犯罪、非法海上移民;開展海上安全行動、建立海上安全合作機制;共享海上態勢感知信息、開展海上攔截等海事安全行動。
海運(Sealift)海運包括支持美國和多國部隊軍事物資的海上運輸,軍事海運是美國全球武裝力量行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平時會提供必要的海事服務。海上物流為大規模的軍事部署、增援、裝卸補給提供了有力支持。回看歷史,戰爭期間的海上物流承擔了90%至95%的作戰保障工作,這部分主要依賴于安全的港口基礎設施。
美國?海軍編制:
美國海軍(USN)、美國海軍陸戰隊(USMC)、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的特點是能根據任務特點靈活抽組。1963年12月,根據海軍陸戰隊第3120.3號命令正式成立的“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MAGTF)”已經成為美海軍陸戰隊在整個軍事行動范圍內執行任務的主要框架。
根據任務和規模的不同,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MAGTF)可分為海上遠征軍(MEF)、海上遠征旅(MEB)和海上遠征部(MEU)、陸戰隊專用空地特遣部隊(SPMAGTF)四類。每個級別的任務部隊均有指揮要素(CE)、地面作戰要素(GCE)、空中作戰要素(ACE)和后勤作戰要素(LCE)構成。組織實施行動靈活,綜合能力強。可執行遠征兩棲作戰、向盟國提供所需支持、威懾潛在對手、應對突發沖突等任務。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MAGTF)包括指揮、地面、航空和后勤等四個戰斗單元;這個兵種合成部隊的部署和使用全過程都是在1名指揮官的領導下完成。
艦隊是最高戰術梯隊,指揮官會根據任務預先完成戰術編組,這些編隊可以保持在艦隊級別,也可以特遣部隊(TF)、特遣群(TG)、特遣分隊(TU)或特遣作戰單元(TE)等進行與任務相匹配的力量編組。
海戰區:空戰、防空反導。海軍的一體化防空反導(AMD)涉及的是“協同交戰能力”,包括了對空天、水面艦以及艦隊陸戰隊部隊(Fleet Marine Force)等諸軍兵種傳感器的協同,旨在獲得制空權、制海權。遠征作戰(Expeditionary warfare)是向敵方的臨近水域投射作戰力量完成特定任務,如兩棲作戰、海軍特種作戰、海上制定區域卸載、沿海作戰、安裝爆炸物、拆除引爆裝置以及遠征前進基地作戰。“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是一個面向未來的作戰概,它與“分布式海上作戰”都是美國海軍為應對大國對抗,突破對手A2/AD能力推動的兩個新核心作戰概念。
信息環境下的戰爭:美國海軍(USN)、美國海軍陸戰隊(USMC)、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正在推進并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以提升作戰效能。
進攻作戰:海軍通過空中平臺、水面艦、潛艇和艦隊陸戰兵力(FMF包括航空兵)進行致命或非致命性對地攻擊。
水面作戰:最常見的海戰模式,如擊沉對方艦艇,行動過程中可運用聯合火力。
深海作戰:反潛艇、反水雷作戰等,控制深海重要作戰區域的行動。
美國海、空軍聯合作戰會出現的軍事術語(主要是對相似或同義詞的解釋,避免實操時出現錯誤):空戰與防空:美國海軍將“空戰”解釋為對大氣層中敵方導彈、各類空中平臺的攔截和摧毀,包括使其喪失作戰能力。武器系統包括,戰機、轟炸機 、艦艇高射炮、地空導彈、空空彈、巡航彈、定向能武器、電磁干擾,達到最大限度削弱敵人獲得制空權的目的。
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飛行員會根據聯合術語來定義,如對進攻性制空(OCA)、防御性制空(DCA)、防空壓制(SEAD)的定義,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將這些行動全部都算在“防空和導彈防御(AMD)”或“空戰”一類。理論上“防空和導彈防御(AMD)”或“空戰”的要素是相似的,在美國空軍作戰條令、聯合作戰條令里僅是將這種行動定義為“防空”…
對海作戰中的空軍任務:由于其固有的進攻性質、精度、速度、射程和靈活性,空中力量在海上作戰時具有明顯優勢。因此,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擁有強大的艦載空中力量,使海上行動能夠達到較高的戰術效果,更好的支持聯合部隊指揮官(JFC)達成作戰目標。空軍還可通過延伸覆蓋范圍為海軍行動提供額外保護,并進行ISR等工作,提升超視距先期打擊能力。如對敵人陸基防空系統、岸防系統、反導系統的打擊。
海上監視偵查:通過戰場態勢感知數據對作戰域進行準確評估,通過掌握的戰場情報進行及時有效的戰術調整,提高打擊效率。情報、監視、偵察工作應圍繞要打擊的目標展開,如收集目標的位置、類型、優先級、穿越時的交戰規則(ROE)等。行動可能涉及多國、諸軍兵種和相關機構。執行ISR任務前應由聯合全域作戰中的空中作戰中心(AOC)聯絡官(LNO)或其他相關人員進行必要協調。
聯合全域作戰空中作戰中心(AOC)主要由一名指揮官、戰略處、作戰計劃處、作戰行動處、ISR處、空中機動處和多個支援團隊構成。其職能包括:制定空中分部戰略等必要的規劃;執行每日空中分部作戰任務、任務評估、計劃和執行ISR任務。空中作戰中心不單獨運行,通常輔助于更高部門的作戰中心、其它軍兵種分部、下屬空軍部隊和地理空中作戰中心。
美國空軍在作戰海、空域進行ISR工作帶來的優勢包括快速響應、廣域覆蓋、 持續主被動監視、跟蹤識別; 引導打擊、時時預警、快速準確提供戰損評估等。聯合部隊空中作戰指揮官(JFACC)必須與聯合部隊海上作戰指揮官(JFMCC)加強協調,聯合部隊指揮官須為職能組成部隊指揮官明確可分派任務的部隊和軍事能,以及職能組成部隊指揮官行使的指揮關系。通常,兼任軍種組成部隊指揮官的職能組成部隊指揮官對本軍種的部隊行使作戰控制權(OPCON),對其它軍種的部隊行使戰術控制權(TACON),同時對本軍種部隊行使軍種組成部隊指揮官的相應職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