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烏托邦》(又譯《烏托邦浩劫》)改編自韓國人氣網漫《愉快的被孤立》Part2《愉快的鄰居》。
故事以災難后變為一片廢墟的首爾城市為背景,講述唯一沒有倒塌的“皇宮公寓”大樓中的住戶們,與來公寓避難的外來者之間的人性斗爭,是一部聚焦人性善惡與階級矛盾的黑色科幻電影。此片將代表韓國電影角逐明年的奧斯卡。
8月我偶然在香港的電影院里看了這部電影,兩個多小時期間連一次手機也沒看過,完全專注地投入了電影。
可能是有影院大銀幕視聽效果加持,我覺得這部電影的完成度非常高,我很喜歡!
導演的鏡頭語言十分有巧思,故事內核則是類似《寄生蟲》那類講人性和階級的,是韓國電影最擅長的類型,節奏把握得也很精準、點題也夠直白明晰,最出彩的部分是主人公亦正亦邪的形象在李秉憲如有神助的演技下散發出人性的幽光。
那時就想著等出了資源一定要寫影評,主要是鏡頭語言需要配圖,終于等到最近這部出來了,豆瓣評分也很開分——6.4,看到嚇了一跳,然后翻了翻評論都在說女主圣母······好吧,我仿佛和大家看了不同的電影~
但是不管評分,我還是決定按計劃寫影評來好好夸夸這部電影的閃光點,尤其是導演的鏡頭語言,有幾個場景實在是很有味道。
(以下分析含有劇透,介意的話建議可以先去看電影~)
金永卓作為皇宮公寓“代表”逐漸如魚得水,不僅展現出領導能力、還深得民心,在他的帶領下趕走了外來者,也尋找到了更多的補給品,住戶們迎來了歡聚的場景,代表開始熱唱。
畫面一改冰冷的灰黑色調,呈現出溫馨的暖黃色。然而鏡頭一轉,回溯到他第一次來皇宮公寓,我們發現,代表是冒牌的金永卓,他是來找金永卓討債的,結果憤怒之下殘忍地殺了金永卓,殺人后他癱坐在真正的金永卓家中,這一段的暖光色調更像是一種末日余暉。
同樣的色調銜接了兩個截然相反情緒的場景——狂歡與殺人,利用顛倒蒙太奇的手法,給人反轉與沖擊感,也讓冒牌金永卓熱唱的場景變得更加具有諷刺意味。
“殺人回憶”結束后再轉回熱唱的代表的臉,一個拉鏡頭,從臉部特寫逐漸拉遠,歌詞“空無一人的、你冷清的公寓”相呼應,鏡頭拉遠使人物處于孤立狀態,背景中大家都在歡樂地跳舞,而他的表情透出悲涼,氛圍由熱變冷、由溫馨歡樂變得陰森可怖。
接著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大家跳舞的影子映在公寓墻面上。影子本身就有著幻象、非實質的含義在,加上前面剛回憶了代表殺人,簇擁著代表舞蹈的人們,給人一種群魔亂舞的恐怖感。
在大遠景鏡頭下,鋼筋混凝土廢墟中小小的橙黃色火光,正是住戶們的烏托邦。
我認為這一幕正是本片的精髓——混凝土烏托邦的幻象隱喻。
另外一個很喜歡的鏡頭是代表讓民成帶隊搜查窩藏外來者的家,他們把外來者叫做“蟑螂”,民成負責把窩藏“蟑螂”清除完畢后在那家大門涂上紅色油漆。
這個鏡頭妙在紅色油漆刷過門上的貓眼,就像一只正在流血的眼睛。油漆流下來的畫面,與代表的臉疊化,則是殺人兇手的隱喻。
代表雖然沒有下令直接殺掉幫助外來者的住戶,也沒有把外來者抓來殺掉,但是這種涂紅油漆做記號示眾,屬于嚴重侮辱他人尊嚴的行為,與殺人無異。而他也確實把人逼到跳樓了。
就算是末日,人也有該守住的良知和道德底線。
從這個意義上,女主明華一直都態度明確,她善良、是非分明、同理心強、關鍵時刻敢于站出來說話,而且職業是護士自然地把救人擺在首位(不知怎么就被罵圣母了······)
所以最后活下來,也會繼續活下去的人是她,明華身上所代表的那些善意、美好的品質,是電影留下的希望之光——劫后余生,太陽重新升起來,如果能活著,就那樣,活下去。
最后收留明華的“顛倒屋”設計也很有趣,即使不像皇宮公寓一樣矗立著,即使在倒塌的房子里一樣能夠生活,如果人們足夠樂觀,還能向新住客炫耀一句“頂高不錯吧”。
不必去追求或維護所謂的烏托邦,烏托邦只是一種美好的幻想,有時越是維護,倒塌的時候可能越是慘烈。
電影的結局我也很喜歡,當外面的人問起從皇宮公寓出逃的明華,傳聞皇宮公寓會吃人是真的嗎?明華回答他們只是一群普通人。
吃人當然是假的,“吃人”卻是真的。
“吃人”是一群普通人生活的世界也很常見的事,因為是普通人。
電影很聰明的一點是沒有把人物描寫得很極端,卻在一群普通人中描繪了極端的人性。
什么是很極端的人物呢?例如一個十惡不赦的反派壞蛋、反社會人格連環殺人魔,這里沒有這種人。
當然,代表殺了人,藏尸并取代了金永卓,這是這個人物的黑暗面,但不可否認他為了皇宮公寓的住戶們做出了貢獻,一開始英勇滅火、后面帶領大家外出覓食。
正是這些多面的、復雜的東西讓這個人物更具悲劇性了——他才是真正的“蟑螂”,可是他把自己當成了真正的公寓住戶。他拼勁全力為了守護這個根本不屬于他的公寓。
最后,他死也要死在他自認為的家里。
外來者把公寓當成了自己真正的家并死在了里面;而原本的住戶民成卻逃離了自己家,最終死在了外面。兩人的死也是一組諷刺的對照。
想起兩人關于家庭的對話,不忍唏噓。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個真正的烏托邦般的理想境地啊。在末日背景下這番言論更顯諷刺了。
最后,讓我們重新再看一次電影的開頭吧!
“我化為一個小點,站在巨大的混凝土結構公寓群眾,驟然感到孤獨。公寓理應是便利的健康生活安樂窩,因而能讓我們把一切都交付于它······”
如果說公寓是寄托著人們美好生活向往的烏托邦,那只是一種幻象,會隨著一場地震,不,會隨著任何一場災難而在頃刻之間倒塌的。
我認為這部電影的主旨最終指向的是,人們真正該守護的并不是這個充滿了幻象隱喻的混凝土烏托邦,而是善意、良知、愛、希望······沒錯,就是那些看起來沒用的、被輕視的東西,卻是堅固的、不會倒塌的,支撐著人們在這個愈發糟糕的世界中活下去的根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