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杜月笙的門徒,有兩個人繞不過去,一個是杜公館的管家萬墨林,另一個就是杜月笙的同科兄弟,位居小八股之首的顧嘉棠。
有朋友私信老黑,叫講講顧嘉棠。
顧嘉棠很早以前就跟杜月笙一起闖江湖、打天下,杜家人認為他們是同科兄弟。顧嘉棠對杜月笙很忠誠,很多時候都以杜月笙頭號保鏢的面目出現在各種江湖場合,鎮場子。
許多江湖人物,都有致命的缺點,但花匠出身,沒文化的顧嘉棠卻是個例外。他沒有吃喝嫖賭的惡習,也不揮霍,很能攢錢,掙家業,幾十年來一直很穩當。
杜月笙在杜美路上有一座公館,現在是上海東湖賓館。這座杜公館的旁邊就是金廷蓀、顧嘉棠的公館,金廷蓀在隔壁,對面就是顧嘉棠,朱如山也住在不遠的地方。顧嘉棠的公館后來變成了一個餐廳,他們自稱是杜公館,經營“杜家菜”,有一個時期生意很好。不知道內情的,以為那就是杜公館,知道淵源的,也不戳穿,都暗自欽佩這一段江湖情義。
1949年之后,杜月笙的門徒命運多舛,像葉焯山、馬祥生,因為不愿離開上海灘,最后都因為曾經做過惡被槍斃了。在那樣一個命運抉擇的關頭,最聽、最信杜月笙的就是顧嘉棠,杜月笙去哪里,他跟去哪里。據杜家人回憶,離開上海灘之前,顧嘉棠曾反復跟葉焯山、馬祥生講,要聽月笙哥的話,一起離開,但他們覺得不至于,舍不得走,最后就成了那樣。
在香港逃難那幾年,顧嘉棠也曾遭遇過劫難,因為不愿坐吃山空,掙錢心切,最后在豬鬃生意上賠了個血本無歸。這是他為數不多不聽杜月笙話的時候,但這個人還是不簡單,用現在時髦的話講,很有些“大力出奇跡”的味道。
顧嘉棠沒有什么本事,但心狠手辣,身上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力氣。做豬鬃生意虧慘之后,他糾集一幫亡命之徒,鋌而走險,持槍劫持客輪,然后以“起義”為名義向臺灣有關部門索要賞錢。
起初,杜月笙都為他捏了一把汗,結果他居然把這惡事干成,東山再起了。
據杜月笙的秘書胡敘五講,在杜月笙病逝之后,顧嘉棠曾有過小人之舉。說是他為了分點好處費,昧著良心給杜門中忘恩負義的小人徐懋棠做偽證,說杜月笙生前欠了徐懋棠十五萬港幣。
但奇怪的是,杜家后人卻從來沒有提及這件事,在他們眼中,顧嘉棠始終是有情有義的顧家伯伯。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
這中間,恐怕有什么誤會。
顧嘉棠也許不至于這么卑鄙。
杜月笙的小兒子杜維善對顧嘉棠的印象極好。
在其口述歷史中,杜維善曾這樣講述顧家伯伯——
顧家伯伯出來很早,我(杜維善)就是跟著顧太太乘坐一起同一架飛機離開的上海。
父親(杜月笙去世)的時候,顧家伯伯就在旁邊,他也是我父親五個遺囑執行人之一。到了臺灣之后,也是顧家伯伯幫助我母親(姚玉蘭)找到了住房,我們的房子就在顧家的斜對面。
每天早晨,顧家伯伯都要到我母親這里來,打一聲招呼,問聲早安,然后再去做他的事情。有空的時候,我常常和顧家伯伯一起聊天,他給我講述我父親過去的事情,有些時候會談到幫里的規矩。
據杜維善講,在臺灣,顧嘉棠還是很有江湖影響力,他還在收學生。那個時候,別人愿意做他的學生,拜他為老頭子,就說明他有一些讓人佩服的地方,可以服人。
有一次,治安單位找上門來,要求顧嘉棠不要再招收學生了。
顧嘉棠很硬氣地回答,我收學生不是做犯法的事情,我為什么就不能收學生呢?
另外有一件事,也能說明顧嘉棠還是江湖大佬。
臺北那時候只有一個殯儀館,就是他開的,在臺北開殯儀館是要有背景的,治安部門對顧嘉棠也是畏懼三分,拿他沒有辦法。
杜月笙一生有五個太太,顧嘉棠有兩個太太,而且是姐妹倆。
在顧家,一家人的排序很有意思,很有江湖的味道,他們是按照一三五排的,大老板是一,當然是顧嘉棠了,大太太是三老板,二太太是五老板。
為什么只有一三五沒有二四六呢?
這是按照老江湖的說法來的。二四六,沒有一,就是沒有頭;一三五有一,就是有頭,所以顧家選擇一三五,而不是二四六。
顧家人,在家里在外面都這么叫,大老板、三老板和五老板。他的兩個太太一人生一個,一男一女。兒子叫龍生,是大太太生的,后來娶了上海灘有名的銀行家陳光甫的女兒,去了美國。女兒是二太太生的,后來一直生活在臺灣,很孝順。
在老江湖看來,顧嘉棠的命算好的。
晚年的時候,有一次去澡堂洗澡,洗完澡之后,突然中風,很快人就沒有了,一點罪沒遭。
走得很江湖,仿佛是一拳打出去,就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