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來一套組合裝機方案,機箱來自幾何未來的M2,主板來自ROG STRIX Z790-I,顯卡則是影馳的金屬大師4090,使用ITX主板和ATX電源的組合方式來呈現幾何未來M2的可玩性,這種組合方式在幾何未來M2上我目前還沒看到有多少玩家裝過,索性就來做一期。
這套配置可玩性非常高,但是如果采用我這樣的高階40系旗艦顯卡+ATX電源+ITX主板,有且僅有一種安裝方式。
如果要問我對這套配置的建議,那還是盡量不要選擇比4090金屬大師更厚的40系旗艦顯卡了,另外如果想水冷頭的logo正確朝向,可以選擇機箱倒置(幾何未來M2支持上下對調)或者更換為幾何未來的小愛斯基摩冰屋這種可以調整冷頭頂蓋的水冷。
配置表:
CPU: Intel i7-13600KF
主板: ROG STRIX Z790-I GAMING WIFI
顯卡: 影馳金屬大師4090 OC
內存: 宏碁掠奪者 Hermes冰刃7600 16GB x 2
固態: WD_Black SN850X 2T
機箱: 幾何未來Model2 The Ark 方舟
電源: 追風者AMP GH白色1000W白金全模
散熱: 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360冷排 瓷釉白
桌搭展示&整機細節
這次裝機屬于較大體積的裝機方案,圖中出現對比的顯示器為32英寸,上了顯示器支架,可以看到M2的體積并不算小巧,不過設計上很討喜,這也是一家有想法的機箱品牌。
主機不區分擺放方向,不過物理意義上的主板正對面剛好是三個主風扇位置,RGB光線可以通過Mesh面板透出來,當然也可以顯卡或者水冷面朝前。
高角度俯瞰,頂部還有一圈RGB燈光,主電源位于中間區域,全身為Mesh網板,散熱性不錯。
斜向45度角度,因為Mesh的高透性,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風道走向,風扇全部正裝出風對溫度幾乎沒有影響。
側面如果更換為帶RGB的顯卡,觀賞性也會挺不錯的。
臥式放到擺放也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因為機身兩側重量的不一致,會導致擺放的時候左右有傾斜,需要增加一個支持點。
臥式擺放更符合我的審美,不過臥式擺放方式下會損失一部分Mesh通風效果。
關燈點亮效果。
Mesh網板拆除看看內部細節,走線確實有點讓人略微頭痛,主要是做不到完整意義上的藏線。
透過正面風扇可以隱約看到內部的水冷頭和內存燈條。
側面,影馳金屬大師4090 OC一覽,其實可以看到對于高階顯卡兼容性還是非常不錯的。
充分考慮了原生非L形,12VHPWR接口的走線需求,可以安心使用原裝供電線。
4090金屬大師OC特寫,顯卡周圍預留的空間非常充足,熱氣也可以迅速被冷排和前面板風扇快速排出。
高角度俯瞰,顯卡此刻為吊裝方式。
拆除前風扇支架,看看內部。
追風者AMP GH1000W電源這里采用了少見豎裝安裝方式。
水冷冷頭和內存特寫,受制于ROG 790 ITX主板四合院設計的限制,只能以倒置方式安裝水冷頭,其實機箱倒置,對調電源開關就可以解決問題,或者選擇小愛斯基摩冰屋這種水冷蓋為磁吸形式的水冷。
水冷頭和內存燈條特寫,略有些遺憾的就是因為完全遮擋,是完全看不到內部場景的。
頂部預留的空間還可以,這里我也是不太建議增加風扇了,本身mesh機箱散熱能力就相當給力。
HUB特寫,也是自帶了橙色燈光。
硬件展示&裝機
i7-13700KF。
主板,華碩ROG STRIX Z790-I GAMING WIFI。
依舊是熟悉的近四合院結構,這也是華碩ROG近些年的ITX主板的特點,通過垂直堆棧來實現硬件的最大化兼容,同時達到最大化緊湊布局,主板整體做工精致,依舊采用了黑色配色,巨大的散熱片相對其小巧的體積來說非常顯眼。
ROG STRIX Z790-I GAMING WIFI外觀相對上一代產品正面變動較大,整體來說是散熱片外觀做了重新設計,變得更好看了。
而背面依舊是無背板設計。
ROG Z790-I也采用了FPS-II擴展卡來增強主板功能,音頻接口直接獨立到ROG STRIX HIVE外置模塊上,這點和X670E-I完全一致。
ROG Z790-I和上一代產品一致,采用了10+1相供電,單相最大電流105A,處理器供電接口為單8pin ProCool II,同時配備了巨大的散熱模組,散熱模組內部相對上一代還多了一個主動散熱風扇,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到散熱模組之間的L型熱管。
優化的散熱片,可以看到大量的開槽設計,用于增幅散熱面積。
供電散熱片上部覆蓋了鏤空的Strix字樣裝飾片,散熱孔下方是第一顆用于VRM散熱的小風扇。
另一顆風扇方向為垂直,位于主板左下角,用以應對固態M2堆疊設計產生的過高熱量,兩顆散熱風扇均在背板設計了通風孔洞。
最上層散熱片印有ROG信仰之眼的LOGO,同時做了一點鏡面設計,可惜沒有設置RGB燈。
下方為支持PCIe 5.0 x16規格的顯卡插槽。
最高支持7600MHz的雙DDR5內存插槽,最大支持64GB,支持XMP技術。
為FPS-II擴展卡預留的底座。
堆疊的垂直結構,一個支持PCIe 5.0 x4的M.2插槽和一個支持PCIe 4.0 x4的M.2插槽上下堆疊在一起,5.0插槽僅支持2280規格,4.0插槽提供了2242/2260/2280三種尺寸規格。
12V和5V RGB接口均位于第二層的子PCB板子上。
背板接口,最顯眼的就是雙雷電4接口,拓展能力進一步加強,另外還配置了USB 3.2 Gen2x2 Type-C接口 X 1、USB 3.2 Gen2 Type-A接口 X 3、USB 3.2 Gen1 Type-A X 1、USB 2.0 X 2、DP、HDMI、2.5Gb網卡接口和Wi-Fi 6E。配合ROG STRIX HIVE上的音頻接口,除了數量少點,基本達到了大板的全能配置。
影馳金屬大師4090 OC,40系非公顯卡中體積控制還不錯的型號。
影馳4090金屬大師OC基準頻率為2235MHz,Boost頻率為2565MHz,顯存方面規格為24GB 21Gbps GDDR6X,位寬384bit。
外觀方面保持了40系金屬大師硬朗的造型,棱角分明,設計思路來自宇宙魔方造型,表面還有細膩的拉絲紋路,整體就像一整塊鋁坨坨板磚。
背板依舊是全金屬的設計,右邊鏤空了幾乎一半,設計風格和上一代30系金屬大師類似,內部可以看到非常規整的散熱鰭片。
內部鰭片做工規整,用料十足,影馳新一代寒光星散熱系統由三把10cm直徑風扇、真空腔均熱板底座、4條8mm+4條6mm鍍鎳復合熱管,以及大面積的散熱鱗片構成,可以賦予4090非常不錯的散熱能力。
非常漂亮的一塊旗艦無光顯卡,更適合搭配銀色或者全鋁材質的機箱。
宏碁掠奪者冰刃DDR5 7600 16GB X 2,具備不錯的超頻能力和優秀的外觀設計,這次自然也是選擇的白色,目前7600MHz之上還規劃了8200MHz頻率高頻內存,不過這次這套配置7600MHz已經是主板支持的上限了。
整體白色偏暖白,左側半個5意為DDR5,中間設計了蜂巢六邊形元素,右側標識了掠奪者 logo。
默認工作頻率為5600MHz,在7600MHz下,工作時序為36-46-46-121,海力士顆粒賦予了其強大的超頻能力。
7600套裝內甚至還配備了一個小風扇,來加強內存的散熱能力,這個小風扇在稍大一點的機箱中都不會和水冷起沖突。
中部做了層次分明的線條設計,頂部為RGB燈條,外置散熱馬甲用料十足,份量比很多同規格內存都要重。
頂部一覽,半透明導光帶賦予了燈條非常柔和的燈效,均勻度也做得很不錯。
非常漂亮的一套高頻白色內存,當然冰刃也具備黑銀其他兩種顏色,方便搭配不同顏色裝機方案。
搭配的電源來自追風者AMP GH白色1000W白金全模,我愿稱之為目前最佳的ATX3.0白色電源,主要是自帶了蟒紋線和理線梳,尤其是原生的PCIE5.0規格的16pin顯卡供電線,可以避免極少數情況下燒掉4090供電接口的場景發生。
此前追風者只有850W及以下才具備蟒紋線,這次1000W也普及了,省去了定制線的煩惱,而且做工比定制的要強了很多,理線梳同樣配備齊全。
追風者AMP GH1000W外觀設計與此前的AMP系列接近,尺寸也是14cm標準緊湊尺寸,可以為機箱節省更多空間來,1000W輸出功率加上80Plus的白金認證和8年質保,足以應付40系顯卡長期的供電需求。
AMP GH1000W電源配備一鍵開啟風扇智能Eco開關,并且做了全白設計。
機身內部風扇受限于機身14cm的限制,采用了12cm的雙滾珠風扇,支持ECO模式,負載低于50%風扇會自動停轉。
標配全模組接口,一共提供了13組供電,完全可以應付各種旗艦顯卡搭配旗艦主板的組合,武德充沛。
幾何未來的小愛斯基摩360冷排瓷釉白,最簡約和克制化RGB燈效的360水冷,整體布局造型對于極簡風機箱的用戶很友好。
冷排尺寸為397mm×120mm×27mm,配套尼龍編織網橡膠套管水管長度為45cm,冷頭采用極簡設計和金屬材質,水泵轉速設計為2800rpm±10%,水泵噪聲<30dB(A)。
水冷搭配的風扇為龍鱗2505W RGB風扇,是幾何未來自家的高性能ARGB靜音風扇,最大特點就是扇葉內壁布滿了蜂窩狀紋理,風扇最大轉速僅為2000PRM,風量91.3CFM,風扇噪聲僅35.06dB(A)。
幾何未來一直是做個性化比較深入的品牌,別的品牌會中規中矩很多,幾何未來的機箱總是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設計,這次推出的Model2 The Ark 方舟則更加劍走偏鋒,整機有8種組合安裝方式,玩法非常多樣性。
Model2 The Ark 方舟采用了兩種設計方案,Mesh金屬網板和曲面玻璃兩種,顏色有三種,黑色和白色的Mesh版本,銀色的曲面玻璃版本。
立式設計,當然也可以臥放,上下也可以顛倒,3種擺放方式和8種安裝方案,合計有24種不一樣的搭配組合。
機箱表面采用了高硬度晶鉆表面涂裝,四面獨立MESH網孔側板,整體尺寸440x300x280mm,機身主要材質為工程塑料和環保鋼板。
內部結構一覽,機箱本身支持ITX/MATX,ATX電源和SFX電源,顯卡高階可以達到350mm甚至略超標一點,機身最多可以安裝7把風扇,360冷排支持也是沒問題的,不同主板和電源以及顯卡可以組合8種安裝方式,主板、顯卡也不是固定安裝位置,是可以自行調整的。
隨機附送的配件包,包含了一些調整支架,以及拓展塢,這個拓展塢是直接通過Type-E線材直連主板接口的,以及一部必讀的厚厚說明書。
這次裝機注意事項需要聊的有很多,主要是一開始需要確定用什么方式裝機。
ITX主板有ABCD四種安裝模式,MATX主板有EFGH也是四種安裝方式,在ITX主板搭配140mmATX電源的場景下并且使用厚度超過68mm的旗艦顯卡時,有且僅有D這種安裝模式,前三種模式要么對ATX電源有限制(130mm),要么對顯卡厚度有限制,其實,機箱都做這么大了,可以往外擴展10mm寬度,就解決限制問題了。
這種方式需要使用附件包中的扎帶輔助固定電源,頂部的風扇位不建議安裝風扇,主要是沒足夠空間。
雖然是半開放式布局,但是裝機過程依舊略微繁瑣,需要拆除十幾顆螺絲并且添加對應的支架,主板后背的移動支架固定位置并不是能完全鎖死,在重力的作用下豎放狀態下會有一定的下滑,主要是顯卡和主板的重量都完全支撐在主板背后的移動支架上,所以盡量多擰幾顆螺絲固定。
這里的裝機順序是主板、電源、顯卡、水冷、最后是三個散熱風扇,主板本身的供電和RGB供電接口需要提前接上,以及需要準備風扇和5V RGB的HUB。
在使用L型視頻轉接口且頂部不安裝風扇的前提下,對于顯卡長度兼容還是不錯的。
不過超厚的40系旗艦顯卡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為了兼容顯卡本身的厚度,使用40系旗艦顯卡需要將主板往顯卡反方向推,導致水冷只能靠左安裝,左右不對稱略有些難受,水冷也無法安裝在正前方,因為電源縱向安裝導致沒有空間可以安裝360冷排。
背后走線只能仁者見仁了,我這里的磁吸HUB剛好可以吸在上部的鋼架結構上,還好日常中使用并不能看的太出來。
性能&游戲幀率測試
PC MARK10 Extended總分14591分,游戲環節最高,為46981分。
3D MARK顯卡得分成績,Time Spy Extreme得分19142,Fire Strike Ultra 得分24560。
Time Spy Extreme壓力測試,98%成績通過。
宏碁掠奪者冰刃DDR5 7600 加載XMP配置 ,7600MHz頻率下,讀寫速度為110G/97G以及100G,延遲64.3ns,此刻時序方面為CL36-46-46-121,目前華碩這塊主板支持最高上限就是7600MHz頻率,支持7800MHz的主板目前只有小吹雪和幾塊旗艦主板。
雖然不支持更高的頻率,不過冰刃本來就具備強大的超頻潛力,7600MHz這兩條內存,在旗艦主板和體質不錯的處理器加持下,可以輕松突破8000MHz頻率,不過目前7600MHz性能也足夠強大,也完全夠用了。
這次14代處理器沒有800系主板,所以華碩應該會很快更新固件,支持到8000MHz甚至更高。
AID64雙拷環節,室內24度,性能P核有效頻率平均頻率5.08Ghz,能效E核有效頻率平均頻率3.93Ghz,基本跑滿了設計最高睿頻,此刻處理器核心溫度平均83度,封裝功耗此刻平均為224W。
顯卡平均溫度81.3度,功耗平均388W,峰值421W。
這里我一直都是選擇Auto,華碩BIOS中加入MCE設置,可以完全解鎖功率墻,也可選擇溫度墻為90℃的解鎖模式(性能高于默認設置,略低于完全解鎖模式),可以按需選擇。
賽博朋克2077 4k畫質最高場景,開啟DLSS Fram Generation,光追模式過載,幀率為42幀。
DLSS3質量模式加持下下,直接飆升到76幀,可以以最高畫質流暢運行2077這款目前顯卡危機的游戲。
性能模式加持下直接飆升到110幀。
為8K分辨率設計的超級性能設置,則可以直接飆升到158幀,剛好可以跑滿目前4k 165Hz的高標準高刷顯示器了。
總體來說裝機難度中偏上,各種組合需要先仔細閱讀說明書才能知曉,不建議裝機小白或者初學者去折騰。
另外因為IO接口完全是在內部,需要自帶的拓展塢去實現USB和音頻功能,電源線也需要深入內部,確實需要一定取舍。
外觀方面和散熱是強項,可以說高階顯卡和旗艦處理器壓力并不大,這種透光的Mesh實際效果很不錯。
本次裝機就分享這么多了,感謝本次觀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