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雅西-基什尼奧夫進攻戰役(蘇軍1944年第七次打擊)后,羅馬尼亞的敵對行動并未停止,該國西部地區仍處于德匈軍隊的控制之下。
來自蘇聯情報局1944年8月30日的戰報:“烏克蘭第2方面軍繼續進攻,于8月30日占領了羅馬尼亞石油工業的主要中心-普洛耶什蒂。在布加勒斯特東北部,方面軍部隊進攻順利,占領了200多個定居點。。。8月29 日該方面軍俘敵約1.5萬人。。。"
1944年3月烏克蘭第2方面軍部隊進入羅馬尼亞境內
與此同時,蘇軍最高統帥部8月29日命令烏克蘭第 2方面軍(方面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大將,9月10日晉升蘇聯元帥)的第27和第53集團軍與坦克第6集團軍繞過南喀爾巴阡山脈,沿著多瑙河平原,到達久而久以西的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邊界,然后向斯拉丁-圖爾努-塞韋林方向前進,在9 月7-8 日到達這些城市。方面軍右翼(近衛第7集團軍和第40集團軍)將從東部繞過喀爾巴阡山脈向薩圖馬雷推進。戰役開始時,烏克蘭第2方面軍兵力為681556 人。
反過來,德軍統帥部打算在東部和南部喀爾巴阡山脈-西巴爾干地區一線恢復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和F集團軍群之間的堅固戰線。為此,匈牙利第2集團軍接到命令,不遲于9月5日從克魯日-圖爾達一線向南發動攻勢,以奪取關口。
1944年8月20日-10月25日蘇軍羅馬尼亞作戰示意圖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右翼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而且在被擊敗的德軍部隊殘部正逃往保加利亞,但敵軍在左翼仍然有6個師,雖說也有所損失仍保留了戰斗力。與此同時,匈牙利8個師和旅、30個邊防營就在那兒。此外,德軍9個師直接駐扎在匈牙利。此外,敵軍還可以從駐扎在喀爾巴阡山脈中部的匈牙利第1集團軍得到增援。在該地區敵軍空軍有300多架飛機。
另一方面,羅馬尼亞10個師部署在特蘭西尼亞邊界。8月23日羅馬尼亞新政府在推翻安東內斯庫政權后下令解除德國部隊的武裝。如果德軍和匈牙利軍隊入侵該國,將進行反擊。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第2方面軍于8月30日發起了新的攻勢。
8月31日,蘇軍先頭部隊不戰而入布加勒斯特。圖德爾·弗拉基米列斯庫羅馬尼亞志愿步兵第1師的士兵走在縱隊的最前面行進,該師由被俘的羅馬尼亞人組成,他們希望與紅軍一起打擊法西斯主義。順便說一句,由于政治原因,紅軍部隊很快就從布加勒斯特撤出。
1944年8月31日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坦克經過布加勒斯特
蘇軍隨即追擊分散逃竄的德軍。到9月5日,蘇軍在主攻方向推進80-140公里,坦克第6集團軍抵達南斯拉夫邊境附近的圖爾努塞韋林附近。然而烏克蘭第2方面軍右翼的近衛第7集團軍和第40集團軍僅推進了15-20 公里,因為他們不得不突破德軍預先設置的防線并遭到頑強抵抗。
9月5日上午,根據德軍指揮部命令,匈牙利第2集團軍(6個匈牙利師和1個德國師)從圖爾達地區向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先頭部隊開始反撲,兩天內向南推進20-30公里,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又前進50公里。匈牙利軍隊準備占領通過南喀爾巴阡山脈的通道并將其封鎖,以此抵擋紅軍部隊的進攻。而此時羅馬尼亞第 4集團軍主力位于南部,因此敵軍有占領羅馬尼亞北部和中部的威脅。與此同時,德軍還向羅馬尼亞第1集團軍進攻。9月6日,德軍在圖爾努-塞維林西北強渡多瑙河,使季米什瓦拉和大工業中心雷希察面臨被占領危險。
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約翰內斯·弗里斯納
為避免蘇軍和羅馬尼亞軍隊行動不統一,根據同羅馬尼亞政府達成的協議,9月6日,羅馬尼亞第1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獨立第4軍及航空第1軍(共20個師13.8萬余人,裝備2420門火炮和迫擊炮、113架可使用飛機)在作戰上隸屬烏克蘭第2方面軍。同一天,馬利諾夫斯基命令坦克第6集團軍和第27集團軍急轉北上,并在9月12日之前解放杰日-克魯日-謝爾梅謝爾地區。第53集團軍的任務是向西北方向前進并占領布拉德-盧戈日一線。
9月11日晚上,坦克第6集團軍在快速前進250公里后,與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匯合,并與該集團軍一起,在沒有停頓的情況下向敵人發起了進攻。到9月13日,他們將匈牙利第2集團軍擊退到原先出發陣地,于9月12日占領克魯日。
9月15日,蘇軍第27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進抵提爾古-穆列什-圖爾達防線,但這里的戰斗持續了很長時間。在他們西面,第53集團軍在7天內前進220公里,占領了卡蘭瑟貝什地區。在東喀爾巴阡山脈,第40集團軍和近衛第7集團軍突破德軍頑強抵抗,迅猛推進了130公里。
1944年羅馬尼亞男孩正在一處解放的村莊玩德國汽車
總的來說,到9月15日,烏克蘭第 2方面軍幾乎完全到達了當時的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邊界。然而,敵軍指揮部也將27個師調往該方向,其中包括6個坦克和摩托化師。德軍第6集團軍和匈牙利第3集團軍再次嘗試反擊阿拉德和季米什瓦拉,以阻止烏克蘭第2方面軍左翼部隊逼近多瑙河低地。在對方反撲下,羅馬尼亞第1集團軍的部分部隊被迫后撤了30-50公里,敵軍占領了阿拉德并到達了通往季米什瓦拉的通道。
蘇軍最高統帥部判斷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已經被擊敗,命令烏克蘭第2方面軍向克魯日-德布勒森-米什科爾茨方向進行主突擊,然后在喬普-索爾諾克接近基斯瑟并幫助烏克蘭第4方面軍。當時該方面軍進攻發展緩慢,準備越過喀爾巴阡山脈并占領烏日哥羅德地區。
1944年9月羅馬尼亞居民歡迎乘坐Studebaker卡車的紅軍士兵
不幸的是,該計劃并未完全實施。到 9月15日,敵軍設法恢復了從烏克蘭到南斯拉夫的連續防線。盡管蘇軍部隊繼續進攻并擊退了敵軍,但德軍司令部也將4個師轉移到克魯日-圖爾達地區,其中包括2個裝甲師。
雙方不斷進行反復爭奪,最終以蘇軍和羅馬尼亞軍隊取得有限進展而告終,他們擊退了反撲的敵軍,并于9月22日到達羅馬尼亞-匈牙利邊境的馬科市附近的及其東北部。次日,坦克第18營和步兵第243師進入匈牙利。方面軍左翼第53集團軍與羅馬尼亞第1集團軍的行動更為成功,他們于9月21日解放了大城市阿拉德,并于9 月24日到達了1940年前的羅馬尼亞-匈牙利邊界。
1944年9月在羅馬尼亞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近衛強擊航空兵第187團2大隊人員在伊爾-2強擊機前合影
根據目前的情況,馬利諾夫斯基提出了將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主攻方向從中央轉向左翼,所屬部隊現在臨時轉入防御,以準備新的進攻。 9月25日最高統帥部同意這一請求。
蘇軍通過布加勒斯特-阿拉德戰役,幾乎解放了整個羅馬尼亞領土,他們前進了250-500公里,占領了向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推進的初始地區。羅馬尼亞的大型工業區、鐵路以及油田,都落入了蘇軍手中。
烏克蘭第2方面軍在一個月的作戰中純減員8447人、傷病減員46839人,羅馬尼亞軍隊傷亡4萬人。
德軍和羅馬尼亞軍隊大約損失12萬人。這里必須指出一個事實:1944年9月德軍在羅馬尼亞損失了11名將軍-2人陣亡、8人被俘和1人開槍自殺。
蘇軍在羅馬尼亞某個村莊作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