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設為星標,精彩不失聯
中秋+國慶,共計8天的超級黃金周即將到來。如果你不想去“人從眾”的熱門景點,不妨足不出“滬”,開啟一場與“藝術”的浪漫約會,給疲憊的身心放松充電。
友情提示:中秋國慶期間,部分場館開放時間有所變動,出行前請提前查詢。
黃浦區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磯崎新:形構間”
展期:8月26日-11月19日
地點:黃浦區苗江路678號
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日本建筑師磯崎新全球首次回顧展“磯崎新:形構間”正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進行中。展覽基于多元的視角,回溯了磯崎新不同時期的思想軌跡,擷取了磯崎新實踐生涯中的九個關鍵概念,深描出他跨越文化、領域與時代的思想譜系。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設計、電影、時尚”?
展期:7月22日-10月20日
地點:黃浦區苗江路678號
展覽“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設計、電影、時尚”,從豐富交織的視角回溯現代性在巴黎上世紀黃金年代的萌生與蓬勃,呈現300余件展品,包括建筑模型、手稿、繪畫、珠寶、攝影、電影、服裝,以及由DS+R建筑事務所創作的數字空間等。從私密室內空間到龐然的城市規劃尺度,從珠寶到服飾再到電影圖像,展覽所呈現的可謂是巴黎這座城市三十年的創造激情史。
久事美術館
“白日夢—稚拙派藝術家的奇妙世界”
展期:8月1日-11月12日
地點: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7號
展覽“白日夢——稚拙派藝術家的奇妙世界”為觀眾帶來了由稚拙派開創者亨利·盧梭在內的9位代表藝術家所營造的純真質樸又充滿幻想的奇趣藝術夢境。 他們是一群創意 無限且對藝術與美好生活充滿熱情與想象的人,用獨特且天然的視角觀察、記錄并描繪日常的事物,表達內心最本真的感受。 展覽包含5大板塊,展出50余件稚拙派油畫佳作。
經緯藝術中心
“奧納·泰特斯:觀賞距離”
展期:9月13日-10月25日
地點:黃浦區香港路117號
“觀賞距離”是奧納·泰特斯(Honor Titus)的首次機構個展,展出藝術家新近創作的13幅繪畫作品。泰特斯以全新且多重的視角重構了關于小資產階級情調趣味的傳統敘述,并置了排斥與歸屬的主題。他通過一系列反復出現的符號探索二者之間的張力。
經緯藝術中心
“瑪麗娜·亞當斯:在我記憶的花園”
展期:9月13日-10月25日
地點:黃浦區香港路117號
瑪麗娜·亞當斯(Marina Adams)的首次亞洲機構個展“在我記憶的花園”,展出其大幅丙烯與水彩繪畫共十一幅,與藝術家受中國折本啟發創作的四幅單刷凹版紙上版畫長卷。“在我記憶的花園”來自泰德·貝里根(Ted Berrigan)的詩歌《手鼓生活》(Tambourine Life)。或許是在某個夏日午后,這句短語被身處工作室的亞當斯撞見并躍然于紙上。在此,它則作為一句暗語,邀請觀者以游歷的方式進入藝術家借鮮活色域建造的記憶花園。
外灘藝術中心
群展“神游”
展期:8月18日-10月18日
地點:黃浦區四川中路185號
“神游”由知名策展人姜俊攜手余友涵、徐累 、薛松、車建全、王紹強、楊福東、btr、張曉、周巍、高郁韜、李舜十一位藝術家共同呈現。參展藝術家作品中均表達了對于“精神游歷”的思考和探索,在對“詩和遠方”不同角度的理解中重構自身和當代世界的關系,呈現出浪漫主義的獨特情調。
上海外灘美術館
“黛安·塞弗林·阮:在她的時間里”
展期:7月29日-10月15日
地點:虎丘路20號
上海外灘美術館進行越南裔美籍藝術家黛安·塞弗林·阮(Diane Severin Nguyen)亞洲首場機構個展“在她的時間里”(In Her Time)。她以涵蓋攝影、電影與裝置的豐富藝術實踐著稱,此次展出的兩組作品皆為沉浸式裝置。位于美術館二樓的展覽同名影片《在她的時間里》是該展覽的全新委約作品,亦是藝術家的首部長片。而占用三樓整層的新作《你年輕嗎?不要緊。》(Are you young? It doesn’t matter.)則以燈光與音效營造出復雜精細的“時光隧道”,由電影原聲的許多切片混剪了環境的音軌。
上海外灘美術館
“托什·巴斯科:沒有天空”
展期:7月1日-10月15日
地點:虎丘路20號
藝術家托什·巴斯科(Tosh Basco)的首場回顧展“沒有天空”帶來其過去十年間創作的逾60件作品,涵蓋紙本繪畫、油畫和攝影,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展出。以“觸覺再現”為主導,這些作品邀請觀者進一步思考替代性的感官再現形式,挑戰眼與心、模仿與觀念的主導范式。
春美術館
“‘近觀’——陳墻個展”
展期:9月22日-10月29日(9月29日及10月1日-10月3日閉館)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655號
藝術家在本次展覽“近觀”中的作品舍棄了帶有意象化傾向的敘事手法,地平線式的全景構圖開始變為特寫式的局部場景,最基本的圖像元素被不斷放大,以往處于畫面背景中的纖細筆觸被陡然凸顯出來,視覺語言更加粗糲和直接。這種表面上的粗糲效果背后其實隱藏著無數精致的細節,多層覆蓋的方式所制作出的基底,在涂鴉式的刮擦后令最初相對單純的底色不斷融合,顯現為更加微妙而多元的色彩關系。這些酣暢淋漓,沒有被充分調和,貌似永遠保持著潤澤與彈性的顏料,似乎正是色彩的原生形態,在奔放的筆觸中顯現出持續蔓延的能量和不斷滋長的生命力。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群展“全息之境”
展期:9月26日-10月29日
地點:黃浦區北京東路270號
由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創始人夏季風策劃,以杜京澤、方媛、費亦寧、付亮、盧豫、孫一鈿、譚永勍、王鑫焱、夏喬伊、于林漢、張季等11位“90一代”代表性藝術家組成的“全息之境”群展。相較于在破碎與錯位的歷史時空之中完成自我建構的70、80后藝術家,“90一代”的道路顯得異常清晰而又明確,開源式的全球信息及其影響下藝術家群體所完成的自我身份的編織與認同,讓“90一代”自進入行業視野后便異常奪目,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試借此次群展,呈現全球視角下“90一代”亞裔藝術家的群像,從一個更為宏觀與立體的視角觀察這一代藝術家的生態。
蜂巢·生成|上海空間
個展“裴彥清:石頭、樹、人”
展期:9月26日-10月29日
地點:黃浦區北京東路211號
此次展覽由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策展人唐一菲策劃。裴彥清的繪畫實踐從來不以緊密圍繞具體的人事物或特定故事展開,畫面本身永遠覆蓋著氤氳的結界。這基于她多年國畫訓練中對用筆姿態、晦明變化的感受,將這種編織畫面的技法應用于油畫創作中呈現出一種輕薄卻交疊的狀態。不以顏料堆積,而是以構圖、線條創造事物間的秩序增加畫面的縱深,建立出一個個漂浮同時豐滿的片段和場景。
德玉堂畫廊
“付小桐:NUN-5”
展期:9月2日-10月28日
地點:黃浦區北京東路99號
付小桐的最新個展“NUN-5”由德玉堂與藝術家首次聯合呈現。展覽匯聚了付小桐近期的紙上針孔和雕塑作品。作為自2020年疫情以來的第五次個展,“NUN-5”的作品創作源自于對人類災難、記憶和真相等主題的思考。
藝術門畫廊
“彼得·佩?:新月”
展期:9?9?-10?29?(9月29日至10月4日閉館)
地點:黃浦區?港路117號
“新?”是倫敦藝術家彼得·佩?與藝術門的展覽系列中的第三個個展。作為對抽象藝術語??期進?探索的藝術家,佩?看似充滿韻律感的作品旨在讓觀眾思考藝術表現和形成的潛在可能。
大田秀則畫廊
“唐狄鑫”同名個展
展期:9月9日–10月21日
地點:黃浦區虎丘路78號
唐狄鑫出生及成長于杭州,其后搬到上海并在上海師范大學學習繪畫。唐狄鑫目前定居上海創作,他曾經積極投入于突破性的行為作品“不可抗力”(2010)、“休息是最好的革命”(2013)的創作中,并構思了“巨響”(2018),一個匯聚各類藝術家、在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舉辦藝術活動的合作項目。本次展覽展出了唐狄鑫2023年創作的十幅新作。
阿爾敏·萊希畫廊
“約翰·吉奧諾:我是一名詩人”
展期:8月25日-10月14日
地點: 黃浦區虎丘路27號2層
約翰·吉奧諾(John Giorno)個展“我是一名詩人”是畫廊為藝術家舉辦的第六次個展。“我是一名詩人”和“我是一名佛教徒”是藝術家約翰·吉奧諾最常介紹自己的兩種方式。透過這兩種身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藝術家的核心所在。但正如一位禪師所言:“當我們身處其中時,我們無法欣賞到月亮的美。”
里森畫廊
“斯賓塞·芬奇:一刻永恒”
展期:9月15日-10月28日
地點:黃浦區虎丘路27號2層
該展是紐約藝術家斯賓塞·芬奇 (Spencer Finch) 在國內的首次個展。此次展覽帶來了芬奇的全新及近期創作,包括 LED 燈光裝置、紙本粉彩和水彩繪畫,以及包含潘通色樣的作品。從研究云朵的透明度,到追蹤蜜蜂在花園中傳授花粉的飛行軌跡,每件創作都記錄著芬奇與大自然的互動,濃縮了他的一段旅程或經歷。
貝浩登
群展 “夜謠”
展期:9月15日-10月26日
地點: 黃浦區虎丘路27號3層
群展“夜謠”,展出包括青島千穗、尚-馬利·阿普里歐、張雅琹、陳可、尚-菲利普·德洛姆、傅饒、洛朗·格拉索、格雷戈爾·希德布蘭特、克拉拉·克莉斯塔洛娃、伊夫·拉羅、孟陽陽、法哈德·莫西瑞、克里斯蒂安娜·普利、馬克·萊登和趙洋在內的藝術家的新作。“夜謠”圍繞著浪漫主義文學、關于森林的詩意意象、難以捉摸的夢境以及夜間奇遇等主題展開。盡管出現在展覽中的作品具備多元化的概念背景,但它們均分享著同樣一種抒情而浪漫的創作手法,與古老的傳說、神話與奇談緊密相連,充盈于夜晚的詭秘空間內部。它們消融了幻想與現實之間的邊界,作為當代故事在想象的暗夜密林中倏爾顯影。
貝浩登
“加百列·里科:想想你做同樣的事情有多久了!”
展期:9月15日-10月26日
地點: 黃浦區虎丘路27號3層
藝術家加百列·里科(Gabriel Rico)個展“想想你做同樣的事情有多久了!”正在展出。里科目前工作和生活于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市,被譽為當代拉丁美洲最有才華的藝術家之一。此次展覽呈現藝術家多件其雕塑、墻面裝置等不同媒介的作品。
EYECANDIES眼糖
“鄧瑜:夏日之外”
展期:8月26日-10月6日
地點:黃浦區香港路117號
EYECANDIES眼糖 X 逵園藝術館于上海聯合呈現的展覽空間推出新展“夏日之外”,藝術家鄧瑜以女性的細膩、偏執與豐富的想象力,勾勒出青春的勇猛與軟弱、狂妄與怯懦,描繪著光怪陸離的種種觀照,以看似美好的光景折射出現今我們所處的一個欲望蔓延、矛盾沖突的生存環境。
SGA滬申畫廊
“高嘉璐:復活節”
展期:8月19日-10月8日
地點:黃浦區中山東一路3號
青年藝術家高嘉璐的首場個展“復活節”在SGA滬申畫廊舉辦。高嘉璐的創作基于對抽象語言的研究和對具有獨立系統意義的文字符號在當代藝術中的圖像意義的挖掘。她將這些文字符號轉化為畫面語言,以直覺式的用筆和構圖,從線條和符號的意義與結構中尋求色彩/圖像與普世命題的聯結。
藍騎士Bluerider ART
“曹吉岡:天徑”
展期:8月12日-11月19日
地點:黃浦區四川中路133號
“天徑-曹吉岡個展”包含了藝術家近三年全新的創作十數幅。40年繪畫能量源源不絕的曹吉岡,從長城廢墟到《廣陵散》的悲壯,從山水空寂到《荒寒》的沒有溫度,從超越地表到道法自然與天人合一的《天徑》,一路走來一如他所說:“即便世間事物并不存在完美,然而完美仍值得追求。”
徐匯區
西岸美術館
“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
展期:2023年7月21日-2024年11月5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2600號
此次展覽以1895年至今的近300件繪畫、雕塑、影像和攝影作品,從“肖像”的角度透視一個世紀的社會發展進程,呈現不同身份、領域或社會地位的肖像講述社會的發展過程,同時描繪肖像這一創作手法的歷史發展及在藝術史中的轉變。
星美術館
“述而剎那”星美術館開館展第二季
展期:8月27日-11月15日
地點:徐匯區瑞寧路11號
星美術館開館展第二季“述而剎那”正在展出,展覽延續了第一季“開啟START”中非線性、去主題的敘述邏輯。此次展覽匯集了21位(組)抽樣藝術家、27件具有歷史里程碑式的作品。與第一季不同的是,“述而剎那”希望通過以藝術家為個體,將其觀眾的關注點回歸于創作者本身,并向其觀眾傳遞著藝術超越視角的一種開放性體驗。展覽主題“述而剎那”則將藝術家擬于如同水體一樣的本性,存在于我們現實世界所有問題的縫隙之間。
龍美術館
“岡瑟·弗格:路與徑”
展期:8月26日-10月25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
展覽“路與徑”是藝術家岡瑟·弗格在亞洲的首場大規模回顧展。弗格作為戰后最重要的德國藝術家之一,其創作實踐涉及到繪畫、雕塑、平面設計、攝影等,其中繪畫是他最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本次展覽呈現弗格76件繪畫作品,包括其藝術生涯中的標志性系列如“網格繪畫”、“棋盤格繪畫”、“窗畫”、“點畫”、“縮影繪畫”、“灰色繪畫”等,以及一些鮮有展出的清漆畫作,一覽弗格的藝術表現廣度。
龍美術館
“段建偉:到新店去”
展期:8月20日-10月22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
此次展覽精選了20余件藝術家標志性的鄉間人物題材作品呈現給公眾,其中14件是藝術家近三年的新作,最早的一件則可以追溯至十年前。藝術家段建偉成長于農村,根植于農民形象的現實主義繪畫在90年代的藝術創作中非常普及,藝術家早期也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這類題材創作,并在后來的實踐中,他發現了此類圖像歷史蔓延出的諸多可能性,從而構筑該題材與藝術相互銜接的通道。
油罐藝術中心
“托?斯·豪斯雅戈:愛人”
展期:2023年9月16日-2024年3月10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2380號
油罐藝術中心帶來托馬斯·豪斯雅戈在中國的首次個展“愛人”。展覽的靈感源于希望在中國美術館空間重現藝術家工作室的想法。展覽以主要雕塑作品《愛人(圓屋)》命名,展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抽象和具象雕塑及繪畫作品,它們體現了藝術家過去十年創作的主要主題。
池社
“正午”
展期:9月16日-10月31日(9月29日-10月6日閉館)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4
展覽“正午”呈現的是弗朗西斯卡·莫莉特(Francesca Mollett)的繪畫作品,既洋溢著抽象的自由,又充滿具象的呼應感,形成一個個鮮明的實體。在這些作品中,物質彌散開去,又交融起來,你中有我,不分彼此。
香格納畫廊
群展“身體媒介:在物與場之間”
展期:9月16日-10月22日(9月29日-10月4日閉館)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號10號樓
群展“身體媒介:在物與場之間”匯集陳曉云、陳維、蘇暢、李山、劉毅、徐震、姚清妹七位藝術家,橫跨繪畫、雕塑、影像、裝置的創作。藝術家們以身體作為連接精神與圖像的媒介,從多元視角探索身體在物與場之間的感知與延伸。
離畫廊
群展“未知古典”
展期:8月26-10月3日
地點:徐匯區永嘉路617號
離畫廊與上海DG ART SPACE聯合主辦當代藝術群展“未知古典”呈現了多位青年藝術家探索繪畫技法與探尋精神世界的創作成果,帶領觀眾行走于美術史時間線之上,在永嘉路617號這座117年歷史的保護建筑(清末民初愛國實業家、糧業大王阮雯衷故居)內,感受波瀾壯闊的歷史中人與世界關系的變化與發展。
BANK
“鄭皓中:室內圍欄次中音薩克斯鼓起鋸子人聲靜默轉A大調樂句”
展期:9月28日-10月31日
地點:徐匯區安福路298弄2號樓底樓
展覽以“室內圍欄次中音薩克斯鼓起鋸子人聲靜默轉A大調樂句”為題,將音樂節奏與作畫筆勢相呼應,展現藝術家私人的創作儀式下呈現出的繪畫的不同面貌。
GALLERY FUNC
張天舒“沝與熵(Entropy and Hidden Force)”
展期:9月22日-10月28日
地點: 徐匯區新樂路17號19號樓30室
GALLERY FUNC呈現張天舒個展“沝與熵(Entropy and Hidden Force)”,展覽由張汀芷策劃,精選藝術家最新畫作。展覽主題聚焦于討論繪畫和意識之間的固態形式與持續動態的關系。Entropy被比作時間之箭,是永恒的動向,Hidden Force是單一形式下和同一場域中存在的不可預測的無限組合。
獅語畫廊
“光·跡 —— 陳開 & 布拉德·布朗”
展期:9月23日-10月29日(9月29日及10月2日-10月6日閉館)
地點:徐匯區武康路376號
本次展覽匯集布拉德·布朗創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系列作品與陳開近一年內的十余件新作。布拉德·布朗與陳開的抽象繪畫創作在舊金山與上海并行、交匯、構成流動的對話。他們的系列繪畫創作是畫布上的時間累積與視覺檔案、是筆觸與色彩間流淌間的詩意與想象力的有機物。
杜夢堂
“魯本·福恩特斯:時間簡史”
展期:9月22日-10月28日
地點:徐匯區衡山路199號永平里105棟
古巴藝術家魯本·福恩特斯(Rubén FUENTES)個展“時間簡史”涵蓋了藝術家近期以斯蒂芬·霍金同名著作為靈感的一系列繪畫創作。這些作品結合了丙烯、油彩和傳統水墨等技法,以獨特的自然景觀描繪生命的起源及其蘊含的強大能量。同時,展現了藝術家長期作為生態捍衛者的探索與思考。
LINSEED
艾倫·格羅內邁爾個展“睡著也好,醒來也罷 Forty Winks”
展期:9月22日-11月1日
地點:徐匯區五原路165弄4號
“睡著也好,醒來也罷”是藝術家艾倫·格羅內邁爾(Ellen Gronemeyer)在亞洲的首次個展。格羅內邁爾生于冷戰時期的西德,見證德國、世界與人們生活中發生的巨變。雖然這里好像到處都是稍顯扭曲的臉,無數眼睛在曖昧不明的畫面上各有所指,格羅內邁爾的畫面卻不是一個逃離現實生活的狂歡蒙面舞會。相反,這些稚氣的形象、擬人的植物和生物都指向一個夢與醒之間的世界,或用藝術家的的話來說“這是一種很特殊的睡夢,那里與日常生活仍緊緊相聯”。這種狀態下似乎情感的光譜得以最完整的展現,格羅內邁爾的創作亦即試圖捕捉這種狀態下豐富的感覺。如果以情感去度量真實,那么格羅內邁爾的畫布似乎不再代表著畫面內部世界的終結。
靜安區
UCCA Edge
“現代主義漫步:柏林國立博古睿美術館館藏展”
展期:6月22日-10月8日
地點:靜安區西藏北路88號
UCCA與柏林國立博古睿美術館攜手呈現“現代主義漫步:柏林國立博古睿美術館館藏展”,率先于上海UCCA Edge亮相。本次展覽從柏林國立博古睿美術館的珍藏中精心挑選巴勃羅·畢加索(1881-1973)、保羅·克利(1879-1940)、亨利·馬蒂斯(1869-1954)、阿爾伯托·賈科梅蒂(1901-1966)、保羅·塞尚(1839-1906)、喬治·布拉克(1882-1963)6位20世紀現代藝術巨匠的近百件代表性作品,以時間為序,通過對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及多種抽象表現形式的呈現,追溯20世紀歐洲現代藝術的發展歷程。
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Flu水o”
展 期: 9月1日-10月12日(10月2日-10月4日閉館)
地點:靜安區永和東路436號
展覽“Flu水o”展出作品以影像裝置為媒介,再現最初以表演形式發生于意大利Hangar Bicocca美術館的現場,圍繞“水”這一主題,意大利藝術家/表演者重新演繹了1960年代“激浪派”藝術家與創作的事件樂譜和音樂戲劇《我們的海》,通過多元的表演形式試圖打破僵硬的歐洲中心主義敘事,作品相互交織,呈現出流動的狀態。
沒頂畫廊
群展“繪畫需要什么樣的我們”
展期:9月2日-10月27日
地點: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負一層
群展“繪畫需要什么樣的我們”由徐震策劃,邀請來自全球的13位藝術家,呈現數十件深具實驗性和前瞻性的繪畫。值此之際,畫廊整理了參展藝術家近年作品,以期增進觀眾對其創作背景與思路的了解。
工作室畫廊
王玉鈺“落穴”
展期:9月23日-10月22日
地點:靜安區長樂路888號
“落穴”是工作室畫廊正式代理藝術家王玉鈺后畫廊為其舉辦的首個展覽,也是藝術家近幾年較為重要的個人展覽。從2020 年的“在各處”到2021年“借體”再到今年的“落穴”,王玉鈺逐漸建立起了完整的技術與表達。這次展覽將涵蓋藝術家從2019年至2023年的雕塑、繪畫與影像的創作,讓觀眾共同感受并體驗不同作品之間脆弱與力量相互交織的張力。
靜安區
程十發美術館
“因心造境:上海中國畫院院藏明清人物畫研究展”
展期:7月13日-10月18日
地點:長寧區虹橋路1398號
展覽共呈現上海中國畫院院藏明清人物畫40余件(套),包括陳洪綬、華喦、黃慎、任伯年等名家作品,部分畫作為首次公開展出。展覽以“因心造境”為主題,旨在探討明清時期畫家們如何以心抒情、以情入畫,創造出獨具內涵與面貌的人物畫。
劉海粟美術館
“詩性的藝術——張祖英油畫作品展”
展期:9月23日-10月8日
地點:長寧區延安西路1609號
展覽展出張祖英的逾70幅油畫作品,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回顧他60年的創作生涯。張祖英1940年出生于上海,曾師從劉海粟學畫。他長期致力于油畫創作,其人物畫作主題突出,情境鮮明,人物形象表現完好而富于內涵;風景畫作注重在寫生中融入個體心靈的獨特感受,展現油畫藝術的東方氣質和詩意特質。
iag藝術院線
“凝結·二十”CLOT20周年展覽
展期:9月22日-10月29日
地點:長寧區昭化路638號C·PARK D棟iag藝術院線
“凝結·二十”CLOT20周年展覽將展出超過100件極具標志性的產品;通過展示品牌的發展歷程,為來訪者提供一個獨特的機會,深入了解CLOT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秉承CLOT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梁的使命,展覽以中國哲學中的“五行”為主題,規劃出金、木、水、火、土五個主要區域。觀眾將通過沉浸式的體驗,感受到廣為人知和不為人知的品牌故事。
浦東新區
浦東美術館
“曾梵志:過往與此刻”
展期:2023年9月27日-2024年3月8日
地點:浦東新區濱江大道2777號
本次展覽是浦東美術館舉辦的第四場以單人藝術家為中心的大型展覽,也是穩步邁入開館第三年后,美術館首個聚焦于當代油畫作品的大型展覽項目。近60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創作時間橫跨35年,不僅展現出藝術家曾梵志的不同性格側面,也從另一個視角體現出中國當代藝術的幾個發展階段。
浦東美術館
“六百年之巨匠:來自提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的杰作”
展期:6月22日-11月12日
地點:浦東新區濱江大道2777號
“六百年之巨匠”是浦東美術館首個純繪畫展,也是提森博物館自建館以來的首次大型國際展覽,展出作品均為第一次亮相中國。展覽集合了70幅來自近70位藝術大師的寶貴真跡。拉斐爾、彼得·保羅·魯本斯、愛德華·馬奈、文森特·梵高、瓦西里·康定斯基、馬克·夏加爾、喬治亞·歐姬芙、安德魯·懷斯等國內觀眾熟知的歐美藝術大師杰作親臨現場,呈現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之旅。
浦東美術館
“劉香成:鏡頭 · 時代 · 人”
展期:6月9日-12月17日
地點:浦東新區濱江大道2777號
作為浦東美術館開館以來的第一個攝影展,本次回顧展是劉香成迄今為止展出體量最大的一次,近200件作品中超過半數為初次展出。這也是他首次將視角擴至全球地區,為國內觀眾帶來攝于中國之外的作品。展覽更打破過去以事件和年代為線索的策展方式,以單元分區并著重展示其攝影語言,從視覺文化要素中提煉攝影手法。
藝倉美術館
“綴·夢 Dreamer —— 天野喜孝 YOSHITAKA AMANO”
展期:9月1日-10月29日
地點:浦東新區濱江大道4777號
藝倉美術館聯合What?What!為大家帶來日本藝術家天野喜孝個展“綴·夢”。本次展覽是藝術家繼2019年“白晝的幻想—天野喜孝藝術展”之后,再次登陸藝倉美術館。展覽將帶來近130件作品,包括藝術家經典系列“PANSA”的特別展覽版畫(30幅),藝術家自2022年以來的最新創作系列“baby’ZOO”,以及首次公開的“Parallera”系列的繪畫原作與四款雕塑作品。
昊美術館
“弗里德里希·埃因霍夫:自性洄溯”
展期:7月15日-10月29日
地點:浦東新區祖沖之路2277弄1號
“自性洄溯”作為弗里德里希·埃因霍夫(Friedrich Einhoff,1936-2018)迄今亞洲首個全面的展覽,展出了百余件藝術家的布面及紙本作品,同時收錄了他從未公開展出的珍貴素描和教學筆記,以及策展人特別為此次展覽錄制的采訪影片。展覽涵蓋了“人物(Personenregister)”、“微型畫(Miniaturen)”、“動物(Tiere)”和“轉換照片系列(überzeichnungen)”等不同題材的作品。此次展覽將呈現這位藝術家對人類狀況的深刻關注,并將這種情感深度真誠地融入作品中,展現他作為一個真正具有同理心、愛和尊重的人格的特質。
青浦區
余德耀美術館
“跨界:可能與回想”
展期:9月3日-10月8日
地點:上海市青浦區蟠鼎路123號8弄
余德耀美術館攜手福布斯中國呈現首個項目合作群展“跨界:可能與回響”(Bordercrossing: Possibilities and Interactions)。本次展覽著意體現美術館“未來之史成于今日”的思想,同時深化“流動的美術館”這一概念,借由實驗性的跨界合作,展現藝術領域自內向外的探查以及非藝術行業由外向內的審視。
普陀區
天線空間
“米修米修收到信號了嗎?”
展期:9月16日-10月25日
地點: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17號樓102室
該展覽項目邀請了天線空間代理和合作過的藝術家,并逐步延展至更為廣泛的藝術家群體,他們的藝術實踐在對話和互動中碰撞出有趣的火花。天線空間的項目以年輕態和觀念性而聞名,也涉及繪畫、表演、身體性及技術性的探索。在圍繞著天線流轉的藝術大家族中,將此次展覽依照特定的感性主題劃分出八個章節,從而與上述寬泛的主題進行交涉,意在提供一個框架引發對話。展覽圍繞著天線、衛星、探測器這些從科學幻想時代發送至未來、現在卻已然成為我們的過往的東西,將一群風格迥異、非凡獨特的藝術家聚到一起,在盡管有些許隨意的視覺線索上鋪陳展開。此次展覽并不是嚴肅的科幻分析,而是一場羅曼史、一個關于愛與失落的故事、一段哀傷的自然史, 是一次對接通不同時空的異想天開的沉思。
藝博畫廊
“一個節點”
展期:9月28日-10月29日(10月1日-10月4日閉館)
地點: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6號樓101室
群展 “一個節點” 呈現了陳鈞德、尚揚、何多苓、陳丹青、周春芽等三十位藝術家的作品。近代的上海成為中國歷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獨特場域,而近現代上海的當代藝術正是由它們所開掘的可能性空間。藝博畫廊自在上海成立于今已過25年,本土當代藝術家的成長和變化匯聚在這里成節點——捕捉、理解、審視、構建對當下的共振。中國的當代藝術史亦由無數這樣的節點組成并推動,它們在此點上聚集交匯,又從此點上無限延伸。
今格空間
“陳彧凡:新作”
展期:9月28日-10月31日
地點: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18號樓102室
展覽呈現了藝術家陳彧凡“衍生物”系列的最新作品。在藝術家幾十年的創作實踐中,城市遷徙是一種空間屬性,每個空間既是一個地理概念,又包含這個城市的過往歷史、現實結構和文化訴求。城市對于藝術家超越了本體的鄉愁,遷徙中“風景”是陳彧凡對過往與未知之間的度量,這種精神體驗使得他在創作時不斷地反觀周遭環境,并試圖通過作品抵達現實之外的精神空間。
BLANK Gallery
賈卉個展 : “也女 Yet,her”
展期:9月30日-10月31日
地點: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17號樓102室
BLANK gallery所呈現的群展“浮潛”,共帶來17位國內外藝術家的近期新作,探討波動、變化、技術在當代藝術背景下為視覺,生活和哲學所帶來的跨學科的可能性,旨在呈現有潛力的藝術語言和關乎當下的藝術體驗。
閔行區
明珠美術館
群展“重返自然”
展期:7月1日-10月7日
地點: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
上海明珠美術館全新揭幕的以“重返自然”為主題的國際藝術群展,是繼2020年成功策劃舉辦“以花之名”國際藝術展覽之后觸達更廣泛議題的新探討。此次展覽邀請了來自全球10個國家及地區的26位卓越藝術家,展出極具代表性、前沿性的繽紛自然主題創作,囊括繪畫、裝置、雕塑、影像、攝影、行為藝術等多元媒介。
虹口區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
展期:8月12日-10月6日
地點:虹口區多倫路27號
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是以年度為單位,對中國藝術的現狀的記錄、檢閱與展現,也是第四次落地于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出品人: 董瑞
撰文:小魚
版式設計、 審 校 : Tina X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