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公眾號,每日收到干貨
關注本視頻號,預約最新直播↓↓↓
1
一次“不順”的經歷
什么叫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就是你會對于一切遭遇,都不覺得不順心,都會安心踏實地接受。
如何才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那就是善于把一切遭遇都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讓所有事情都變成好事。
有一次,我和太太一起參與一個戶外徒步活動,要先到一個上車點等車,7點半發車。
我計劃好帶她早點去,可以一起坐在前排,便于交流和看風景。之前我好幾次參加活動,也都是到得早就坐到了前排。
我們當天不到7點就到了,車還沒來,我們就在一開始通知的上車點等車。
結果快到發車時間了,還是沒有等到來車,我就給這次活動的領隊打電話,才知道車停在了一百多米開外的一個地方,當地車多,也看不見。
據他說,他在這次活動的微信群里臨時通知過的,但由于我報名的渠道方并沒有讓我加群,我就不知道這個信息,而且當時也沒有看微信。
等我通過電話知道換了上車點,趕過去的時候,車上已經沒有兩個挨著的空座了。
于是,我們只能分開坐了一路。
這件事,讓我思考了很多。
應該說,這次的過程,我計劃得不錯,各方面都準備好了,卻沒想到由于一個信息誤差,導致了“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沒有達到我想要的結果。
2
我的想法與做法
那么,這件事已經發生了,又怎么辦呢?
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第一,是要隨機應變。
我在上車以后,得知我們兩人無法坐在一起,也就很快接受了事實,立即去尋找接近的位置,作為退而求其次的B方案。
好在我們找到了同排過道兩邊的兩個座位,也就只隔一個過道,還能看到彼此和方便交流了。
第二,是要用好時間。
那上車后的時間里,既然不能坐在一起,我要做什么呢?要怎樣度過接下來的時間呢?
如果我一直陷在對于這件事的遺憾和不滿之中,我就只剩下自責和抱怨,整個旅途中的心情也就會很糟,還會影響旅行的體驗,導致整個事件變得更糟,損失更大,那就真是因小失大了。
這其實是對時間以及生命的浪費,讓我的時間和生命沒有用在值得的地方。
那怎樣才用得值得呢?
就要讓接下來的時間用得有意義。
我先是對這件事進行了思考和評判,知道自己是頭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那這次就算是吃一塹長一智,所以也是有意義的,并不需要為此自怨自艾或者怨天尤人。
然后,我要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正好安靜寫作。
我隨身帶了一個筆記本電腦,就是為的在坐車的時間里寫作的。
所以,我就很快打開了電腦,開始寫下我當時的思考和感悟,包括這篇文章的主要部分,就是那時寫下的。
一路上還想到了其他的一些內容,也一并寫下來了。
由于當時可以專注思考和寫作,寫作的效率蠻高的,來回的路上連寫了有6篇文章。
而太太在一路上閉目養神,也正好得到了休息。
這樣,我們路上的時間,就沒有浪費。
下車以后,我跟太太的一路徒步,也很開心,相互拍了很多照片。
回程的路上,盡管還是沒有坐在一起(按要求是原車原座),我們仍然各做各的,相安無事,皆大歡喜。
第三,是要吸取經驗。
對于這次的事情,如何讓它起到更大的作用,對我未來也有幫助呢?
我在上車后分析了一下,這次的問題,主要就是由于信息誤差,不知道車會停在跟以前不同的地方,也不知道這個變化的消息怎么獲取。
因為我報名的渠道方,不負責帶隊,而當天活動的具體消息,比如停車點變化了,是當天帶隊的領隊在他那邊的報名群里發布的,我就自然成了“信息盲區”。
當然,為什么停車點會變化,這是我需要去了解一下的。
之前我多次參加活動,出發的時間地點一般都是按照報名后收到的通知,沒有什么變化的。
所以,我就在中途,車到服務區的時候,跟領隊交流了一下,了解到,有時候是因為開車的司機師傅到了原定地點,發現停的車多,就會往前換個地方停一下,然后領隊會在群里臨時通知。
另外,還了解到一個信息,就是每次活動里通知的7點15分開始上車,7點30分發車,其實組織活動的領隊會跟司機師傅定好7點鐘把車開到上車點。
當了解了這些情況之后,我就理解了為什么停車點可能會換地方,得到了解惑,同時,也學到了經驗,知道以后即使找不到車,也不用等到快到發車時間才去聯系領隊,可以在7點左右就能知道停車位置了,這個時候趕過去就是可以選座位的。
你看,通過這次的經歷,我有了多少收獲,可以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自然,我就不會認為這是一次失敗的經歷,留下不愉快的回憶,反倒可以為之慶幸和欣慰了。
這就是我想跟大家說的——“懂規劃的人,沒有不順”的一個證明。
3
心情是怎么來的?
下面,我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人的心情是怎么產生的,為什么會有順與不順的感覺?
首先我們就要知道,人的順與不順,都是出于內心的感受,并非客觀的存在。
同樣的一種情況,有人會覺得很開心很順心,有人就會很不滿意。
就連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的家人,也有的活得積極陽光知足常樂,有的活得愁眉苦臉怨聲載道,不是嗎?
對于同一件事,大家的反應也會各有不同。
比如面對半杯水,有人就會說:只有半杯水了;有人則會說:還有半杯水呢!
就算同樣考試失利,有的學生可能會自怨自艾悶悶不樂,有的學生則會波瀾不驚云淡風輕。
為什么會這樣呢?
就是在于人們對于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同。
心理學上有個“ABC理論”,就是講的,同樣一件事,由于你的看法不同,結論就不同,從而導致心情也會不同。
比如,愛迪生發明燈泡,用了1200多種材料。
別人說他真厲害,失敗了1200多次還能堅持。
而他怎么說?他說自己不是失敗了1200多次,而是成功地發現了1200多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
你看,不同的看法,是不是就導致了不同的結論,也就會造成不同的心情。
認為那是失敗的人,就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給自己不斷加重心理負擔,打擊自己的信心,從而容易造成放棄。
但是,如果不認為是失敗,反倒當作是某種成功,那就沒做一次實驗,都會得到鼓勵,至少不會受到打擊,還是相信這樣做下去是有成果的,沒有白費工夫。這樣的話,也就可以一如既往地繼續下去。
那么,保持后面這樣態度的人,是不是更容易堅持到底,從而“守得云開見月明”?
還有一個例子,也很說明問題。
有一位老太太,家里有兩個兒子,一個賣傘,一個賣鞋。
結果她就每天都活在擔驚受怕之中。為什么呢?
因為她會看天氣,晴天的時候,她就心憂:賣傘的兒子生意就不好啦。
雨天的時候,她又會發愁:賣鞋的兒子生意就不好啦。
你知道后來別人怎么幫助她解決這種憂愁的嗎?
那就是,教她換一個思路:
晴天的時候,就想想,賣鞋的兒子生意會好;
雨天的時候,就想想,賣傘的兒子生意會好。
這樣一來,外部環境什么都沒改變,但是老太太的心情就由不開心不順心,變得開心順心起來了。
所以你看,人的心情和感受,是不是自己看法的產物?
那么,關于順與不順,就是人自己的感受,那就看你怎么看了。
也就是說,同樣的經歷,你可以看做是順的,也可以看做是不順的。
要做一個沒有不順的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4
為什么懂規劃就沒有不順?
而為什么我說懂規劃的人,沒有不順呢?
因為懂規劃的人,明白什么是自己可以把握的,什么是自己不可把握的,他不會把那些不可把握的東西來作為自己孤注一擲的目標。
否則,他的心情就不能穩定,而會總是患得患失。
他懂得條條大路通羅馬,不會認為“自古華山一條路”,也不會強人所難還會隨機應變地調整策略和路徑,最終總能實現自己可以實現的目標。
比如,很多大學生把考研或考公作為畢業時的目標,只想著走這一條路,通過這樣的考試,沒有想過考不過又怎么辦。
結果,一旦沒考過,就傻眼了,認為自己很不順,很失敗,然而束手無策一籌莫展。有的會一再繼續考下去,但多年都考不上,就年年都在遭遇不順。
很多成年人也是把一夜成名或者暴富作為目標,結果總也等不來想要的結果,就感到自己做事很不順利,也容易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像他們這樣的話,就的確容易遇到不順,也很難順心。
因為他們要想得到的結果,太不可控了,并不是在于他們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實現。
而且,就算實現了想要的結果,也未必就能順心。
而懂規劃的人,就不會把這些事情當作自己必須實現的目標,他知道現在有這樣想法的人很多,這樣的路很卷,競爭很激烈,自己并不一定能成為最終上岸的幸運兒。
即使要去嘗試這樣的路,也不會只認這條路,而是會多手準備,至少知道如果考不上又要怎么做。
比如一個大學生,在考研或考公之前,就想好了可能去企業工作,或者“靈活就業”,做一個自由職業者,于是也會鍛煉自己的能力,做好就業準備,而把考研或考公作為備選而已。
這樣的話,他即使沒考上,也不至于無路可走,而是可以去求職或者開始自己的獨立事業。
再說,懂規劃的人,也不一定會向往那些人人都在追逐的結果,他會根據自己的特點,設置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
這樣的話,他就總有自己可做的也能產生效果的事,他總是在做著積累,讓自己有成長和進步,最終去實現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
北郵的何同學,就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他在大學期間,沒有像他的同學們那樣,去爭取保研和出國,也沒有準備考研和考公,而是一直在做著他喜歡的事——拍科技類視頻。
那么,他會像很多大學生那樣,認為不考研不考公就沒出路,擔心找不到工作嗎?
并沒有。
他因為做視頻,從中形成了職業能力和創業資源,畢業時也就不用去找工作,而是可以直接創業了。
你看,懂規劃的人,是不是總能實現最好的結果,把時間做到最好的安排,也就不存在什么不順。
前幾天還發了一篇文章,可以參考一下:
那么,如果你希望生活中不要不順,總能心想事成,那就學習規劃,做好規劃吧!
加油!
學習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咨詢相關問題,有以下四種方式可以跟我鏈接:
1、直播: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我的視頻號,預約直播(如果顯示過期,也可點擊預約最新直播),到時可留言或連麥咨詢;
2、加群: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本公眾號,在后臺回復“加群”,按對應身份加入“任煒老師生涯支持群”,將每天收到生涯規劃相關資訊;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隨時可向我提問咨詢(均為本人親自回復),還可索取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的干貨資料合集。
添加任煒老師微信
4、培訓:我近期正在開設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培訓,家長和從業老師皆可報名,參見文章說明: 滿10人開班,加上方微信可咨詢報名。
其他需要,可掃碼查看:
關注本公眾號之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發送以下關鍵詞,可收到相關文章:
1.高一選科:“選科”
2.高中規劃:“高中”
3.成績提升:“提分”
4.專業選擇:“專業”
5.綜合評價:“綜評”
6.志愿填報:“報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業形勢:“就業”
10.考研形勢:“考研”
11.就業準備:“準備”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調適:“心理”
14.勵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訣:“幸福”
16.學習規劃:“學習”
17.高考減壓:“減壓”
18.錄取分析:“錄取”
19.是否復讀:“復讀”
20.大學規劃:“大學”
志愿填報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學規劃免費課程:“課程”
進入公眾號后臺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點擊藍字“任煒老師”,或點擊我的公眾號名片即可。
在下方界面點擊“發消息”,填寫關鍵詞發送,即可收到相關文章。
如有其他問題 ,也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輸入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很多相關文章。
見本文中的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