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大廠,高薪,這是東亞文化認同的“成功人生路徑”之一,當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如北大生去賣豬肉,碩士生失業送外賣,就如同違反了常理,不僅當事人崩潰,也沒有滿足大眾的某種期待。
近日,某社交平臺上,一個自稱C9畢業的名校學子發帖,說畢業七年,職業規劃沒做好,目前是AI產品經理,薪資只有35k。雖然在深圳買了房,但房貸壓力巨大,經濟環境不好,跳槽也找不到太好的價錢。本來做NLP領域,現在大模型出來,之前的經驗成了一張廢紙,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老婆吐槽他身邊的同學早已百萬年薪,他也自覺混得太差,現在的收入完全對不起第一學歷。
據這位樓主描述,他認為自己的路從大學開始就走錯了。
他是小鎮做題家,高考調劑到中科大的通信專業,因為競爭壓力太大導致厭學。畢業后又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進了互聯網,又沖動裸辭跨到AI領域,慘遭挫敗。從8000月薪從頭干起,在各崗位摸索學習,耽誤不少時間,才終于確定AI產品經理道路。
如今他站在30歲的門檻回頭看,認為自己錯過各種風口,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這份有些“凡爾賽”的吐槽引起人們圍觀,大家評價褒貶不一。
有人說,學歷沒他高,工資比他多很多,確實混得不行。
有人說,學歷與能力并不完全掛鉤。
有人說,選擇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有人表示同感,小鎮做題家真的眼界局限,容易自卑。
有人讓他不要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要生活在和別人的比較中。
有人表示,他這是大部分人的正常水平,也算不錯了。
有人說,他在深圳的職業發展恐怕難以再突破了,建議離開。
當然,這個話題也炸出來一堆“郁郁不得志”的名校生們吐露心酸。
還有人吐槽現在的應屆生更難。
每次看到這樣的精英式吐槽,總會生出“何不食肉糜”既視感,雖然在這些人的立場上,他們確實起點高,也可以擁有更光明的發展。但在互聯網行業外的大多數人看來,那些被認為沒出息的“低薪”已經是可望不可及的天花板。不同的行業擁有不同的收入上限和下限,而從業者們的智商與能力未必天差地別,這樣的不公平又該向誰訴說?
單一的評價體系將人們擁趕到同一賽道上,可這社會背后的真相并不簡單。一個人的成就相關的是張密密麻麻、錯綜復雜的大網,任何一個因素影響都會改變命運。不是將學習成績,選對賽道,原生家庭哪個因素單拎出來可以概括的。
羅翔老師說,人生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的人生,我們要對可控的事情保持謹慎,對不可控的事情保持樂觀。我們要以這樣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秉持著接受現實,面對挑戰的態度,知足常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