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自己機構和項目的使命認同,從2016年了解到新公民計劃的存在,到2017年11月開始做志愿者,我幾乎參與了所有新公民計劃和微瀾圖書館發起的捐贈項目(包括月捐),直到今天。2019年8月,我開始以全職工作人員身份參與新公民計劃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也始終保持著捐贈人和志愿者的身份和視角。
深知一切改變的不易,每一份對行動者的支持,不管多么微小,都很重要;也正是因為有眾多的支持,大家才能一起走到今天;相比很多一線的行動者,我們機構在經濟上的生存處境要好得多。
相比大部分的公益人,我自己算是新人,很多時候在埋頭自己的工作,對公益的行業事務參與比較少。我們似乎也總保持著謹慎,不管是具體的服務,還是籌款和傳播;一些志愿者伙伴也會常提醒我們,如果我們犯錯,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并不能因為我們做的是“公益”就得到豁免。
2023年9月12日,“兒慈會工作人員”卷走千萬善款的爆料,讓我和同事們,以及整個機構都陷入了一個倫理困境,心理上,我們都成了“當事人”。月捐人解綁、善意的提醒……同事們都時常接到消息。我們沉默,但沒有置身事外,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作為個人,對某些“約定俗成”的做法、大病救助以及籌款本身,我自己的經驗非常有限;除了咨詢同事,我對這次事件相關信息的了解,主要來自以下報道:
兒慈會事件相關報道:
財新周刊:從配捐到詐騙:慈善生命線是如何變灰的
鏈接: https://weekly.caixin.com/red/2023-09-22/102111205.html?s=6d1d82d074b45ff00f0e74b74787289d16238ff5f282a136bfd1407cd5a3d56e411779b1330ba53c&originReferrer=red
這是一篇23000+字的深度調查報道,目前需要財新付費會員才能閱讀,推薦以下路徑閱讀全文:
,文章也可以關注財新后續的開放計劃。
本文記者之一在自己朋友圈里寫道:
這不僅僅是“套捐”,或所謂“薅平臺羊毛”,它極可能指向一個更大、更隱蔽的產業鏈,和更殘酷的現實:在赤裸的流量游戲里,公眾實打實的捐款,能真正落到病友手中的,甚至不到五分之一。 但是,又要開始新一輪“全面禁止”“自我整頓”嗎?稿子結尾也是我的心聲。“不愿看到‘一禁了之’,是我想把‘暗箱’公開的根本原因——希望全社會一起討論,找到合情、合理、合法的解決方案。”
其他有關報道:
南方周末:
三聯生活周刊:
行業伙伴正在進行的行動:
9月25日聯署 |關于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涉嫌“套捐”及“詐騙”事件 誠邀公益慈善行業從業者聯署表態
https://ff.lingxi360.com/formfill?fid=OzA1roZ3CTVoO&utm_bccid=LXEm_whLeDZ3LDp0&disable_autofill=0
財新關于本次聯署的報道:
https://m.caixin.com/red/2023-09-26/102112505.html?s=6d1d82d074b45ff08cd47a69d7d326ca8b4eb4843b31cfb221c0489d8ba4aecd84d41c9bb6ff81aa&originReferrer=Androidshare
在我發稿時,此次聯署已經被有關部門叫停,據相關伙伴說,聯署伙伴已經達到了298人。
方德瑞信:
行業內已有的籌款倫理資料分享:
方德瑞信:
公益行業監督者在發聲:
公眾號/豆瓣: @艾大荀:
公眾號:@庫斯卡婭不在場
(聯署內容可以看這篇)
等一直在對公益行業從業者發問或者發聲。
我們和兒慈會的關系
以下來自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兒慈會”的全稱)2022年度報告摘錄:
地址:https://www.ccafc.org.cn/Uploads/editor/file/20230418/1681787888941420.pdf
新公民計劃2022年通過兒慈會籌資(項目:讓流動更有希望月捐)的籌款,包含在“合作項目及公益項目”之中。“合作項目及公益項目”合計2,982.35 萬元,在兒慈會籌款總額中占比4.2%;“合作項目及公益項目”與“專項基金(占比26.3%)”之中的很大部分,和“兒慈會”自身籌款與項目執行沒有直接關系,只是通過合作,使用了“兒慈會”的公募權及其提供的捐贈票據服務。
這里不是為新公民計劃叫屈,而是希望更多的伙伴,可以通過對這次事件的關注,對公益社會組織面臨的問題與困境,有更多的了解。
北京三知困難兒童救助服務中心作為民非(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機構,沒有公募權。除非通過和一個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通常是基金會)合作,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掛靠”(我們向具有公募資格的機構支付一定的管理費用,掛靠的機構協助出具捐贈票據,機構需要使用資金時向掛靠公募機構進行申請),否則,我們無法自主向公眾籌款。
摘自:《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81091.htm
北京三知在機構月捐上線時(2016年機構完成民非申請注冊,新公民計劃轉型,2017年發起微瀾圖書館,2018年初籌劃上線月捐),可能因為自身體量的問題,主動選擇合作基金會的余地并不大。2018年初籌劃上線月捐,但直到年底,與其他基金會的申請溝通依然無果;最終,我們選擇了兒慈會,一家聚焦于兒童領域的公募基金會。
北京三知機構月捐項目——“讓流動更有希望項目”(原名:微瀾圖書館項目)于2019年3月上線。
因為“讓流動更有希望項目”募集的是非定向資金,這部分月捐資金我們一直慎用,以備不時之需。在招募月捐伙伴的時候,我們也一直秉持這一希望:每一位月捐伙伴進行捐贈的前提,都是了解我們的工作、使命、議題以及籌款最終用途。
”讓流動更有希望項目”月捐自2019年3月上線至今,籌款與支取詳情如下:
我們也反省,在2020年初出現“43斤吳花燕之死”新聞報道、9958大病籌款項目被質疑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反思與兒慈會的合作,也應該對行業籌款的不規范行為及時予以關注。
置身事內
在機構內部討論時,同事們彼此之間對問題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思考,在這里我先分享我的:
我確實對于公開“切割”這個詞匯和行為都保持警惕,在過往的很多(公共)事件中,“切割”很多時候是為了自我保護,甚至撇清責任,很多時候,并沒有推進事件的解決。我們的月捐和兒慈會合作,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合作方,發聲切割本身并不能免責(也不應該免責)。
雖然比較無辜,但我們自己身處其中的責任是什么,也是我們要不斷追問的。
一直以來,無論是項目執行,還是傳播或籌款倫理,同事們都認為我們用行動踐行就是最好的發聲和態度;這也是在以往的傳播里,更多地去說我們的行動本身而不是態度的原因。
當然,我們也有責任和義務,告知大家到底發生了什么。
有同事贊成我們應該立馬告訴捐贈者,停掉月捐,不要再扣款,不要讓資金流入兒慈會(實際上,月捐資金為新公民計劃自籌的非定向資金,也是機構項目生存很重要的經濟安全保障)。
不管是過去4年多72萬的籌款,還是正在進行捐贈的454位伙伴,這些都是出于對新公民計劃和微瀾的信任;月捐伙伴們支持的是我們,更是我們倡導的社會議題、我們服務的每一個孩子,希望通過我們的執行帶來社會的改變。
作為新公民計劃最早的月捐人之一,我深知,“守護流動的希望”確實不是屬于兒慈會的項目,但月捐籌款確實是通過兒慈會(公募權)籌款(都是機構自籌)。因公募資格受限,不得不在憑自己努力籌款的同時,還要“掛靠”在公募基金會之下;這本身,已經將很多社會組織置于不平等地位。
我自己在心理上,確實不想取消機構的月捐,“新公民計劃”這幾個字沉甸甸的,是自己畢生想踐行的事業,而微瀾圖書館,我自己付出了六年,幾乎是絕大部分的時間和心力,因此,對于新公民計劃的機構月捐(我已經是微瀾的月捐人),我自己不愿意在沒有替代之前,先停掉。
當然,因此我自己也不具有參加聯署的資格。
這個矛盾和困惑應該不只是我有,新公民計劃的其他捐贈人也會有;通過兒慈會(公募權)籌款的無數機構和項目、無數捐贈人,都有這個困境。
或許,這個困境也不只是和兒慈會有關的項目和機構有;無論是基金會,還是一線公益機構和項目,很多公益從業者也許都有。我們都會自問,在現實中,我們是否踩踏了某些倫理底線。
又或許,作為公益從業者,我可以從嘗試了解復雜的現實開始,從自身行動自律開始,直面我們所遇到的困境和問題。
謝謝葵予修正我表達不準確之處。
謝謝同事們的支持,給我答疑解惑。
細雄
2023.9.26
另:
如果有月捐伙伴想參加聯署,但同時又是新公民計劃的機構月捐人,可以先掃碼暫停我們通過兒慈會的月捐項目,避免將自己置于兩難境地,我們表示理解。
(文章本來是上午發的,但目前因為聯署被叫停,我們還是照常刊發吧,2023.9.26 22:50,作為紀念。)
如果您不想中斷對北京三知(新公民計劃)工作的支持,也可以在停掉兒慈會月捐之后,轉捐微瀾圖書館總館,報名總館館東:
微瀾總館館東月捐所籌資金,將用于微瀾圖書館項目,為項目非限定資金,為項目安全保駕護航。
關于機構“讓流動更有希望項目”月捐中與兒慈會的合作,我們也會秉持對捐贈人負責的態度,積極和兒慈會溝通,妥善處理。
關于機構“讓流動更有希望項目”月捐后續處理情況,及機構進一步的工作進展,機構將在后續發布。如對我們的工作有進一步的建議和疑問,也歡迎大家直接聯絡我們任何一位同事,或者留言給我們。
2023.9.26
如果想近距離了解我們的工作,推薦:
他們是外賣員、快遞員、家政工,但他們的孩子在城市找不到一張課桌 | 岳毅樺 一席第801位講者
去給這家圖書館當館東,是我今年做的最有意義的事 | 雅君的好用分享
微博:@新公民計劃
豆瓣:@新公民計劃
微信:小新(xingongmin2007)
掃碼報名成為微瀾志愿者或分館月捐館東
微信號 : xingongmin2007
微信公眾號:微瀾圖書館
新浪微博:@新公民計劃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