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為石景山區何家墳墓地考古發掘報告。該墓地于2013和2016兩個年度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共計2060平方米。出土漢代、西晉、遼代、明代、清代等不同時期墓葬80座,出土陶器、銅器、玉器、鐵器、 瓷器等遺物198件。考古遺存數量豐富,時代特征鮮明,區域特點突出,是一部濃縮的石景山區物質文化史,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北京地區考古學內容。
本書可供從事考古學、歷史學、文物學、北京地方史等研究方向的學者及高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內容節選
何家墳墓地北區發掘明代墓葬20座,其中有搬遷墓3座,夫妻合葬墓5座。其余12座墓即BM3—BM9、BM12、BM16、BM25—BM27等本書認為是太監墓。
何家墳墓地南區發掘明代墓葬28座,包括23座豎穴土壙單棺墓、5座磚石混構墓。其中NM21—NM25、NM27—NM45、NM50—NM52等27座墓,本書認為是太監墓。
太監墓的判定依據有如下四點:
(1)何家墳墓地出土有兩盒太監墓志,這是最直接的證據。北區BM12墓主身份為明代內官監司鑰庫掌印太監,BM16墓主為明代南京司禮監掌印太監。據志文得知,他們二人的喪事均由內官監右監丞許智負責操辦。
(2)上述39座墓葬,除個別因人骨保存狀況差無法辨識性別外,絕大多數墓主為男性且單身。以北區BM26、BM27等石室墓以及隨葬玉帶、金器等來看,以北區BM26、BM27為代表的墓主并非無力娶親的赤貧之人,相反他們都具備相當的經濟能力,他們沒有娶妻只是因為太監身份。
(3)上述39座墓葬,排列過于密集、緊湊,且部分墓葬墓向嚴格一致,達到了非經過人為安排而難以實現的程度,并且相互之間看不出長幼有別的正常人倫之序。
(4)上述39座墓葬中,北區BM25、南區NM32、NM40、NM49等4座墓中,出土一種特殊的骨質管狀器,這種骨器形似男根,在以往太監墓地考古發掘中多次見到。
綜上,何家墳這39座墓葬的墓主,除少數外都具備一定經濟能力,但他們都是單人葬,在墓地安排方面也體現出高度組織性,墓中發現有太監墓曾經出土的特殊器物。這些墓主是什么樣的人?答案是明確的,北區BM12、BM16墓志的出土,明白無誤告訴人們,這是一片晚明時期的太監墓地,墓地整齊劃一地排列,或許正是出自內官監右監丞許智許公公等的精心組織安排。
發掘現場
出土玉帶
出土金耳環
出土鎏金銅座鐘
出土青銅鎮紙
出土墓志
本文由 王琳瑋 鄭佐一 摘編自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 編著《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田野考古報告第44號 · 何家墳墓地考古報告》。內容有刪節、調整。
(審核:孫莉)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田野考古報告第44號
何家墳墓地考古報告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 編著
ISBN 978-7-03-075762-3
定價:298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