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家縣城一個表弟,幾年前考的鄉鎮事業編,離縣城三十多公里的路程,據他說從家到鄉政府來回一趟,油費得將近40塊錢。你以為這就算了?這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時候他去所包的村指導、檢查工作,有時候還得去縣城開會、辦業務,全都是開著自己的車,燒著自己的油。
燒油也罷了,有時候要是下村遇到壞路或者村里里的旮旯角落,磕蹭也都得自己修理,后來表弟也懶散了,總是快年底了到修車店集中補一次漆。
2、鄉里只有幾輛公車:一把手和鄉長各一輛專用,這兩位經常得去縣城開會,有時候還得迎來送往,所以公車確實有必要,另外還有兩輛面包車常年在鄉里轉:農口的同志檢查農業、禁燒、畜牧常用一輛,另一輛是黨政辦、民政殯改、村建及其他口線的臨時工作輪換著用,非常緊張。像這些公車加油保養之類,完全由單位財政報銷。
一般同志如果需要外出公務,只能用自己的車。一來這些公車使用非常緊張,得層層審批,基本不會讓你一個人申請到用,通常都是部門出動集體使用。二來都是手動擋,年輕人學了駕照后基本都常開自動擋。
所以鄉里從表弟這種普通同志到中層、一般副職,日常都是開的自己的車,既然開的是自己的車,就別想找財政報銷油錢了。
3、表弟上班以來一直加中石油,隨著油價水漲船高,他動輒一個月在油錢上搭上近千元,其實單論他用在生活中的油耗,并沒有這么多,畢竟有時候一周才回家兩趟,大部分的油錢都奉獻給單位的工作了。
表弟實在是快頂不住了,向主任尋求幫助,主任也沒有辦法,多年前鄉里財政好的時候也試過公事報銷油費的制度,那時候人們還是開著自己的車辦公事,但是油錢是給報銷的。可有個別人總是想占便宜,再加上后來鄉里收入少了,所以后來這項制度被取消了,再也沒有實行過。
4、鄉里里曾有一位同事,開著一輛老車,因為覺得自己車技水平高,也想著省錢,所以這輛車只交了“交強險”。結果,他一次去縣城開會時,被一輛拐彎的三輪撞上了,損壞的還挺嚴重。但由于只有“交強險”,修車花費了幾千元。到了單位,他以“辦公事發生意外事故”為理由,向領導申請報銷,領導前兩回還說“考慮一下”,后來表示“這車不是公車,很難在財政上報銷”。本來有些獎金取消,已經讓大家的收入困難了,還攤上個這事,這位同事氣得直接把車放家里,開會和下村的事兒能推就推,實在不行就坐去縣城的班車,下村就騎著自行車,一天能干完的業務,干他個兩三天。
5、“私車公用”長此以往:一是對干事積極性產生打擊,尤其是年輕人,到基層后發現不但工作辛苦、待遇低,還得自己墊錢,對工作逐漸失去熱情,想辦法考走離開。二是一些老油條產生了補償心理,既然對我這樣,那我就想辦法在其他渠道補償,可能在工作上操作隱性的灰色利益。
6、其實公車改革后,管理已經非常規范,公車都有實時定位,公車的運行軌跡,加了多少有油都有清晰記錄;公車上也貼著公務用車的標志,社會各方面監督,沒人會冒風險私用。
但對基層的考慮明顯是欠缺的,應該考慮到基層工作的實際,當下的基層干工作不但要跑斷腿,還要掏腰包。公務員好歹還點車補能夠多少補一點,事業編則沒有這部分待遇。完善基層的公車配套制度,加強基層的公車配備不能再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