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流泉,聽到這四個字你首先會想到什么,當然是這里肯定有山谷,也有溪流,這都沒錯,但位于安徽省潛山市天柱山腳下的山谷流泉景區,主角并不是山谷或者溪流,而是鐫刻于溪谷河床上的歷代文人題字。
與天柱山絕美的自然風光相映襯,山谷流泉位于三祖寺旁,展現了天柱山下深厚的歷史底蘊。在大約1500米的河床崖壁上,密密麻麻地遍布著從唐朝至民國的314方摩崖石刻,這里面最多的便是文人盛世的宋朝石刻,足足有100多方。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這些如雷貫耳的大名,你在這里都能找到。
天柱山下,有一座聞名遐邇的三祖寺,所謂三祖,正是我們熟悉的禪宗六祖慧能的師祖僧璨,這座寺廟在三祖駐錫之前叫做山谷寺。
隋開皇二年(583年),僧璨在得到二祖慧可傳承衣缽后,正式駐錫山谷寺,三祖圓寂后,得舍利子300粒,舒州別駕李常,出己俸建圓寂塔。到了唐干元元年(758年),唐肅宗賜山谷寺為”三祖山谷干元禪寺“,三祖寺由此而得名。
山谷寺旁有條小溪,叫做山谷泉,三祖僧璨千余年前大概率也飲過山谷泉之水。
古代文人墨客,一大愛好便是尋訪名山古寺,拜會隱士高僧,三祖寺隱于名山山谷,有禪宗高僧,更得皇帝賜名,理所當然成為古人的旅游勝地。
只游玩古寺,與高僧聊聊天,吃個齋飯當然不夠,古人又不能拍照,畫畫也不是人人都會,那就題個字,古代能題字的都是文化人,不會低俗到只寫“XXX到此一游”,好歹寫首詩,實在不行拜訪也要顯得空靈高雅一點,例如“訪鶴”。
歷朝歷代到訪題字的文人越來越多,特別是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等名人效應的加持,山谷流泉名氣便越來越大,一條小溪流,名氣甚至超越了旁邊的三祖寺。
以上就是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的來歷,而沉淀千年之后的今天,這里匯聚了300余方摩崖石刻,已經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
山谷流泉景區是正規的景點,門票50元,不便宜,旁邊三祖寺也是收費的,門票10元。山谷流泉就是沿著一條溪流走,沿途紅點點就代表摩崖石刻,一共會經過舒公亭、石牛、石牛古洞三處摩崖石刻比較集中的地方。
進入景區,仿佛就進入一個摩崖石刻的世界,連橫跨小溪的西林橋面,也有碩大的“橫空”二字,我想這二字,即代表石橋的橫空跨越,也代表空間的分割,由此進入了一個古代文人騷客的精神世界。
夕陽灑在山谷里,坐在石上,與古人的“論壇留言”對視,享受一場精神的盛宴,900多年前,也有人這么做過,他就是王安石,在此他留下了“坐石上以忘歸”詩篇。
樹木掩映下這座飛檐翹角的仿古建筑就是舒公亭,紀念的正是王安石,王安石任舒州(今潛山)通判期間,曾兩次到訪山谷流泉,第一次更是攜火夜游,可見興致之高,離任舒州之后,他依然寫下了十多首懷念舒州的詩詞,所謂為官一任,牽掛一生。
舒公亭前便是第一處摩崖石刻聚集處,這里有歷代石刻近百方,不過山谷流泉的精華還不在此,還得繼續往前走。
沿途植被豐茂,流水潺潺,感覺負氧離子在身邊360度環繞,一不小心便以為自己也是那位長袍青衫遠道而來的騷客,與三祖寺高僧暢談后,來此題刻賦詩。
歷史上與山谷流泉有過交集的文人騷客還真不少,寄情于山水,尋一方凈土,享片刻安然,大概也是自古至今,人們放空自我的一種方式。
前行上百米便來到東坡別業,這里大概位于景區中間位置,在這座仿古建筑中,你可以了解關于山谷流泉的歷史脈絡。
東坡別業旁邊的石牛,則是第二處比較集中的摩崖石刻群,石牛因巨石狀如臥牛飲水而得名,可惜石牛已被破壞,部分石刻也受損。
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春,江西詩派領袖黃庭堅,前往拜訪舒州為官的舅父李公擇,期間到訪山谷流泉,騎在石牛之上,讓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為其畫像,因酷愛此處,便自號“山谷道人”。
走到石牛繼續往前,精華還在后面,沿途山清水秀,根本感覺不到累,而且路途也不遠,行程相當輕松。
當你看到“安慶名山”的石刻時,山谷流泉的精華便到了。密密麻麻的摩崖石刻層層疊疊,你很少在一個地方看到摩崖石刻會重疊的,但這里就是,后人的題字居然會擠到刻在前人的題字之上。
山谷流泉的三大精華石刻正是北宋蘇東坡、王安石和黃庭堅,黃庭堅的題刻是“李參、李秉夷、秉文、吳擇賓、丘揖觀余書青牛篇,黃庭堅庚申小寒”,書法工整穩健,筆鋒堅勁。
王安石的石刻為“水無心而宛轉,山有色而環圍。窮幽深而不盡,坐石上以忘歸。荊公”,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任舒州通判,9月16日夜,他擁火夜游此地,觀字聽泉待了很久,次日復游,并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篇。
與王安石石刻同處一塊石頭上的,還有舒州刺史李德修于唐寶歷二年(826年)的題刻,而李德修題刻下方的紅色題刻,是他的八世孫李師中于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的題刻,祖孫兩人相隔245年后,在同一塊石頭上留下了題刻。
蘇東坡的這方石刻比較難找,因為它是刻在河床上的,題刻“先生仙去幾經年,流水青山不改遷。拂拭懸崖觀古字,塵心病眼兩醒然。東坡”其實蘇東坡其實并未到過山谷流泉,看字跡也絕非蘇東坡所題,所以景區的描述也比較模糊,但誰叫蘇東坡是千古第一文人啊,估計后人也是為了蹭點熱度。
除了這些大家的題刻,還有很多有意思的題刻,例如“牛蹄”、“靡靡溪”、“滾滾泉”等等。
當然除了那些有名有姓,題詩作對的高雅題刻,也有一些類似涂鴉的題刻,歷經千百年,同樣被保存了下來。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是安徽省現存最集中、最完整的摩崖石刻之一,是古代文人雅士們跨越千年時空的一場精神聚會。如同今人們愛在微博、小紅書等自媒體上留言,古人們也愛在石頭上題刻,吟詩作對,抒發情感,而那些有名家題刻,又或者是年代久遠、內容豐富的摩崖石刻,就成為了歷史遺產,名勝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