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系列——秦末漢初風云錄
連載系列——秦末漢初風云錄開篇!秦漢風云三十年,無數小人物崛起、大人物湮滅
蒙氏三代(蒙驁 蒙武 蒙恬蒙毅),一個齊國家族在秦國奮斗的故事
第二章 大澤鄉起義
第二節 陳勝稱王
01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后,帶領900人開始就近攻城掠地。
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舉動。
一,解決補給問題,畢竟這900人總要吃喝。
二,拿下根據地,既然打著推翻秦朝的旗號,自然要有相應的根據地,總不能當山大王。
三,提振士氣,900人剛剛頭腦發熱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如果不趁著熱乎勁去攻城,等拖久了,悲觀情緒蔓延,那就鳥獸散了。
四,打響自己的名堂,給苦秦久矣的天下人發出一個信號,星星之火已經點燃,大家一來燎原吖。
五,最重要的,是樹立陳勝吳廣的領導核心,打一場勝仗,哪怕是小仗,也能為新領導樹立權威。
900人起義軍在大澤鄉起義,那就攻取大澤鄉,返城殺掉秦朝官吏。
接著打鐵趁熱,又拿下了旁邊的蘄縣。
不知道是不是打得太順了,陳勝吳廣竟然分兵,派出手下攻取附近的各個縣城。
但奇跡的是,這群烏合之眾,竟然都打贏了。
一時間,陳勝吳廣收攏了戰車六七百輛,千余匹戰馬,數萬兵卒。
這樣的兵力,就不需要再打縣城了,攻下一個郡縣(在今天相當于一個省)的省會城市,這個郡縣的所有縣都會自動歸順。
就這樣,出了新手村的陳勝吳廣帶著數萬將士,浩浩蕩蕩攻向陳郡的省會陳縣。
陳縣是原來楚國故都郅陳的所在地,楚國亡了后,被秦朝改了名字。
對于陳勝吳廣來說,拿下陳縣,不僅是拿下大城市,還向天下人證明了自己有實力挑戰大秦帝國,意義非同凡響。
看到這里,你會不會奇怪,大秦帝國可是被曾經橫掃天下的虎狼之師秦軍所保護,為什么900人拉起的農民軍,就能拿下一連串的縣城,還短時間內聚集到了數萬人。
這其實不是秦軍的錯,秦軍的主力被秦始皇派到北方打匈奴和南方打嶺南,剩下的在關中監督數十萬勞工修建阿房宮。
散落在原來六國舊地的軍隊,更多是本地的鄉勇,戰斗力跟正規軍差遠了。
而且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下令拆除各個城池的圍墻,以彰顯和平,當然,像陳縣這樣的省會大城市,城墻還是要保留的。
所以陳勝吳廣在攻取縣城時幾乎是不需要攻城,長驅直入就能殺到縣老爺的官邸。
最主要的是,天下苦秦久矣,從上到下都不想給秦朝賣命,現在有個愣頭青打響第一槍,大家就跟上了,所以陳勝吳廣才能收攏那么多人。
陳勝吳廣的勝利實在太順利了,雖然打下了那么多縣城,也聚集了數萬人,但作為省會城市的陳縣竟然一點沒發覺。
當陳勝吳廣率領大軍到陳縣城下時,郡守竟然不在,當值的副手只好出面組織城防,但終究沒能擋住氣勢如虹的起義軍。
陳勝吳廣拿下了起義以來的第一座大城市。
02
有了像樣地盤的陳勝吳廣,開始考慮個人問題了。
陳勝吳廣進入陳縣后沒幾天,就召集了當地有影響力的人物開了會。
這幫人也是馬屁拍到底,說陳勝將軍居功至偉,建議他稱王。
陳勝也不推脫,馬上自立為王,政權名號從“大楚”改為“張楚”。
而吳廣則被陳王封為“假王”,代理國王的意思,相當于張楚政權的二把手。
天下還沒打下來就畫地封王,是大忌。
元末各路農民起義軍中,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紛紛稱王稱帝,朱元璋則聽從謀臣朱升的建議,“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大秦帝國又不是紙捏的,陳勝現在就稱王,等秦朝回過神來,第一個打的就是你。
而且陳勝是一個泥腿子出身,過往歷史從來沒有一個王不是貴族出身的,如果稱王不需要血統加持,只要有地盤有人,那人人都可稱王。
陳勝可以,陳勝的手下是不是也可以呢?
陳勝的大將武臣帶著軍隊攻下趙地后,自立為趙王,還給陳勝修書一封,告訴陳勝自己當王了。
陳勝也沒辦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自己喊出來的,自己也是這樣當上王的,現在別人有樣學樣,自己也不好說啥,只能認了這個趙王。
武臣稱王后,派自己的手下韓廣去攻取了燕地,結果韓廣也來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燕地稱王了,尊為燕王。
陳勝稱王,打開了一個底層人民欲望的潘多拉魔盒,沒有人再屈于人下,都想當王。
陳勝這個王,空有頭銜,卻無實際利益,反而導致自己手下跟自己決裂。
陳勝稱王的尷尬之處還在于,大澤鄉起義時,打的是扶蘇、項燕的旗號,如今自己當王了,置這倆人于何地?陳勝如何向天下人解釋自己這個行為?
陳勝估計也知道這件事不好交代,所以改國號為“張楚”,相當于說,扶蘇、項燕的政權是“大楚”,而我的政權是“張楚”,是兩個不一樣的政權。
這樣也勉強說得過去吧。
但這個“張楚”,似乎更不好解釋。
陳勝是想光復楚國嗎?如果是,應該讓楚國王族后裔來當王才對,現在你自己當王了,這是竊國,不是復國。
也不能對陳勝太過苛刻啊,從大澤鄉起義到攻下陳縣,從900人到數萬之眾,從被人鞭打的庶民到人人稱贊的將軍,這樣的變化只是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這樣的成就,是人都會飄。
起義以來,陳勝幾乎沒有遇到過一次像樣的阻礙,起義軍走到哪里,勝利就到哪里,而且所到之處官紳士民都前來投誠,這簡直就是天神下凡啊。
按照這樣的進度,不到一年時間就能拿下大秦帝國,這樣的豐功偉業,堪比秦始皇。
不過樂觀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外一回事。
總之,陳勝稱王,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戰略,但凡有點政治智慧的起義軍領袖,都不會這樣干。
后來的項梁就很聰明,找了楚王的后裔來當楚王,自己掌握軍隊,所有號令都從楚王那里發出,沒有人敢不服。
當然,項梁死得早,我們沒有看到他功成名就的那一刻。
從這點看,或許陳勝又是對的,大亂之世,想那么多干嘛,早稱王早享受,苦了一輩子,現在終于翻身了,還不趕緊當個王來高興高興。
打天下,沒有謀臣是不行的。下一篇,我們就來看看,投靠了陳勝的兩個謀臣張耳、陳馀的故事,這倆人也是秦末漢初的風云人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