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時期補遺
撫康百姓 幸有心永免刀兵
義旅八營 恨無高山不要命
明末,有李自成大順軍余部李赤心(即李過---編者注)、高夫人所率領的忠貞營白帽兵(因頭戴白氈帽而得名---編者注)由潯州擄掠至撫康,聽說是高山名宦牟延懿居住之所在,便不傷撫康一草一木,遠走他處。撫康因此免遭擄掠之慘,一鄉百姓無不對其感恩戴德,嘖嘖稱贊。
清順治四年(1647,丁亥年),八營謝正奇等攻破州城后,聽說牟延懿住在城里。因敬重他的為人,謝便派人開東城門帶牟氏出城,戚里親友數百人因冒充牟姓,得免血光之災。這些人不敢到別的地方去住,全隨牟氏到高山村躲避,這一避就是兩個多月,吃完了三個糧倉的稻谷,方才散去。這些事跡一直傳頌至今。當時,逃出州城的南門陳氏始祖陳適園避難于高山村,并在該村牟氏創建的“獨堆坡書房”讀書,后來考中舉人。(資料出自《舉人文林郎心永公行述》----編者注)
編者注:牟延懿,字?宗,號心永,鬱林州高山村人。乃名宦、鄉賢。文林郎,奉直大夫,明崇禎癸酉科舉人。性闊達,喜學于書,無所不讀。事父母以孝弟,聞居鄉。開誠心,布公道,遠近聞者咸推仰焉!在撫康鄉龍平堡創建有元珠寺。
清朝時期(一)
容馬出關踞拳戀
梧賊入境洗龍泉
注:容馬,乃容縣土馬是也。拳戀,即平山堡拳戀田,今小平山垌圈田。梧賊,梧州之土匪。洗,即搶。龍泉,交剪坡之別稱。
(一)
清朝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年),容縣易天章起馬經北流縣鬼門關竄入撫康鄉境內,據平山堡之大容山拳戀田稱王,四出劫掠。易氏以此為巢,蓋因拳戀田山高崖險,易守難攻。后率千余人掠潯州府桂平縣下都里,桂邑諸生黃毓奇早有防備,大破之。
(二)
清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年),梧州艇匪張爛脛木糾邀匪黨提出“劫富濟貧”之口號,騷擾梧州府、潯州府地面。復由桂平乘夜襲入撫康鄉嶺頭堡交剪坡,搶掠富紳梁廷璜家,得手后連夜向北底(今北市圩----編者注)一路竄逃,這就是賊匪犯我鬱林州之始。
清朝時期(二)
貴馬猖狂 糾黨二百掩蒲塘
州官倜儻 帶壯三千保撫康
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冬十月二十一夜,貴縣黃壽村匪首王錫彬、王錫鳳等糾黨二百余掩襲蒲塘,劫掠財物。市人因無器械,便群以竹竿擊之。貴馬欲望得到滿足后,連夜遁去。知州顧諧庚聞報,即帶州壯、練勇同往征剿,并將黃壽村賊巢夷為平地。接著又懸重賞,擒獲首要王錫彬、王錫鳳,誅之。此役有陳李先、陳貴先、陵阿寅、陵阿茍、黎覃記等五名壯勇陣亡。
注:貴馬,即貴縣之土馬,時人稱廣西本地匪為土馬。掩,即襲擊。此乃蒲塘自清朝以來,第一次被匪徒攻陷。(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