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的群山青翠欲滴,近前的花草栩栩而生
遠聞校園書聲瑯瑯,近有少年朝氣蓬勃
如此和諧、美好的畫面
卻可能正在被一點點破壞
近年來,在農村地區,亂砍濫伐林木現象時有發生,很多村民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識淡薄,不知道砍伐林木需要辦理許可證,少部分人即使知道砍伐林木需要辦理許可證也心存僥幸地沒有辦理許可證。在他們看來,隨即砍伐樹木,不足以構成犯罪。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進一步普及環保法律知識。9月8日,德江縣人民法院環境保護法庭在德江縣長堡鎮長堡中學公開開庭審理一起濫伐林木罪暨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時間追溯到2021年11月7日,崔某勇、張某1、張某2在未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在合興鎮柏果村茶園組村民趙某杰、吳某廷兩戶林地中,濫伐林木 37 根,經伐樁檢尺,濫伐林木折合活立木蓄積共計 35.8217立方米,破壞了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功能,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案發后,崔某勇、張某1、張某2三人于 2022 年8 月初依照《德江縣煎茶鎮崔某勇、張某1、張某2濫伐林木異地補種樹木方案》要求,在煎茶國有林場進行了異地補植復綠并通過驗收。
德江縣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崔某勇、張某1涉嫌犯濫伐林木罪向德江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附帶提起崔某勇、張某1、張某2生態環境破壞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崔某勇、張某1、張某2按照江口縣林業局測算的碳匯認購量購買價值人民幣 12856.32元的碳匯指標,用于替代修復其濫伐林木所致林業生態環境服務功能喪失導致的環境損害,所需費用由三人平均承擔。
本案中,被告的行為破壞了林業資源,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還應承擔修復生態環境、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其補植復綠不足以彌補其濫伐林木造成的生態損失,生態服務功能尚未全面恢復,依法還應當以認購碳匯方式承擔生態環境受損至修復完成期間功能損失的民事賠償責任。
千重萬疊風光起,留得青山惠眾民。森林是地球之肺,具有固碳釋氧、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重功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也是目前最為經濟、安全、有效的固碳增匯手段之一。“貴州省是一個大景區、一個國家公園”,習近平總書記稱贊貴州省是“公園省”,樹木是這個公園的主色調,我們離不開林木對景區的妝點,對綠色之城的添艷。
德江縣人民法院零距離送法進校園,通過庭審觀摩,生態科普,法治教育,宣傳生態文明理念,以學生作為“傳話筒”讓普法深入每一個家庭,讓綠色發展理念扎根在群眾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