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范圍內虛擬制作的應用滲透,國內虛擬制作與影視行業的結合也在逐步深入。
過去兩年,國內虛擬影棚基建熱潮明顯提速,包括視頻平臺、影視、廣告、特效等背景的公司紛紛投身其中,在廣告、廣電、教育、直播、游戲等各類場景展開積極的應用推進,在部分板塊甚至形成了可觀的市場規模。
影視作為虛擬制作的重要應用方向,總的來說影響也在逐漸擴大。尤其隨著以愛奇藝為主的視頻平臺自2020年以來紛紛搭建虛擬制作影棚,虛擬制作開始更多出現在影視項目中。
《云之羽》的播出,完成了國內虛擬制作+實景拍攝劇集的上線首秀,意味著愛奇藝虛擬制作覆蓋的內容類型,從實驗性作品進一步延伸到了商業劇集。《云之羽》對虛擬制作的成功運用,也意味著愛奇藝虛擬制作在技術、流程上已經更趨于標準化,可服務于不同類型的內容。
虛擬制作若要發展為更主流的創作方式,仍需要創作者及應用端共同努力。《云之羽》的落地,是愛奇藝推動虛擬制作在影視場景應用的重要一步。在AIGC加速內容生產范式進化的背景下,驗證、跑通這一流程,將推動影視工業探索進入下一個時代。
虛擬制作的商業化突破
在《云之羽》之前,國內虛擬制作尚未有在商業劇集層面的完片上線。
行業案例的缺乏,一方面是受制于國內整體的影視工業化水平和行業對于虛擬制作價值的認知,另一方面也是牽涉到到冗雜的技術細節。
畢竟,相比廣電直播、發布會、演唱會等場景,商業劇集拍攝本就對虛擬制作技術的成熟度、團隊的專業性、合適場景的選擇和制作流程的完善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去年8月,愛奇藝將原本位于河北大廠1000平米的虛擬攝影棚搬至橫店并升級到2400平米,劇集便成為明確的虛擬制作應用探索方向。
《狐妖小紅娘月紅篇》成為采用虛擬制作技術的首個劇集項目。隨后,從今年3月殺青到9月上線,《云之羽》交出了商業劇集領域的第一個成績單,從整體周期來看,還是比較高效的。
《云之羽》中的虛擬制作場景雖然并非實景拍攝,但依托色彩管理及匹配、自研虛擬景深算法等技術,層次豐富、極具穿透感,甚至達到了實景拍攝不可能達到的效果。
在《云之羽》中,愛奇藝影視虛擬制作工具和系統得到了深度應用。劇中無鋒總部首領室、內部訓練室等多個場景均在愛奇藝的虛擬攝影棚拍攝完成,團隊還制作了包含日出、日景、夜景、雪景等不同場景氣氛的數字場景。在拍攝過程中,數字場景根據拍攝需求實時調整氣氛和光效,迅速上屏,與真人表演和現場置景相融合。
虛擬制作中很重要的就是光影聯動。
舉例來說,作為多次閃回的片段,劇中女主角接受訓練的場景雖然一直處于同一房間布景中,但窗外的風景、光照等虛擬場景的變化真實、生動地體現了情節發生在不同的時間。
不管是根據實景置景地面紋理與顏色,對屏內虛擬場景細致銜接;還是飄雪場景中,LED背景CG粒子實時調整以配合實景造雪的節奏與密度;又或是日出動畫,屏內虛擬場景光照變化同步配合現場主光。
據介紹,愛奇藝專門定制的燈光矩陣為靠近屏幕的地面置景提供了匹配場景氛圍的充分照明,并為畫面的顏色匹配進行調整,使得即便用大俯角拍攝,也能夠在畫面中完美地呈現實景和LED屏幕內場景間的無縫過渡。
這些效果實現的背后,是愛奇藝虛擬制作團隊能力升級完善的結果。
愛奇藝虛擬制作團隊此次在系統性能、色彩管理、透視匹配、景深匹配、智能燈光、動作捕捉驅動和多機位同時拍攝支持等方面實現了升級。
比如,為了滿足三機位同時拍攝的要求,團隊通過LED屏還可以為不同攝影機同時分配不同的渲染內容,以提高拍攝效率,完整捕捉每一次最佳表演;而對于這部懸疑叢生的劇集,屏內資產幀率也得到了極致優化。同時,顯示硬件方面提高刷新,準確同步,讓主創通過升格拍攝更充分地渲染畫面情緒。
此外,本次《云之羽》的虛擬制作還創新引入了動作捕捉驅動,讓屏內場景中的虛擬角色與演員配合互動,極大地輔助了表演的準確性并有效縮減了后期特效工作量。
盡管在行業探索的初期,虛擬制作在劇集領域的應用依然處于高度定制化的狀態,但從《云之羽》的案例中,已經可以看到,經過多個項目的打磨,愛奇藝的虛擬制作技術更趨標準化,這成為《云之羽》得以落地的重要推手。
虛擬制作倒逼流程前置化
多方配合行業流程更趨于標準
技術能力的升級完善是其一,《云之羽》的重要經驗就是虛擬拍攝流程的探索。
愛奇藝副總裁、智能制作部負責人朱梁將《云之羽》的合作視為一次雙向奔赴的合作。
從2022年11月第一次和導演見面到拉齊所有人的認識,《云之羽》的虛擬制作前后經歷了五個月的時間,導演、美術指導、燈光師、攝影師都給了很多直接的意見。期間,愛奇藝虛擬制作團隊也借來和劇組完全相同的攝影器材,來模擬真實拍攝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并和導演和主創進行了反復的溝通和確認。
基于虛擬制作,數字場景可以直接在LED墻投映,通過實時引擎的圖像輸出與攝影機追蹤相結合,將真實人物與虛擬的場景、角色和光影效果融為一體,實現“所見即所得”。這就要求虛擬制作需要將影視后期的流程前置化,讓以往的后期制作與策劃、拍攝同步進行。
這對現有的影視制作流程是一種革新,但這也是打破劇組原有工作習慣的。
“在很多的項目中,這種規劃其實是缺乏的,更像是藝術家天馬行空的藝術創作,或者說是規劃得并不精確,”朱梁表示。
這帶來的問題是,最終輸出的內容質量和效率很難在前期得到一個比較確定性的結果。一旦前期出現了問題往往需要后期來彌補,不管是補拍還是做大量的特效的鏡頭去替換一些實景,都會拉長后期制作的時間。
流程的前置化能夠幫助影視制作優化資金成本、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實現場次效率的提升。
“虛擬制作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抓手,讓你去用這種策略。虛擬制作天生就是為這樣的一個要求而生的。需要你前期做好場景規劃,明確演員和場景之間如何交互。”朱梁表示。
據愛奇藝披露,通過“后期”工作的前置,虛擬制作顯著降低了拍攝現場的不可控性,“一鍵切換”式的場景更換方式更有效地提升了拍攝效率。據統計,在《云之羽》使用虛擬制作的場次中,劇組拍攝效率提高了30%以上,現場執行工作人員減少了1/3。
在落地過程中,愛奇藝也積累了對于虛擬制作內容和成本評估的經驗。朱梁表示,是否要引入虛擬制作,首先需要片方考慮題材是否適合,其次是體量大小,當下國內仍是一事一議。
目前,愛奇藝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場景評估的幾大原則,“包括常規的大屏實現難易程度、使用價值、以及使用率——我們都希望數字場景可以在拍攝中多復用幾次。”
朱梁坦言,有些團隊最開始涉足這一領域時因為前期成本的提升而猶豫,但更應該看到虛擬制作的想象力與“空間彈性”,“比如說在石山中找一個大懸崖絕壁當中鑿出來的缺口,你是不可能有(虛擬制作)這種質量的,實體中也不可能實現。”
抱著技術服務于整個行業的目標,愛奇藝虛擬制作團隊保持與創作者持續深度溝通、深度合作的策略,不斷向劇組普及虛擬拍攝,協助他們分析劇本,判斷什么場景適合虛擬拍攝;和美術、攝影指導、導演一起討論,確認虛擬制作在本劇中的優勢、限制,有哪些難點。同時,根據美術的場景概設圖分析場景是否適合,反饋給美術進行修改,趨長避短。
比如在《云之羽》中,“雪山懸崖”場景自然環境的“季節與朝向”,以及首領室中石亭石窟的風化、梁柱的材質、窗戶的形狀”等不同數字資產的材質與造型,都是不斷和劇組溝通和磨合的結果。
打樣之后的想象
愛奇藝虛擬制作步入新階段
全球范圍內虛擬制作興起的進程中,流媒體平臺正成為積極的參與方。
2019年,由迪士尼制作的星球大戰系列衍生劇《曼達洛人》一經亮相就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其也是全球第一部深度使用虛幻引擎制作技術的劇集,成為了日后從業者探討XR虛擬制作的一項經典案例。而負責該劇特效制作的工業光魔與Epic Games合作搭建了全LED虛擬片場“The Volume”。
此外,《曼達洛人》的部分虛擬環境直接使用虛幻引擎為部分視頻游戲創建的資產,節省了大量的資產建設時間,并且打通了影視與游戲行業資產共享的可能。
這種影視工業化流程也被后來的其他涉及虛擬制作的內容所效仿。
此后,包括由Netflix制作的《暗黑》、《1899》,由HBO Max制作的《海盜旗升起》等劇集中均嘗試使用了虛擬制作。眼下,好萊塢越來越多的從業者均開始涉足該技術。
回到國內市場來看,幾大長視頻平臺均已推出自己的數字影棚。
作為其中最早的布局者之一,早在2020年愛奇藝就在河北大廠建立了全國首個虛擬制作基地,2022年又將其遷移至橫店。隨著AI、5G等技術的進化,這一虛擬制作影棚已經成為愛奇藝孵化、制作和科技展示的重要基地,綜合AI、可視化、表演捕捉、實時合成、LED屏和照明等多項前沿技術,愛奇藝打造的是一個從生產、制作到播出的全鏈條解決方案。
但愛奇藝虛擬制作的想象力并不止于“拍攝”。
2021年底,《風起洛陽》劇集中搭建的“不良井”進經由激光3D掃描被留存為數字資產。以“不良井”為虛擬場景,愛奇藝制作了國內首支4K影視級虛擬制作測試片《不良井之風云再起》,首次跑通了“實景掃描—資產重建—虛擬拍攝—精修入庫—多業務復用”的制作流程。已經落地上海的愛奇藝《風起洛陽》VR全感劇場,就應用了這些數字資產。
隨著愛奇藝在虛擬制作領域的經驗日臻成熟,目前團隊已能提供全方位制作內容和成本評估、技術方案設計預演及制作監理服務,可同時對接多個項目并提供虛擬制作方案。
在長視頻平臺內容成本核心的內容品類上跑通虛擬制作,對于愛奇藝而言,其價值不言而喻。
愛奇藝不斷探索并投入虛擬拍攝,首先可以進一步直觀地為內容板塊提質增效,比如通過流程的前置化虛擬制作讓拍攝時間與資金成本更為可控;拍攝效率的提升節省了時間成本和拍攝成本。為影視制作流程帶來的革新,也是影視工業化發展的關鍵步驟。
朱梁表示,從目前的反饋看,制片人、導演、主演等主創等都感受到了虛擬制作帶來的積極變化,對今后嘗試應用這項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目前愛奇藝虛擬制作已經成功應用在愛奇藝的重點自制劇集中。
展望未來,隨著技術和流程上的打磨,虛擬拍攝有望成為影視劇拍攝中一種更為標準的可選呈現方式。而未來數字資產的應用有望進一步重塑影視創作方式和商業模式,為IP的多元開發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