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水葫蘆的盛花期。雖然它是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但我不能因此否認它的美麗。入侵植物“豬飼料三人組”中的另外兩個,喜旱蓮子草和大薸也是現在開花,但它們的花就遠不如水葫蘆艷麗了。
尤其是大薸啊,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會開花,它的花實在太不顯眼了。
先來認識認識大薸,它是天南星科大薸屬植物,學名 Pistia stratiotes。我第一次見它應該是在花鳥市場的水族商店里,商家美其名曰“綠芙蓉”、“水玉白菜”。這名兒取得還真挺形象的,其葉似蓮花般開展,葉色常翠綠。其葉質感肉質,表面覆有短絨毛,觸感挺好。
葉叢基部,是長長的觸須狀根須和浮于水面的橫走莖,這是它得以快速繁殖的法寶,據《中國植物志》,夏季晴天高溫時,一株大薸在10天左右可通過橫走莖分株增殖7-8株。如管理得到,一畝水塘全年可產十萬斤。
透過水族商店的玻璃缸看,大薸頗似一只浮游于水面的水母,確實挺可愛的。商家售賣大薸這類入侵物種的行為無可厚非,從法律角度看,主要懲處的是“非法引進、釋放、丟棄外來入侵物種”的行為,并未禁止已引進外來物種的養殖、銷售和購買。否則,喜歡小龍蝦、牛蛙的朋友們就要有難了。
但我們也必須承認,許多外來入侵物種的擴散遷移都是建立在買方或賣方懶得養了,隨手一丟、隨意亂放的行為上,由于很難找到誰是釋放者、丟棄者,這種行為的違法成本幾乎為零。
自夏季起,大薸開花。作為一種天南星科植物,它的花朵自然也具備天南星科花朵的典型結構:佛焰苞和肉穗花序。但它的花在哪里呢?請看到它的葉叢中央,這個直徑5毫米左右的白色物體就是了。大薸的佛焰苞呈桃心型,白色,邊緣具長睫毛。
不剖開花朵的情況下,只能看到肉穗花序頂部的雄花部分;雌花部分生長在肉穗花序下方,深埋在葉叢之中。但與許多天南星科植物不同的是,大薸有一個快速通道,昆蟲可以通過花朵下方的一個開口直達雌花區域。
之所以把水葫蘆、喜旱蓮子草和大薸叫做“豬飼料三人組”,是因為據《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描述,它們的泛濫成災都與“20世紀5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有關。它們三個要是脫離了人類的掌控,全年畝產十萬斤的繁殖能力可不是鬧著玩的,毀滅一方水生生態輕而易舉。《名單》中對于大薸的描述是:
據《本草綱目》記載,大約明末引入我國。20世紀5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栽培。目前黃河以南均有分布,長江流域及以南可以露地越冬。
但我找了幾個版本的本草綱目,真沒在里面找到“大薸”這個東西。一種說法是,大薸即“大浮萍“。來看看本草綱目”水萍“條目:
弘景曰︰此是水中大萍,非今浮萍子。《藥錄》云︰五月有花白色。即非今溝渠所生者。楚王渡江所得,乃斯實也。
藏器曰︰水萍有三種。大者曰蘋,葉圓,闊寸許。小萍子是溝渠間者。《本經》云水萍,應是小者。
頌曰︰《爾雅》云︰萍。其大者蘋。蘇恭言有三種︰大者曰蘋,中者曰荇,小者即水上浮萍。今醫家鮮用大蘋,惟用浮萍。
時珍曰︰本草所用水萍,乃小浮萍,非大蘋也。陶、蘇俱以大蘋注之,誤矣。萍之與蘋,音雖相近,字卻不同,形亦迥別,今厘正之,互見蘋下。
我認為依據“五月有花白色”、“葉圓,闊寸許”等描述,并不能判定大萍 = 大薸。而本草綱目“蘋”條目所描述的,顯然為今之蘋(Marsilea quadrifolia),并非大薸。并且,《本草圖譜》等日本江戶時期依據《本草綱目》繪制的博物圖譜中亦沒有大薸的圖像。總之在我這里,大薸 “在《本草綱目》有記載,大約明末引入我國” 的說法要先打個問號。
↑蘋,也叫蘋、四葉蘋
得益于各部門的治理,至少我沒在杭州遇到過大薸泛濫的地方,但在花鳥市場里大薸還是挺常見的。如果朋友們對它感興趣,請千萬不要釋放、丟棄大薸到自然環境中。也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監督身邊的人,不要隨意釋放、丟棄任何家養的動植物物種。
作者:蔣某人
攝影:蔣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