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何加鹽
這是我第 220 次為你加鹽
這幾天,很多人都被“這么多年了工資漲沒漲”這句話扎心了。因為大家回頭一看,這么多年了工資確實是沒漲,有些朋友的還下降了,甚至更嚴重的還失業了,徹底失去了工資。
那么,為什么這么多年了,我們的工資并沒有上漲呢?到底是因為我們工作不努力?還是因為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抑或是因為政策制定者瞎搞?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其實我們要先反問兩個問題:
1.為什么我們潛意識里會認為,工資在正常情況下就應該隨著年頭而上漲呢?
2.為什么一旦工資不漲了,大家就覺得不正常,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再進一步觀察,我們會發現,“未來的收入會比過去的高,下一代的生活會比上一代的好”,在中國人意識里,似乎就是一個默認設置。如果事情并沒有按照這個方向發展,那就說明個人或者社會出了大問題。
其實,如果拉長時間線來看,我們會發現,“收入總會上漲”的“默認設置”,只不過是人們在很短的特定時期里,形成的錯誤幻覺。
在正常的歷史線上,更常規的默認設置是: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并不會隨著時間而上升,相反更有可能會持續下降。其背后規律是“馬爾薩斯陷阱”。
所謂馬爾薩斯陷阱,簡單來說就是:人口的增長比糧食的增長更快,所以平均每個人能吃到的糧食會一年比一年減少,生活水平也隨之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生活水平將會一直下降,最后降到只能勉強不餓死的地步。如果這時候人口還在增長,就會有戰爭、瘟疫、大饑荒等超級災難事件出現,使得人口大規模死亡。
我們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王朝的興替一般會出現這樣的規律:
在王朝剛剛建立之初,由于之前王朝更替時死去了大量人口(常常會從六七千萬下降到一兩千萬),所以新朝代的普通人平均而言都擁有了更多的土地,人均能分到的糧食就多了,經過兩三代人的經營,國家會呈現出盛世氣象,老百姓能過上相對溫飽的日子。
但隨著人口繼續增長,人均擁有的土地和能分到的糧食就會逐漸降低,只是由于還沒有到大規模餓死人的地步,所以人口會繼續增長,一般到五代人(80-100年)之后,人口數量就會達到王朝建立初期的5倍左右,土地也被大量兼并。老百姓就淪落到只能維持在溫飽邊緣,而社會也會開始各種動蕩,一路走下坡路,直到最后王朝覆滅,新的一輪循環開始。
中國古代持續時間長一點的主要王朝,都遵循這個規律:
漢朝,從王朝建立起,到兩三代人時,有了“文景之治”,到五代人左右,進入“漢武盛世”,但隨后就是漢武帝后期“城郭倉廩空虛,民多流亡”“天下虛耗,人復相食”的慘狀,以至于漢武帝不得不下“罪己詔”。
唐朝,兩三代人的時候有“貞觀之治”,五代人左右有“開元盛世”,但隨后就是安史之亂。
宋朝,兩三代人的時候有宋真宗的“咸平之治”,五代人左右有“仁宗圣治”,但接下來就每況愈下,在神宗朝不得不進行“王安石變法”,但是沒能救回王朝的命運。
明朝,兩三代人的時候有“永樂盛世”,五代人左右有“仁宣之治”,但隨后就進入“土木之變”,朝代由盛轉衰,雖然后來有“張居正變法”試圖力挽狂瀾,但已經無力回天。
清朝,兩三代人的時候進入“康熙之治”,隨后推進到五代人時的“乾隆盛世”,但乾隆晚期也進入衰敗,接著就是“嘉道中衰”,到清末更是衰到極點,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屈辱和災難。
這些,完全就是在按照“馬爾薩斯陷阱”的歷史規律在演進。
上面講的是百年的尺度。從千年的尺度來看,一個清朝農民的生活水平,和兩千年前的周朝、秦朝的農民,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古代人不僅不覺得未來的生活會更好,反而覺得社會是停滯的,甚至是越變越差的,美好的世界絕不會在未來,而只存在于過去,或者是虛構的想象中。
這種規律只有到了工業革命之后,才被打破。
對西方而言,從十七八世紀起,一是大航海、大殖民時代,打破了“土地有限”這個詛咒,殖民者擁有了相對當時人口而言幾乎無限的土地供給;二是工業革命使得單一土地、單一勞動力能生產的產品大幅度增加,增加的速度遠遠高于人口增速;三是先進入工業時代的國家利用低成本生產的工業品,以很高的價格從仍然停留在農業時代的國家換取廉價農產品,攫取“貿易剪刀差”。
這些因素相結合,讓西方一些工業國先后進入一個新的時期,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這種現象:工資會隨著年頭而上漲,下一代人的生活水平會比上一代人生活水平更高。
但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這種現象往往只能持續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然后就會被打斷,社會重新掉入“馬爾薩斯陷阱”。
其原因在于,技術進步帶來的增長速度會隨著時間而出現“邊際效應遞減”。也就是說,當一個革命性的技術剛開始應用到社會時,生產力會有一個爆發性的增長,體現在數據上,就是GDP和人均GDP快速增加,體現在人們的感受上,就是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但是隨著技術被消化完了,生產力的增長就會降下來,降到和人口增長的速度差不多持平的程度,體現在數據上,就是實際GDP(去除通貨膨脹后的GDP)跟人口保持同樣的增速(這也叫自然增長率),人均GDP不再增加,體現在人們的感受上,就是生活水平不再上升。
甚至在很多已經進入工業社會的國家,還會周期性地出現生活水平不升反降的情況。究其原因,本質上還是“馬爾薩斯陷阱”,只不過套住脖子的不再是有限的土地和糧食,而是這個國家能夠利用的資源和市場——要知道,資源和市場也都是有限的。
以西方國家為例,歐洲在完成初期工業革命之后,工人的命運在初期短暫變好了一會,但后來在很長時間里反而越來越悲慘,我們看《雙城記》這樣的小說和《資本論》這樣的研究著作,就會知道十九世紀歐洲工人的生活是多么令人絕望。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人大量地逃往新大陸,并在歐洲本土孕育了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潮,最后還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而在美國,是南北戰爭這樣的嚴重內戰,以及大蕭條這樣的嚴重衰退。
所以,即便是在歐美,“工資持續上漲,生活水平持續上升”的現象,也并不是長期可持續的。而是在一輪又一輪的技術進步和社會動蕩里,不斷進行“增長-停滯-衰退”的循環。
如果沒有新的技術進步,增長停滯或者生活水平下滑的局面就會一直維持下去。但好在,人類經歷了幾次重大的技術革命,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帶動了能妥善吸收這些技術進步的國家和地區進入新一輪的發展,從而短暫地跳出馬爾薩斯陷阱。恰好在這個階段長大的人,就會形成“工資是會上漲的,未來生活是會變好的”這樣的觀念。沒有進入這個階段的人,就不會有這個觀念。
我們中國,是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更確切地說是文革結束、改革開放之后,才逐漸進入到這樣的歷史階段。在兩三代人的時間里,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人均收入水漲船高,我們的父母以及我們自己,在過往的四十多年里,就生活在一個“工資會原來越高,生活會越來越好”的歷史時期,于是,我們就默認這就是歷史的正常。
但從全世界范圍看,我們看過去幾十年,阿根廷、南非、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以及俄羅斯、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和塞爾維亞、科索沃等前南斯拉夫國家,都經歷過生活水平的斷崖式下滑。這些國家的人們,就不會默認“工資會原來越高,生活會越來越好”。
即便是原來的發達國家,也同樣有很多經歷了或正在經歷這種階段。
日本1995年的人均GDP是4.42萬美元,2022年下降到3.38萬美元;
英國2007年人均GDP是5.04萬美元,2022年下降到4.59萬美元;
法國2009年人均GDP是4.55萬美元,2022年下降到4.1萬美元。
雖然說上述國家人均收入的停滯存在“廣場協議”“歐債危機”等的影響,但根本性的原因,還是由于它們沒有趕上這些年新的革命性的技術發展。互聯網革命和移動互聯網革命帶來的經濟增長成果基本上被美國、中國公司占有了,歐洲、日本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幾乎沒有怎么享受到。所以,今天的普通日本職員,與三十年前的普通日本職員相比,工資水平并沒有什么變化——如果說有變化,那就是實際工資(以購買力來計算)比三十年前更低了。
上面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為了說明一點:中國人過往四十多年經歷的幾乎每個人的工資都會隨著年份而上漲、幾乎每個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比前一個十年更高的現象,并不是歷史的常態,而是歷史上特殊時期的一個特殊狀態。
而過去幾年工資沒怎么上漲,固然可能有疫情影響、國際制裁、政策失誤等原因,但追根溯源,更是因為歷史的慣性在起作用,是馬爾薩斯陷阱在拽著我們從風光旖旎的歷史近路,重新回到坎坷泥濘的歷史大路。
現在唯一能夠扭轉這種形勢的,就是新的革命性的技術進步——不能是小的、改良式的技術進步,而必須是蒸汽革命、電力革命、計算機革命、互聯網革命、移動互聯網革命這種級別的大規模顛覆性技術進步。
問題是,我們并不知道這個新的技術革命什么時候到來。技術革命的特征之一就是,人們無法預測它的到來,只有事情發生了以后,回過頭看,才知道原來某一時期某個國家的人們趕上了某一波技術革命。而下一波技術革命什么時候發生,需要什么條件,卻是誰也無法準確預料的事。
就目前來看,或許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可控核聚變等領域都有可能發生技術革命,甚至有可能已經處于技術革命的前夜,但起碼從目前來看,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以及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升,還沒有很明顯地感覺到新的技術革命的拉動。
所以,“工資不漲”的情況,可能還要再持續一段時間,甚至有可能是很長一段時間。而且,“工資不漲”,只是歷史常態回歸引起的各種令人非常不爽甚至可能很悲慘的變故中很小的一個而已,除此之外,還會有很多其他的讓人民非常痛苦的社會現象、經濟現象冒出來。
我們的生活、工作、婚姻、創業、心理等等,也都會跟著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極少數能夠提前認識未來的變化,提前做出應對的人,才能在時代的洪流中,繼續保持向前向上發展。
PS:近期我對這個問題,包括對由此引起的經濟、政治、社會大趨勢的變化以及產業格局的變化,都有很多思考。本周六我會在山東濟南舉行一個“手猶香奮進者論壇”,主題活動就是《未來十年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趨勢》。本活動對何加鹽讀者開放少量名額,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