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公司MarkLines通過數據及各家企業發布的資料,統計了今年1-6月全球主流車企累計銷量,發布《全球車企2023年上半年銷量》統計報告顯示,豐田排第一,而比亞迪125萬的銷量首次超越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成功擠進全球最暢銷的Top 10車企。這也是中國汽車70年工業史上,第一次有中國車企進入全球銷量榜的TOP10行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這意味著,經過40年的發展壯大,自主品牌首次打破了外國汽車巨頭品牌長期在國際市場的壟斷局面,開辟了中國品牌引領全球汽車市場的新篇章。
大家或許有聽過這么一句話“汽車工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背后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畢竟汽車生產的涉及面非常廣。據不完全統計,每增加1萬輛汽車,就能拉動GDP增長88.82億元,畢竟生產汽車在上游需要鋼鐵、五金、玻璃、合成橡膠(包括輪胎)、半導體芯片、油漆等原材料。
而汽車生產的中游又是勞動、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設計院和組裝廠,對解決就業問題貢獻頗大。至于下游的汽車銷售及售后、汽車金融服務業、保險業等帶動就業崗位數量只會更多。不僅如此眾所周知汽車還需要行駛在馬路上,行駛時還需要不斷消耗燃油或者電能。公路基建和加油站和充電站也需要依托汽車,這些都是汽車工業拉動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在汽車工業的產銷已經連續14年穩居全球第一,僅在2022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但是一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大而不強”,國內生產的大多數汽車還都是掛著合資品牌。也就意味著根據“微笑曲線”中國生產的汽車只能拿制造組裝等低附加值的利潤,而外國汽車巨頭卻依靠技術和品牌掌握了高附加值的部分真正意義上的躺著也能賺錢。
而在最近這幾年時間里,情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品牌在不僅在國內市場內卷,同時也在向海外市場出口掛著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通過平行進口或者與當地汽車企業建立大家熟悉的合資公司方式,將于汽車巨頭們在海外市場的壟斷地位撕開一道口。從汽車銷量的全球排名來看雖然目前豐田和大眾在全球的銷量上依舊是恐怖的,但是我們從現代起亞的排名增長上也看到了其實大眾和豐田的統治地位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穩固。特別是在電動化上,韓國的現代集團就是依靠EV系列(參數丨圖片)的純電車型快速提升銷量,擠進全球銷量榜前三的。
不過不得不承認韓國在電動化領域和中國一樣走在了前沿,可以發現在全球銷量前十的汽車品牌里除了現代和比亞迪之外,其它的車企或多或少都在轉型電動化上面臨“大象翻身”的困難。而除了比亞迪之外,中國的吉利、長安、上汽、奇瑞等自主品牌也蓄勢待發。準備從曾經燃油車領域的跟隨者變為新能源領域上的領導者的背后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產業鏈已處于世界第一梯隊,真正做到了“遙遙領先”。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已在全球范圍內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強國。目前比亞迪已經打破了合資品牌對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開啟中國品牌引領國內汽車市場的里程碑。
其實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模式從逐漸由過去單純依賴政策補貼推動轉變為政府主導下市場化競爭為主也花了不少時間。而如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出口到海外成為了新的增長點。預計在未來5-10年內全球銷量榜上會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的身影,而目前來看比亞迪還將有可能在TOP10排名中更進一步,超越更多的燃油車品牌例如鈴木和豐田成為第八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